基于“适应教育”的辅读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蔡红梅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教师授业的基点。《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是辅读学校课程建设的依据。那么,如何让课程适应学生,如何打造出特殊学生确实需求的课程?这是我们一直努力思考和实践的。

 

一、围绕“适应教育”办学理念,努力让课程适应学生需求

“适应教育”是我校四年规划确定的办学理念,其内涵为办适应智障学生的教育。围绕这一办学理念,学校进一步确立了“深入贯彻课程《方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适应教育’为核心,立足本校实际,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与补偿性课程相结合的医教结合的校本课程。努力让课程适应学生,让课堂适应学生”的课程建设目标。2012年至今,我们始终坚持这一课程建设目标,努力推进课程建设,开发适应智障学生需要的课程。

(一)多学科整合的实践体验课程

 根据《方案》“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一要求,我们在努力夯实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推出了“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社会实践体验课。体验课程统整学科共性需求,梳理学生生活需要,整合周边资源,将其整理为菜单目录供不同年级段生活教师选择,从而让学生将小课堂所学知识在社区大课堂中学以致用。低年级实践体验课程注重感知和认知,如认识菜场、认识超市、认识银行、邮局等;中年级注重生活自理能力体验,如买菜、买水果、寄信、看病等;高年级注重岗位体验,如酒店客房服务、用餐礼仪培训、简单劳动等。(见表1

 

年级段

序号

菜单项目

活动地点

1

交往融合活动

小昆山幼儿园大港分部

2

做客

同学家

3

超市认物

(饮料类、食品类、水果类)

超市

4

菜场认物

大港菜场

5

认识大港

学校周边

1

认识大港

(路名称、门牌号等)

学校周边

2

买水果

超市或水果店

3

买零食

超市

4

我的生日

自定

5

学坐周边公交车

自定

 

6

认识区市政建筑

松江新城(车游)

1

有主题购物

超市、其它

2

买菜

菜场

3

认识邮局

大港邮局

4

认识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5

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大港卫生服务中心

6

水、电、电话费的支付

大港电信局、邮电局、银行

7

参观阳光之家

区阳光之家

1  实践体验课程菜单

以三年级第三单元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点心》为例:语文学科、生活学科、数学学科教师在教授这一主题单元时,语文学科侧重字词的认识,学习三种点心“面包、蛋糕、饼干”的名称,学习句子“××是点心”;生活学科感受“面包、饼干、蛋糕”的形、色、味,通过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对点心有感性认识;数学学科则学习这些点心的价格等与买卖的相关知识。在这一单元课堂学习结束时,教师会向教导处申请体验课程菜单中的“购买零食”一项,带领学生前往面包店进行实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面包店中对面包的种类、价格、味道等进行进一步学习,最后体验购物过程。实践体验课围绕学生生活,以运用为主旨,综合组织各方面教学内容,注重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处理好基础知识学习和生活能力培养的结合,使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能力。

(二)分类分层的学校特色课程

根据区域环境、学校特点设计辅读学校发展性课程是课程开发的要求。如何通过发展性课程挖掘学生潜能呢?在分析学校教师特色后,我们以“学校特色课程”为切入点,以“舞蹈、美工、体育”为抓手开设了三大社团课程(见表2)。学期初,教导处发布社团课程菜单,由班主任将要求告知学生,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个人特长选择社团课程。课程通过周一下午的社团兴趣课分组分社团进行。周二、周三中午的社团课程是将选拔出来的具有潜力的学生进行进一步提升。

通过社团课程实施,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萌发了初步的审美情趣,对他们提高生活品质打下了基础。

 

社团名称

课程名称

对象

舞蹈社团

阳光韵律操课程

低年级

阳光啦啦操课程

中年级

阳光舞蹈课程

高年级

美工社团

油画课程

中年级

贴画课程

选拔

创意手工课程

选拔

体育社团

滚球课程

选拔

六人足球课程

中年级

篮球课程

高年级

2  舞蹈、美工、体育三大社团课程

(三)“医教结合”的补偿性课程

 “医教结合”是近几年主导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基本趋势。面对辅读学校学生残障类型日趋复杂多样,障碍程度不断加重,专业康复需求逐年增加,现有师资队伍的康复知识与能力不能满足学生康复需要等问题,我校以“学生康复需要、教师发展需要、学校办学需要”为出发点,积极挖掘并整合区内康复资源。学校先后与市残联阳光康复中心养志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松江区乐都医院(区级康复中心)、松江区方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昆山镇社区服务中心等形成合作意向。学校从此有了市、区、社区三级医教结合工作网络。

医院在康复诊断、康复评估、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性是特殊学校教师所不能比拟的。为发挥医院康复优势,达到医学与教育之间在理念与干预手段等方面的有效整合,我校积极探索学生的康复形式,开展康复课程。

1. 上门去康复

使障碍得到康复、缺陷得到补偿是特殊教育的目标之一。为使学生得到专业康复训练,我校对一年级学生实施“上门去康复”活动。每周一下午,一年级学生在老师和家长陪同下前往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康复过程中,医生通过前期评估确定学生需接受的康复项目和内容。而后,在认知、感统、言语等几方面展开康复训练。每个月,医生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估,以及时调整康复内容和进度。在“上门去康复”活动中,我们引入家长和教师陪同制,目的是便于医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教师沟通训练情况,提高训练有效性。“上门去康复”活动开展至今,得到医院大力支持,得到家长认可和配合,学生缺陷也通过专业康复得到补偿。

2. 康复进校园

为发挥康复治疗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在阳光康复中心儿童康复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校于2013年开始开展基于学校的“康复进校园”活动。每周二,由阳光康复中心安排经验丰富的康复师到学校对部分脑瘫儿童、情绪障碍儿童进行专业康复;每周三下午,小昆山地段医院医生对自闭症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每周四下午,方松街道地段医院康复部安排医生到校对情绪行为障碍学生进行康复。康复过程中,个训教师积极协助康复师对学生有效实施运动、言语、认知、情绪与行为等综合康复。

3. 康复个训课程

学校与医院确定项目后,即纳入新学年课程计划,作为当年课程计划中补偿性课程一部分(个训课程)。教导处根据全校学生残障情况,分别梳理,把最需要康复的学生安排在康复的名单之首。在专用教室外明示教室简介、课程表,明确康复医生和康复助理教师、康复学生、课程内容安排,康复室有使用记录,个训学生有医生具体记录,学期末教导处与康复师总结康复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估,然后讨论下阶段康复计划。

 

二、三类课程稳步发展,课程建设初见成效

回顾学校构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与补偿性课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的历程,调动全员力量,汇集各方资源,以夯实基础性课程、挖深发展性课程、拓展补偿性课程为发展策略,倾力打造“适应”课程,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取得了一些效果。

1.毕业生去向多元化

以前毕业生进入阳光之家为多数。14学年九年级16个毕业生,5名毕业生进入区内职业学校就读;1名学生在电大进行学习;1名学生开设网店;1名学生学习汽车修理,8名学生进入阳光之家。这些数据是对学校课程建设的肯定,也为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2.美食节展示好厨艺

每年的五月,毕业班学生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感恩父母、老师、社会。他们用自己精心烹制的美食回报在成长过程中帮助过自己的良师益友。寿司、锅贴、蛋糕、饼干……当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品和点心摆在展台上时,父母的泪水、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老师的微笑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

3.学生硕果彰显成效

韵律操获市级二等奖;滚球获市级团体一等奖;舞蹈“牧羊姑娘”获区舞蹈比赛二等奖;蔡×被评选东亚特奥领袖;罗×被市特奥乒乓球队选中;俞×毕业后开起了微店……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推动学校教师继续努力的新动力。

4.挖潜能喜获肯定

2015年,我校手工社团参加了区劳技中心举办的“创意改变生活”全区中小学生劳技作品展示。我校选送的十字绣、创意手袋、陶艺作品与普通学校孩子的作品同场竞技,得到与会老师和评委一致好评。

 

三、今后的思考

(一)课程评价有待进一步完善

    《方案》指出:辅读学校课程评价应当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作用。学校课程建设在四年规划的引领下,逐年在提升,但课程评价比较单一。学校现有的评价方式为两种,日常评价主要依靠学科单元评价表,阶段评价通过学期末分组测试。这两种评价方式的侧重点都是阶段性评价,其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过程等信息的评价不够全面,对个体学习差异和发展潜能的关注还不够。在下一阶段,我们将以档案袋和家校互动学习手册来弥补学校课程评价的不足。

(二)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使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人”。这是新时代赋予特殊教育教师的新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校现有教师年龄跨度大,特教背景出身教师少,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比较薄弱。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一方面通过专家引领、教师自主学习,提升教师开发和课程实施的能力;另一方面以学科为单位、以学科骨干为基础小步子开发校本课程,如高年级生活学科中烹饪课程、自闭症康复课程等都在逐步完善中。

 

(作者单位:松江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