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职业学校呼唤“三师型”教师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谢小双

    杨浦区风帆初级职业学校成立于1998年,它是上海市最早成立的一所教授智障学生的职校,在发展之初学校一手抓校本教材建设,一手抓师资培训,在极为困难的办学条件下,创出了新路,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声誉。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作为一所区域内以轻度智障为教育对象的,以完成特殊使命的风帆初职校,师资建设显得特别重要。原国家教委曾在1998年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其本意是职校教师要持有“双证”,一是教师资格证书,二是专业技能证书。从初职校的定位、性质与教育使命上看,初职校教师仅以“双师型”的标准来衡量,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还承担着特殊学生、特殊教育的使命,所以必须建设一支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三师型”教师团队。

    一、立足校本与生本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思想基础

    风帆初职校自开办之日起就把“以学校生存发展为本,让每一个特殊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作为办学宗旨。我们要求教师以“认识风帆、解读风帆;认识学生,解读学生”作为教师发展的思维基础,把拓展学生的生存发展空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我校用“三个转变”与“四个学会”来筹划与发展教师团队。学校先后开展了“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初职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初职校发展与市场导向接轨意识”等一系列培训,帮助教师加深对自己教育对象的认识和“以学生生存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帮助教师尽快完成“三个转变”(即以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向以特殊学生生存能力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转变;从单一学科教学能力向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学指导能力的转变;学校教育教学观向市场就业导向需求观转变)。帮助教师尽快把握“四个学会”(即在面对特殊学生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帮助教师确立“普、特、职相互渗透,形成职校办学特色”的信念和规划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二、建立专家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顾泠沅教授认为“校本研修是教师学习方式、研究方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变革。”我校在“三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参考学习顾泠沅教授提出的“专业引领、行为跟进、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模式,聘请教育局领导、特教专家、专业技师来校作有关课程理论方面专题培训,使教师了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向,了解轻度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能运用先进的理念、经验与方法逐步胜任课程开发与教材编纂工作,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推出了“校内外互动式技能培训”模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 内训与外培、教与练的结合。让教师在校内由外聘专业技师或本校教师带教培训,让教师在“边教边学、边练边教”的实践中学习提高,确定专业(工种)自主发展的方向。学校根据教师专业的兴趣与特长以及学校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校外专业培训。学校为教师提供时间、经费、材料等条件保障。通过教师自练、外聘教师陪练和教研组内互练等内外联运形式,加快教师专业技能的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几年来,通过这一培训模式,我校100%的教师都获得相应专业的初、中、高级专业等级证书。

    2. 校企联手、教培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应知、应会教学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只是学校层面的单一教育。而要让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适应社会行业的需要。为此,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双休日及寒暑假时间以专业对口的形式,让教师到相关的酒店、宾馆、超市等企业做调查,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用人信息,了解企业对职业规范和操作技能的要求,了解学校教育与企业要求的差异所在,思考改进教学的方法。通过看、听、学、练等实训方式,拓展了教师专业知识,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 校内互动切磋。每学期组织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有准备的进行示范性业务培训。我们倡导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动式专业培训,能者为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由于这种培训是教师们内需的、自发的、互补的,而且是在没有领导干预的情形下进行的,所以很受教师们的欢迎,起到了很好的培训效果。每学年学校党政工联手,举办教师专业操作技能竞赛,聘请专业技师作评委,邀请区教育局和社区有关领导来校观摩。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拓展学生就业空间为目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开拓新的专业,扬弃旧的专业。

    三、启动“三个侧重”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向深度发展

    根据初职校的特点与性质,学校教师发展必须在如下三个方面加大培训力度,以便让教师能和学校发展相匹配:

     1. “一专多能”生成与发展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因此,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普通中学教师目前绝大多数来自师范院校,他们都以一个学科专业为谋生的之本,通过教育实习后走上教师岗位。他们的大量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是岗位实践与在职培训后获得的。对初职校来说,因为规模小,教师与学生数也不多,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只能是“一专多能”、“一师多职”。即一位教师上一门甚至两门文化课的同时,还要兼任1-2门专业课。

    学校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并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考核,学校根据教师学习情况给予时间上的支持与精神及物质上的奖励。

    2. 着力于“校本培训开发”是打造新型教师的关键

    加强风帆教师对智障生的心理疏导能力的培养方面,学校将采取或正在采取如下措施:

    1)近年来学校为了加强特教的适应力,已陆续引进华师大特教专业的本科生2人,她们不仅承担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而且还承担了“轻度智障生情绪问题的实践探究”的市级课题。

    2)陆续聘请心理专家来校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开展智障生心理疏导的个案研究,促进教师基于实践的心理研究能力的提高。

    3)学校将尽力在1-2年内引进心理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

    4)鼓励教师学习心理专业知识,分期分批参加国家或市级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考证,并逐步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作为我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3. “基于教育实践的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风帆初职校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科研,把“科研兴校”和“科研促教师发展”作为办学的重大策略。

    几年来,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共同投入了《初级职业学校办学实践与思考》的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又申报了2个区级课题、设计了15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至今已获得了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区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区科研先进集体,并编印三辑“论文集”,为初职校办学模式与管理机制的确立、为学生、为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储备了知识和理论,积累了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和完善校本教师培训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激励措施是推进初职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成熟—发展”的关键,要使教师在“操作型→能力型→研究型”的转化中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风帆初级职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目前只是一个开端,今后还将不断深入,因为这项工作是一个没有休止符的、常抓常新的永恒课题。


(作者单位:杨浦区风帆初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