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配置 加强整合 构建区域综合康复服务体系 ——谈闸北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  袁园

闸北区特殊教育在历届区委、区府的关心和区域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以区特教康复指导中心为核心,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重点,送教上门和社区教育为补充的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管理网络。现有上海市聋青技校、第一聋校、启慧学校三所特教学校,同时在科技幼儿园、中华新路幼儿园、民办小小虎幼稚园分别开设学前聋儿语训班、学前智障儿童康复班等,还有约两百名残障学生在全区16所小学20所中随班就读,基本满足了区域内各种残疾类型学生的教育需求。

近年来,随着闸北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教委专项经费的支持,我区各特教机构环境不断改善,现代化的教育与康复设备不断引进,教育与医学手段的有效整合机制不断探索,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殊学校办学品质有所发展;区特教康复指导中心内部机构建设不断完善,与华师大特殊教育学院建立了康复教师培养机制,设立了试点学校开展实践研究……

《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目标。闸北区教育局认真组织学习、研讨,并结合对本区现状调研,提出了积极贯彻《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于特殊教育优先发展的认识,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全区部门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区域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通过按标准配置康复设施设备,建立随班就读资源教室,进一步改善特殊儿童学习和康复训练条件;通过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化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布局,增加学前特教设点,满足特殊儿童需求;通过积极开展特殊教育和康复教研、科研,开发有针对性的特教、康复课程,积极开展个别化康复训练,探索“成功教育”与按需施教实践研究,促进残疾学生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通过建立随班就读专职资源教师和特教教师专业化培训制度,切实提高教育与康复质量,促进全区特教事业内涵、可持续发展。

完善区域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由区政府牵头,在原有区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由各部门领导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定适合区情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和运作机制,保障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各部门定期开展工作研讨,教育、卫生、残联等共同合作成立本区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和本区特殊教育专家顾问团,根据鉴定结果及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残疾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提出安置与个别化教育建议,并对残疾儿童实施随访、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区域特殊服务水平。

优化区域医教结合服务设施和服务布局:以《上海市聋校、辅读学校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装备标准(试行)》(沪教委基〔200747号)和《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两个标准为参照,以医教结合早期干预和普特融合为特色,合理改善特教学校、幼儿园条件,优化配置特教资源,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和康复需求。加强区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各项建设,对接华师大特教学院和上海市特教资源中心,形成上下贯通为区域特教提供专业支持的区域特殊教育指导的管理与研究中心、资源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闸北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成功教育理念,在闸北南北共建4个“学习资源中心”和两所试点学校,并根据区域人口分布情况与残疾儿童的实际需求,在区域优质幼儿园内增设一个学前点。

着力区域特殊教育品质建设和内涵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科研引领,推进适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不同年龄阶段和聋、弱智、自闭症、脑瘫等不同残疾类型学生发展需求的相关课程,探索建立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特殊教育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品质。康复指导中心和资源中心探索、研究针对残疾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医学等多种手段,积极开展个别化教育与康复训练,探索个别化康复与集体教学、家庭康复的有效整合,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性评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干部、骨干教师培养,公开招聘建立专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队伍,搭建特教教师学习、培训、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特教实践与研究能力。加强特教宣传,定期开展特教先进表彰活动,鼓励广大特教特教工作者爱生、爱岗,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教事业的氛围,推进特教事业健康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闸北区将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个孩子都灿烂”的教育理念,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