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建设专业化的普校专职资源教师队伍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谭宏

 

教育是徐汇区域发展的品牌,公平、均衡、现代化的教育是徐汇“优质教育”的体现。特殊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长期受到徐汇区教育局领导的关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专职资源教师是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方案的主要实施者,也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的桥梁,资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随班就读教育质量与效果。

 

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基础

2006年起,我区面对普通学校教师缺少特教知识与技能、随班就读学生难以得到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和康复训练等教育现状,颁布《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在特教中心配置区域统一管理的专职资源教师,入驻随班就读学校开展工作。2012年起,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和经费配备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教育局逐渐转换工作模式,将资源教师编制落到各个学校,目前在徐汇区凡是有3名及以上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即可配备一名资源教师。资源教师由所在学校进行日常工作管理及工作量核定,由特教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在教育教学方面由区特教教研员组织教研活动与培训。目前我区资源教师共17人,分布于17所中小学。

为了进一步规范资源教师的管理、提高徐汇区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我区特教中心从招聘、制度、培训等方面入手,在资源教师队伍建设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二、规范资源教师招聘工作

(一)明确招聘条件,保证资源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

为确保资源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专业性,教育局从招聘流程起即严把质量关,从本区教育系统内公开招聘普校资源教师,原为小学编制的学科教师原则上仍进入小学担任资源教师,原为中学编制的学科教师原则上进入中学担任资源教师。这样既保证了新任资源教师对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有一定了解,也能够确保资源教师在学科方面有一定的专业性。

2012年起我区已连续四年进行资源教师招聘工作,共计需求32名教师,实际应聘19人,其中17人应聘成功。资源教师的工作职责涵盖随班就读学生评估、教育计划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辅导、为家长及学科教师提供咨询等,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对普通学生、特殊学生的成长特点都有所了解,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首先能够理解和尊重每一个特殊学生的差异需要;其次,应具有三年以上教育工作的经历,有从事过班主任或心理咨询教师的人员优先。资源教师还是一个需要创造性的角色,在学校资源教室的创建及教学具配备、随班就读学生教学方法等方面发挥想象力、积极创新,凸显本校特色;与此同时,考虑到资源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要求资源教师应聘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优化招聘流程,形成工作常规

经过四年的实践,区教育局招聘资源教师的流程进一步规范。每年5月,特教中心根据随班就读学生人数和障碍情况,排摸下一学年需要新增资源教师的中小幼学校并与学校进行沟通;需要资源教师的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区教育局人才中心根据教师需求数,在徐汇教育网上公布招聘信息,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初审;随后举行专家组对应聘人员的面试答辩和专业测试,专家组成员包括华东师大特教系教授、有多年特殊教育经验的徐汇区特教专家、特教中心负责人、区教育局人才中心代表等。通过考核的教师进入普校,经过上岗前的专业培训,成为专职资源教师。

 

三、完善资源教师管理机制

(一)建立工作手册,制定工作制度

    资源教师的配备在人员上保障了普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然而如何提升工作质量、如何促进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问题聚焦的关键。2014年起,特教中心制定《徐汇区随班就读专职资源教师工作手册》,由资源教师根据工作日程的推进,填写“资源教师学期工作计划”“随班就读任课教师名册”“随班就读学生名册”“资源教室课程表”“资源教室每周情况反馈”“资源教室会议记录”“资源教室专题活动记录”“资源教室教育教学随笔”“资源教室教育个案分析”“资源教师工作总结”等内容,要求资源教师教育教学随笔每月不少于1篇、每学期不少于4篇,教育教学个案每学期不少于1篇。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工作手册》为资源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让资源教师能够按时记录、汇总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反思、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进行教育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特教中心根据随班就读工作的推进进程及普校实际需要,先后制定了《徐汇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要求》、《资源教师工作职责》、《普校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制度》、《随班就读教研制度》、《随班就读学校工作评估制度》等各项规范制度,使每位资源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目标与职责,提高为随班就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质量。2013年,区特教中心和教育局人事科联合发文《关于普通学校特教专职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建议方案》,要求各校在教育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结合学校特点具体制定适合本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分配办法,并明确资源教师的绩效工资包括岗位津贴、工作量津贴、绩效奖励和特教津贴四部分,该方案以通知形式下发并由各校付诸实施。以上各项制度的建立使资源教师工作在规范化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起色。

(二)加强视导督导,促普校更加重视随班就读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普校随班就读工作,我区成立由小教科科长、特教教研员、特教中心全体成员组成的视导团队,对普通学校进行工作视导,通过观摩集体课、旁听个训课、教师及学生访谈等形式,了解资源教师工作开展情况及普校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广泛听取意见,为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作参考。2015年,我区进一步将随班就读工作指标纳入了“学校发展性综合督导评估”,特教中心负责人加入区综合督导小组,参与对部分学校的督导检查工作。特教中心联合会计中心,每学年随班就读学校开展经费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有了视导和督导制度,普通学校对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促进了普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资源教师专业化培训

(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提升教师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

资源教师的教研与培训由区特教教研员和特教中心共同合作开展。资源教师的教研活动每两周举行一次,围绕“中小学随班就读自编课程资源包”进行主题研究,通过教研解决资源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针对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能力进行提升。目前全区资源教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重点研究“校内课程”“校外课程”及“资源教室建设及教学具设计”。其中,“校内课程”作为普校普通学科课程的补充,是资源教师在资源教室内对随班就读学生开设的个别课程,重在使随班就读学生了解交往、礼仪等生活中的常识,培养阅读、计算等各项基础能力;课程内容以老版本的我区普校自编的随班就读学生教材为基础,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和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长需求进行教材改编,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教材内容从学生生活中提取,包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安全教育”“节庆活动”等不同主题。“校外课程”主要是实践课程,即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的活动地点由各校资源教师制订活动方案,以“多校联动”的方式组织随班就读学生共同出游,为学生提供认识上海、了解社会的机会,最终支持随班就读学生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区特教教研员与区内十所相关小学开展主题为“小学阶段随班就读语文学科评估探索”的院校合作项目,小学资源教师也参与其中,尝试开发一套以语文学科为样板的特殊学生学习资源包,使小学相关语文教师在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分层目标指导和差异教学时更有依据和参考方法。

(二)名家讲堂,提升教师培训品质

    除学期中定期教研以外,每年暑期特教中心面向全区所有随班就读学校组织专题培训,邀请国内外有名的医疗、教育专家开设讲座,就随班就读、医教结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相关知识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2012年,我区邀请市教委基教处陈东珍老师就上海特殊教育的近期发展及未来展望进行专题讲座;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邹小兵教授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主题讲座。2013年,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杨红、史惟等多位儿童康复专家进行“ICF-CY”框架下的医教结合培训。2014年,区域内资源教师共同探讨教育中实际碰到的教学案例,同时邀请宝山区特教同行进行资源教室运行机制的经验分享。2015年,我区邀请香港教育学院融合教育中心的冼权峰、林小玲、李萍英等专家教授,围绕“照顾课堂内的差异”中心议题,探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在课堂内照顾不同能力学生的方法策略及成功经验,营造共融课堂。课程内容包括“活化沟通路、课程调试与个别化教育计划、注意力缺陷等各类障碍学生的认识与教导、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等,立足于融合教育发展前沿,为区内特殊教育教师普及了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进一步渗透了“差异化教学”的理念。

 

资源教师既是随班就读学生的好朋友、好导师,也是学生家长的知心人,更是普校教师的好帮手、是向普校宣传特殊教育的好先锋。资源教师的工作热情、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关系着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区将继续对资源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与实践,更好地为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服务。

 

 

(作者单位:徐汇区特教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