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教结合 镕铸品质提升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杨惠明

近两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在上海启动,这是142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唯一一个有关特殊教育的项目。2013年,嘉定区推出了以深化内涵建设为核心,引领教育品质发展的“品质教育”理念,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鼓励学校优质均衡与个性发展。因此,作为项目试点实验区唯一一所专门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学校,我校将推进医教结合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秉承“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的最佳”

这一办学理念,以实施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让每个孩子成为基本适应社会的公民为目标,规范运作机制,强化师资建设,立足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了特殊学生享受教育与康复质量,促进了智障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规范运作机制

为保证医教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与教育局、残联、医院、高校等部门成立了医教结合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指导学校医教结合工作的开展,并进行资源整合,以确保每个学生享受教育与康复的双重服务。例如:为了使学生的肢体康复训练更专业化,在残联的协助下,我校聘请了区中心医院康复科的专业医师为肢体障碍的学生进行了具体的评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治疗建议和方法,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每周定点来校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并实施阶段性评估。此外,学校已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和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特殊教育系的几位教授长期以来一直是我校的外聘专家,不仅为我校多个市、区级课题提供指导,还屡次为我校的言语、脑瘫、自闭症等患儿作诊断、评估,给家长和教师提供了有效的康复指导和服务。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1. 落实培训计划

学校明确提出了“每一位教师要擅长一门学科、精通一项康复训练技能”的专业发展方向。为此,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逐年、逐步让每位教师能参与培训,掌握一项专业化训练技能。请进来,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马红英、王和平、杨广学等教授为教师作语训、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系列专题讲座。走出去,几年里,有5人出国考察国外特殊教育,40多人次参加市及其他省份的自闭症、脑瘫康复、言语康复、心理辅导等各种专业培训,每年组织全体教师跨省市考察、取经。

2. 培养专业骨干

学校把康教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和提高教育与康复质量、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关键。聘请了华东师大特教系杨广学教授、张福娟教授以及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原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姚平老师作为康教骨干教师的导师,直接指导教育、康复、科研工作。教师们也不负重望,纷纷承担起各类康教课题研究、编写康复类课程教材等任务,使学校的医教结合工作得以深入开展。

三、构建课程体系

1. 开设校本课程

智障学生教育康复的有效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了让学校教育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学校开设了脑瘫康复、语言训练、感知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等个别化训练课程和补偿性课程,设计了个人补偿性课程的课程表,不仅为医校结合提供了课时上的保证,也保障了康教训练的时间、力度和效度。在实践中,学校还要求教师、学生、家长树立24小时的康复理念,即康复训练渗透在学生教育与生活的全部过程。根据需要,学校在班级中配备了脑瘫学生专用的课桌椅、站立架,言语障碍学生需要的口部矫治仪、专用图片书籍等,并通过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康复习惯、指导家长参与康复训练等措施,全方位地提高康复训练的实效性。

2. 加强校本教研

学校成立了感知、语言康复、自闭症康复、脑瘫康复、心理健康教育等康教类教研组。实施每周小教研,双周大教研的教研活动机制,加强了日常的校本教研,要求教研活动以“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康教有效性”为目标,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主题有研究、有考核有反思,定期举行训练计划探讨、课堂研讨、个案研讨、主题学习等教研活动,促进学生康复训练效果和教师专业进步。

四、开展课题研究

针对各类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运用教育与医学等多种手段,研究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实施教育与康复服务,提高教育与康复的质量。2013年,学校申报的“构建‘医教结合’多元互动平台的实践研究”被立项为区重点课题。目前,学校在脑瘫、言语、自闭症康复等领域,都有相关的课题研究:脑瘫康复实践中,自编了“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操”和“脑瘫儿童下肢康复训练教材”,形成了《脑瘫儿童肢体康复的训练与研究》、《脑瘫儿童股四头肌训练的个案》等论文和个案,为课堂的推广和进一步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语言康复中,教师科学运用语言训练的方法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总结、探索适合智障学生的特殊的训练方法,智障儿童言语康复的个别化训练与研究”也是区级重点课题,开展研究近两年;自闭症的康复训练一直受到了杨广学教授的关注和指导,教授定期来校进行观测、研讨和督导,还选派优秀的研究生定时、定点地来校实际参与研究活动,课题《特殊学校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的研究》也已被立项为区级规划课题。

五、探索评价体系

《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稿)》中明确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学校以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基础,致力于“三块三层动态化”的个别化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三块”,指从“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补偿性课程”三大板块进行多元评价;“三层”,即采用“教师操作、家长参与、领导把关”三个层面的评价机制;“动态”指在康教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和康复训练情况进行持续的评价,动态地反映、记录学生的进展;“个别”,即将动态化的评价与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结合起来。为了使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教学质量监控做到常规化、常态化。学校通过现代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了“学生个人成长平台”,初步建成的“学生多元化评估系统”也于2013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已对全校学生完成2013学年度初期评估,特殊学生的网络电子档案已现雏形。

六、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智障学生的教育与康复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持续性的过程,也是学校不断完善、突破瓶颈和发展提升的原动力。为了让各类残障学生享有最优质的教育,得到最健康的成长,获得最个性的发展,学校在积极实践的同时,也为医教结合工作的持续开展作进一步的思考:(1)借学校异地新建这一契机,根据市颁装备标准和本区残障学生的特点配备特教学校的教学与康复设施设备,使其设施设备数量和功能满足特教学校实施教育教学与康复的需要;(2)在言语、脑瘫、自闭症康复等岗位逐步引进专业人员担任专职康复教师,形成一支稳定的康复骨干教师队伍;(3)根据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不同年龄阶段和残障类型的相关康复课程指南,构建适合智障、自闭症、脑瘫等不同残障类型儿童需要的课程体系。

实施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在“品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区的特殊教育正处于最好的历史发展期。然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它前进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它一定会碰到许多坎坷,这就需要我们有一股韧劲并辅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努力改进。因此,学校将继续本着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的工作态度,努力为残障儿童的生存与发展,为成佳学校的品质提升,作出更大努力、更多贡献!

(作者单位:嘉定区成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