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润校 促进内涵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惠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鞠雪华

 

走进慧敏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处处有景,润物细无声;一种文明、温馨、和谐的学校文化浸润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演绎着蓝天下致诚与博爱的人文交响。惠敏学校正以实施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具有特殊教育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为切入点,文化润校、以文化人,呈现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格局。

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师生共同参与,在实践中创建适合自己特点的校园文化,培养师生的德育素质和实践能力。惠敏学校围绕为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等多重残障儿童少年提供全程教育和康复服务,整体优化校园文化硬环境和软环境。

1. 夯实校园硬环境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显性标识。目前,学校占地20亩,建筑面积6268平方米,教学楼、辅助楼、综合楼、宿舍楼和行政楼连成一体,资源教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运动康复室、音乐治疗室、言语训练室、心理辅导室、生活情景室等应有尽有,而且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功能完备,体现特殊教育特点;运动场地3900平方米,建有塑胶跑道、轮滑赛道、篮球场、游艺活动场,适合特殊学生锻炼、游乐、康复的需要;绿化面积5700平方米,四季常绿。

学校以“培育阳光心态,造就快乐人生”为校园文化建设宗旨,以“文明、温馨、和谐”为主基调,把实施“美化、绿化、亮化”作为校园硬环境建设的常态工程,通过整体设计和包装,校舍墙面、走廊、楼梯和文化教室、资源教室、专用教室功能性、实用性、美观性相得益彰,处处都成为别致文化景观,充满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特征的文化气息

2. 提升校园软环境

惠敏学校的“惠”即惠泽,“敏”取义聪敏、敏达,“惠敏”取义为通过九年的特殊学校教育,把党和政府的阳光惠泽于残障学生,尽一切可能激发他们聪明的潜能,使他们敏捷而通达事理,形成良好的品德、相对敏捷的思维,成为半自立或自立于社会的社会人。根据以上取义,学校确立以“诚爱”为校训,为学校之魂,并通过“团结、务实、勤学、自强”的校风,“严谨、善教、博爱、创新”的教风,“勤奋、乐学、文明、自信”的学风,在实践中不断诠释、丰富和弘扬学校的精神文化。

学校以“一训三风”为题材,请全国著名的词作家薛锡祥、作曲家侯小声创作了校歌;还由学校领导策划、专业人士设计了“每位师生都是一颗耀眼的星星”的形象文化体系。从外面望去,教学楼东墙“为学生明天着想,替学生家长分忧,让社会各界满意”铜字醒目生辉;走进校门,正中央是“特殊教育,造福后代”的题词,右边是宣传画廊,左边花坛中是主题雕塑“成长”;走进校舍大门,会说话的墙面清晰可见的是“一训三风”、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教育承诺,还有教职工的风采和格言;每天早上和中午,荡漾在校园的声音是那首悠扬动听的校歌。

二、凝聚教师文化魅力

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引领者、践行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完善至关重要。惠敏学校注重把教师的敬业精神、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凝聚成教师文化魅力,为建设校园文化,实现“让残障和超常学生在理解、关爱中发展”的育人目标奠定基础。

1. 发挥教师主体性

学校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激活教师群体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教师团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化建议”征集和评比活动,发挥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兴趣特长。活动中,教师热情高涨,人人参与,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学校组织班子人员、骨干教师共同设计切合实际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交给教师讨论和完善后,发动全体教师根据校园文化主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充实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

同时,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成为常态。由学校图书室推荐优秀经典美文、教育故事、处世哲学等文章,教师每周阅读一篇好文章,如《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远山的红叶》、《我身边的孟二冬》等,做好摘记,并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周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分享,每月撰写一篇读后感,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期开展读书摘记展示活动,每年出刊一本教师读后感专集。读书活动使教师的精神生活得到丰富,职业情操得到陶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积淀了底蕴。

2. 提高教师专业性

特殊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发挥教师特殊的专业技能,在教育教学、服务学生中激扬生命、融入特质,使更多残障儿童少年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为他们今后融入主流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惠敏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一是每学年进行特殊教育教师技能跟进的校本系列培训,如开设教师育德能力、心理辅导技能、多媒体信息科技使用、校园安全、多彩课程快乐成长等培训。

二是利用与卢湾辅读学校结对契机,安排教师学习、听课,派青年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回校后反思实践,上汇报课,交流学习体会,让教师不出校门分享骨干教师给大家带来名校的理念及优质的课。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海市的特殊教育专项培训和教研活动,还要求参训教师拍下摄像,回校后在教研组乃至学校分享

三是安排青年教师到有资质康复机构培训,如安排教师参加自闭症康复、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蒙氏教学法作业治疗培训班、对唐氏综合征学生进行行为矫治、深圳国际言语治疗培训等。

四是以“展风采,练内功,提素质”为主题,定期开展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简笔画“三字一画”基本功训练与展示,每学年开展一次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班主任的教育活动以及教学具制作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基本功比赛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丰富学生文化活动

特殊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是为特殊学生全面发展、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创建一个无障碍的优化的学校人文环境,落脚点在于尽可能地让残障学生心智得到健全、身心得到发展,并能增强适应、立足社会甚至服务社会的能力。由此,惠敏学校把激发育人活力作为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 有效实施“三结合”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相结合。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调试等功能传播着人类文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阶梯、传递、释放三个环节,尽可能地使校园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阶梯,就是张海迪、舟舟、特奥明星乔美丽等自强不息典范,以及学生身边的生活强者包括自己的同学、自己的老师、心目中的偶像,学生中的特奥运动员、小巧手、绘画天才等,设计了“学习榜样楼梯”;以学生自己讲的“什么是美好”的句子代替名人名言和捕捉到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正确行为的画面,设计了“展示美好楼梯”;以学生自己的绘画、剪纸、花泥、钩编的作品,设计了“展示才能楼梯”。传递,就是让环境传递乐观,针对残障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正面引导和渲染,校园里的一些提示语言都以第一人称“我”,并以积极肯定的语言提示“我会冲一冲”“我会轻轻抽一张”等,而且厕所里布置了“名人小故事”“小故事大道理”“保持快乐的秘诀”等宣传读物。释放,就是让环境释放心情,在轻度、中度智障高年级班设立“知心姐姐信箱”,架起了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敞开心扉,同时开展“星班心”故事活动,请学生通过讲故事学着去主动表达自己的心情。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雏鹰争章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以雏鹰争章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激励性的学校文化。智障学生只有具备了自理能力,才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家庭减轻负担,只有讲文明、懂礼仪才能融入社会,只有热爱劳动,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弥补自身的笨拙,只有学会与人交往,才能用热情换来真情。为此,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通过分析智障学生教育的基本素养,根据各年级队员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各年级的生活教育、学科教学、专题教育等内容,量体裁衣,确定校本雏鹰争章以“感恩章”为引领,设立了“礼仪章”“劳动章”“自立章”“交往章”。“礼仪章”引导学生知道基本礼节,使用文明用语,遵守文明规范;“劳动章”指导学生在家有个岗位做家务,在班级有个岗位做卫生,在校有个岗位做服务;“自立章”指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澡、自己洗衣服等;“交往章”指导学生能和别人友好相处,能主动与别人打招呼,能主动帮助别人。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在推动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学生活动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活动能增进感情,活动能交流心情,活动能丰富生活,活动能展示本领,这在特殊学校显得尤为关键,而且在惠敏学校得到印证。学校以艺术节为契机,开展各类音美竞赛,每年五月举办“挖掘潜能,尽情展示自我风采”艺术节、“特奥歌声记心中”的合唱比赛、“我心中的特奥”美术竞赛、“我是特奥小巧手”手工艺比赛;每年“六一”节进行综合汇演,展现学生身残志坚、奋发进取的风采,还通过奉贤区图书馆平台,举办“我是星星——惠敏学校师生美术作品展”,让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都来认识和了解惠敏学校;举办“积极参与,培育自信”春秋两季运动会和冬季跳踢赛,每月开展一次小型体育比赛活动,在一系列充满阳光的体育活动中,自闭症、智力落后、多重残障等学生都能在全体师生的喝彩声和鼓励下勇敢尝试;每当“助残节”,开展“显露才华,诵响童年”朗读画画比赛、“关爱特教促和谐,师生融合展风采”体育游戏等活动,培养了特殊学生的自信心。

2. 增强课程浸润力

惠敏学校以《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指导,以“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以“惠敏”“诚爱”为核心价值,构建了“我是一颗耀眼的星星”的学校课程方案。方案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凸显“课程即生活,课程即社会,课程即补偿,课程即提升”的课程理念,落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课程目标,在校本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完善补偿性课程,探究发展性课程。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教学和康复并重,主要采取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和走班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其中,基础性课程以集体教学为主,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分层教学,注重参与体验,低年级在卢湾辅读教材、浙江版辅读教材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选编,进行单元主题式教学;补偿性课程以个别化训练为主,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开设言语沟通、自闭症、脑瘫、行为训练等内容的个训课,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补偿学生的缺陷;发展性课程采用分类走班,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自身特长、学校现有资源选取“七彩星”快乐活动日课程七大板块的内容作为兴趣小组活动科目,适合每一个学生文化与技能最近发展区,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获。惠敏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师生的对于特殊教育的文化认同感,构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校园,并以此带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作者单位:奉贤区惠敏学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