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面点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浦洪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初职校的面点专业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弥补教师“一言堂”、“一人行”的不足。有利于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也有利于面点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早日掌握面点初级专业技能,为今后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要克服面点专业教学中因其模仿性、操作性、指导性强而带来的困难,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即时效果的目的,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常常能事半功倍。其方法是:

.  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合理的面点专业学习合作小组。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平均每个小组以34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固定地位角色,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工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在专业学习小组中,一般都要历经“接受任务→各司其职→合作交流→完成成品”这一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要有效地控制、组织和指导准备工作、成品制作、结束工作这三个主要环节中学生的“分工”和“合作”。

所谓分工,即在各小组中每个人都要担当不同的角色,如组长、副组长、工具管理员、成员管理员。而所谓合作,每一个操作环节小组成员都要想到他人,成员与成员之间不断体现着互助的精神。在准备工作阶段,每个小组的成员,由组长安排,负责领料、领工具、清理桌面、核对、检查等不同的工作;经过这样的分工合作,既节省了成品制作前所需的准备时间,又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而在成品的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就表现得更为具体,如在教学《棉花杯》这一成品时,就需要两人非常默契地合作一个同学不停地搅拌,另一个同学按顺序加入不同的原材料。如果两人之间配合不够默契,那么最终就无法完成成品。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结束工作中,组长要安排好每个组员的任务,负责管理成品打包、记录小组成员的成绩、负责清洗工具、整个小组的卫生检查等工作。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面点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  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合作的气氛和创设合作的条件,而且要预先考虑周全,组织设计。

如:在学习《刀切小馒头》这一成品的制作后,为了进一步练习其摊擀面团的基本功,又不能重复同一品种的制作,需要让学生制作富有变化的刀切小馒头制品。于是教师在有关刀切小馒头的变形上,另辟教学思路,让学生制作出白色与咖啡色、白色与橙黄色的双色刀切小馒头。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而且也为创设合作学习作了铺垫。在制作过程中,让一组中的两位同学,一个制作一份纯面粉的发面面团,另一个制作一份掺有可可粉或橙汁的发面面团,然后两位同学分别将两个面团擀制成长、宽相等的两张面皮,各取一半给对方,两人分别将两张不同颜色的面皮卷合起来,然后切齐。这样便可制作出一种夹色的刀切小馒头,口味与颜色都比原来的要好得多。在完成成品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互帮互助,最终达到共同完成的目标。通过这样合作过程,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会给工作带来便利,也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  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和奖励手段。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要重视个人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要重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一定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在面点专业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值得重视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必须进一步进行实践和探索。

(作者单位:杨浦区风帆初级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