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区域医教结合康复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黄乃华

崇明县特殊教育以实施“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医教结合工作,积极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优化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创设优良成长环境。积极构建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教学研究服务体系,推进医教结合背景下的个别化教学课程改革,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全力满足残障学生终身发展、实现特教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农村地区特殊教育事业进步,全面提高了本县特殊教育的水平。

一、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合作,完善区域医教结合支持保障机制

1. 重视规划,保证特殊教育医教结合长远发展

将医教结合作为特殊教育的发展重点纳入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成立特殊教育医教结合领导小组,优先配置特教教育设施,结合区域实际,教育各部门联合商议拟定《崇明县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施方案》,整合各方面力量加以实施,保证了特殊教育事业的突出地位,实现了特教规划优先发展。

2. 多方协作,搭起医教结合工作网络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教育、残联、民政、财政、卫生等责任部门通力合作,成立了“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在组织协调、办学经费、康复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医教结合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调控全县的医教结合工作方案;成立了分管特教的科长为组长工作协调小组,共同管理、推进医教结合实施项目,建立健全教育局、特教中心、学校三级行政管理体系,特教中心承担着与相关部门及团体的联系与沟通职能。

3. 部门联动,构建医教结合三级运作体系

一是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的协作,进一步规范医教结合的工作要求与内容,将医教结合融入到常规管理中,落实长效管理,确立部门工作通报制,形成定期调研、例会、走访制度,建立残障儿童健康检查与评估机制,实现了残障儿童筛查、检测、转档、安置网络化运行;二是特教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建立顾问医生制度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相关医疗单位及学校紧密合作,由卫生部门派医学专家担任特殊教育学校顾问,开展医学评估,指导教师开展康复工作,对教师和残疾儿童家长开展康复知识培训与咨询;三是特教中心对各校的管理与沟通,建立医教结合联络员队伍,加强对全县特教机构医教结合的管理与指导服务,加强医教结合过程管理,落实特教医教结合“基本要求”、“基本规范”,确保医教结合工作常态化开展。

4. 完善职能,发挥特教中心作用

加强特教指导中心建设,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设立中心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增加特教中心工作经费,明确中心职能定位,进一步确立其在业务指导考评中的管理地位,推动区域特殊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5. 增加经费投入,凸显政府支持力度

加大了医教结合专项经费的投入,制定了专项经费使用制度,明确经费使用范围、监管制度,确保各项经费使用有效、合理。加大了对特殊学校硬件的投入,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更新了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设施设备,满足了学校实施教学和康复的需要,改进了办学条件。教育局还制定帮困助学政策,对特教学校学生给予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服装费保险费等补贴,三年来用于硬件建设累计3312万元,用于各项补贴220多万元,投入70万的医教结合专项研究经费,基本满足特教医教结合发展的需要。

二、提升专业水平,多元引领,建设医教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1. 组建医教结合师资队伍,实施多元培训

通过卫生、教育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医教结合的实施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针对师资现状及专业发展需求,制定医教结合师资队伍培训方案,着力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训体系,全力地打造一支具有医教结合专业素养的特教师资队伍。

开展专业化、课程化课程培训。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崇明县特殊教育中心、新华医院医疗专家等力量,对教师、医生开展医教结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开展专题化、系列化研修活动。注重县级专题、系列研修培训,丰富培训学习形式,以活动点评、案例撰写、教学实践等途径增加教师体验。

开展区域化校际联动。依托与卢湾辅读实验学校结对的优质资源,规划校际间的业务研修活动,积极创造专业对话与实践切磋,聚焦医教结合管理经验和现场教学研讨活动。

2. 项目驱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梳理了区域内医教结合研究项目,将各类研究组建成项目群,以项目引领医教结合工作的推进。通过“医教结合背景下特殊学生健康体质监控的探索”、“医教结合背景下学校个别化教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建立资源教室,满足特殊学生教育需要”等专题研究,将医教结合推向纵深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教学模式,提升本地区特殊教育的管理服务职能,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三、深入研究,满足多元需求,建设医教结合课程体系

1. 加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课程建设

深入开展区域特殊教育学校个别化教学研究,以个别化教育的组织与实施为主要抓手,设计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康复教育课程内容,开发了多本特教校本教材,构建了康复教育课程体系,兼顾基础性、发展性、补偿性三类课程,优化了课程设置。

2. 研究医教结合施教方法与策略

改进了个别化课程实施教学计划、策略、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基于评估的教育模式,建立个别化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个别化、专业化的服务,逐步完善学校课程计划,丰富医教结合教育内涵。

四、整合资源,多元服务,提升医教结合服务品质与康复质量

1. 加强医教结合工作的档案建设

通过档案建设规范了医教结合过程管理,尤其是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一是学生个人康复档案,如基本情况、健康评估记录、诊断评估报告等;二是教育康复档案,如个别化实施记录、教学日志、器材使用登记制度、巡回指导记录、资源教室使用等;三是教科研档案,如教师业务培训、教研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四是家校、医校联系档案,如家校联系册、医生来校考勤工作内容等。通过运用音像、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康复过程及指导医生、教师的教育训练情况,保证学生康复和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连续性。

2. 加强信息技术对学生成长的网络监测

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医教结合管理中的运用。搭建了“崇明县特殊学生成长平台”,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成长动态管理,将学生诊断、评估、教学、康复、评价等过程通过平台组成学生成长链,聚焦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实现基于评估教学与康复。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信息资源互换、互通,做到信息共享。

3. 全力推进医教结合送教上门服务

建立了送教上门医教结合保障机制,为送教上门的学生制订合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个别化的教育和康复服务。制定了送教上门指导、考核和监督制度,包括时间和内容上进行考核,专业知识及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上的考核,家长对康复医生康复训练的满意度的考核等。对送教上门教师和康复医生制定了培训制度、医教教研制度、监督考评制度等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崇明县深入推进医教结合制度以来,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县医教结合运作机制建设得到有力推进,团队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多方合作联动的整体推进机制有效运行。课题项目推进有明显成效,区域医教结合的规范化实施与精细化管理得以提升,形成了一定质量研究成果。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历练和提升,送教上门、个别化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对特殊化学生的指导、服务有显著改进。医生主动学习教育方法的意识得到了发展和加强,医教结合下的专业医生队伍得到了巩固。学生的生命得到了关爱,全天候覆盖的康复训练使学生康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崇明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崇明教殊教育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面临着顺势而上的大好发展形势。我们将全力以赴、求真务实,抓住机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改革。

一是进一步探索医教结合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途径。县教育局将积极加强与卫生部门密切联系、紧密合作,共同研究医教结合工作政府层面的职责,形成教育与卫生部门深度融合的有效的工作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健康监测与干预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强化健康体检与档案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监督、考核制度建设,为特殊教育发展构筑更高的平台,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开辟新路。

二是进一步强化教师岗位培训,深化课程改革,深化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医教结合发展新形势要求的师资队伍,依托专业机构,提高教师医教结合专业化素养和能力。将继续夯实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需求的基础性课程,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着眼于学生潜能开发的发展性课程,继续探索医教结合补偿性课程,重点发展个别化教育与康复训练课程。

医教结合工作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可持续的发展和完善,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崇明县特殊教育将坚持真抓实干,殚精竭虑,让学生享有最优质的教育,得到最健康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努力。

(作者系崇明县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