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心力量,优化评估工作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随班就读评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刘杰  丁美珍

评估是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的起点,也是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保障。然而,特殊儿童的评估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基于此,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简称中心)在本区随班就读实验学校“基于评估,开展个别化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围绕评估工作充分发挥中心的专业力量,为随班就读学校提供专业评估指导与服务,促进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了解现状,分析问题,明确评估方向

中心查阅了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日常教学、管理、研究等方面的资料,并对教学及评估资料进行重点检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主要有医学机构开展的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入学鉴定和学科及资源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日常教学评价。

在了解目前本区随班就读学生评估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未能对评估工作进行整体设计,评估工作缺乏连贯性,且未能很好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2)诊断性评估存在评估内容单薄、评估结果可读性差以及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度低的问题;(3)随班就读学生的日常教学评估还停留在测验阶段,学科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缺乏深入认识,在评估方面缺乏特殊教育专业性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中心明确评估方向,努力在评估过程中解决以上问题,使评估工作更科学、专业。

二、政策引领,医教结合,构建评估体系

《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增强教育评估与医学评估的结合度,关注残疾学生的身心整体发展。在入学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形式多样的教育过程评估,将评估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在该政策的引领下,中心充分发挥研究职能,利用自身专业力量及资源优势,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对随班就读学生评估工作体系进行整体构架。

(一)确定评估内容,开展医学教育相结合的评估

基于“增强教育评估与医学评估的结合度,关注残疾学生的身心整体发展”的要求,中心从学生特点、需求以及全面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确定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医学和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估。借助专业化或自编的评估工具丰富评估内容,确定随班就读学生评估内容框架,如下表所示:

1 随班就读学生评估内容框架

 

医学评估

教育评估

共性评估

认知WISC-Ⅳ)

心理PEP-3

行为(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学业水平(自选、自编)

多元智能(儿童多元智能评价表)

个性评估

视觉(视力检查表)

运动(粗大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

……

识字(自选、自编)

阅读(自选、自编)

计算(自选、自编)

……

(二)明确评估流程,构建贯穿教育始终的评估体系

基于“将评估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求,中心确定了由“诊断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终结/转衔评估”构成的评估工作流程,在该流程下构建评估工作体系,确定评估目的、内容、方法等,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2 随班就读学生评估工作体系

项目

评估目的

评估内容

评估方法

诊断性评估

筛查、鉴定与安置随班就读学生,为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认知、心理、行为、学业水平、学习特质等。

测量、访谈

过程性评估

校验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调整下一阶段个别化教育目标。

以课程为内容,基于个别化教育教学目标开展过程性评估。

动态评量、档案评量、真实评量、生态评量

终结/转衔评估

对上一阶段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为制定下一阶段个别化教育/转衔计划提供依据。

基于上一阶段个别化教育目标进行终结性评估,以下一阶段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要求为指标进行转衔评估。

测验、访谈、观察


    三、整合资源,各方联动,开展多元评估

在构建了随班就读学生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中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整合学校、家庭、医院以及自身资源,联动学校家长、医生、学校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共同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估。

(一) 多方合作,开展诊断性评估,提高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针对性

1.多方参与,开展医教双评估

依据学生特点、需求,中心组织家、校、医以及中心四方人员共同参与随班就读学生评估。一是邀请家长参与评估,通过家长获得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更真实全面的信息;二是邀请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结构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医学评估;三是为教师提供学业评估工具并指导教师运用;四是由巡回指导教师借用或改编专业评估工具,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能力评估。

2.综合分析,解读评估信息

通过多方评估获取大量评估信息后,由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对各种评估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解读分析。通过对评估项目得分情况的分析和解释使评估结果“可读”;通过用图表的形式呈现评估信息使评估结果“可视”;通过对评估信息的再解读并提出个性化的教育康复建议使评估结果“可用”。 同时,综合诸多评估信息形成整体性的评估报告,突出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3.基于评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联动学校,组织召开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研讨会,邀请家长、特教、医学、心理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学校相关教师基于评估信息商讨教育教学计划。通过对评估信息解读,找出学生的学习起点、特点、不足及优势等。在尊重随班就读学生学习风格、学习特点、学习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个别化教育目标、实施途径、课程安排等,指导学校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二)加强指导,开展过程性评估,改进教育教学

1.指导教师探索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估方法

在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过程中,中心通过听课、评课、资料查阅,对学校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估方法的指导,引导教师基于学生特点用其擅长的方式进行测评,如选择式回答、口答等。同时,指导教师学会使用动态评量、档案评量、真实评量、生态评量等表现性评价方法,使过程性评估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成为鼓励、督促学生进步的动力机制以及调整教育教学的依据。

2.指导教师基于评估对教育教学进行适应性调整

在过程性评估的基础上,指导学校教师有效利用过程性评估信息,将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等与随班就读学生评估结果相比较,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分析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探究目标达成及未能达成的原因。在对过程性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巡回指导教师的教学示范、案例讲解等方法指导普校教师对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进度等进行适应性调整。

(三)承上启下,开展终结/转衔评估,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提供服务

在一学年后,指导学校基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长期目标开展终结性评估,验证个别化教育的成效,为制定、调整下一阶段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同时,对于即将小学或初中毕业的随班就读学生提供转衔性评估服务,了解学生下一阶段学习、认知、心理、社交等方面能力的起点。指导学校依据转衔评估结果确定转衔服务的内容,制定个别化转衔服务计划,并为学生能够顺利融入下一阶段学习生活提供过渡性的支持服务。

四、总结经验,审视不足,促进后续发展

在医教结合背景下,中心积极履行中心职能、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开展随班就读学生评估工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目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优化了评估工作。同时,本区随班就读学生评估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提高的方面。

(一)评估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心在评估工作体系的指导下组织各方人员开展评估工作,然而在评估过程中,工作安排及流程缺乏统一规划,医生、专家、巡回指导教师与学校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各方人员的互动合作尚停留在较浅层面,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二)评估工作实践有待进一步深化

中心构建了医教结合贯穿于教育过程始终的评估工作体系,然而,对于各类评估指标的细化、不同阶段评估中的某些问题,如诊断性评估信息的综合利用、过程性评估方法的操作实践、转衔评估服务的有效落实等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

(三)评估工作指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心整合各方资源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提供了多方支持和技术指导,积累了一定的评估工作经验。然而,在评估工作的开展、评估信息的解读利用中替代多于指导,如何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有效指导学校独立开展评估工作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
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