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换心——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王晔

 

当初是青技静谧的校园、亲和的教师以及纯真的学生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坚定地走进了青技。面对聋哑学生,我知道从此自己要成为一个“四有心人”——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有决心。

进入青技,手语是必须要学会的另一门“语言”,只有学会了这门“语言”,我才能真正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和爱戴。然而刚工作时,这门“语言”犹如一座大山挡在了我的面前。我与学生们的交流十分困难,说真的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他们会接受我吗?可就在那一天——2002年的910日,在我作为教师第一次过属于自己的节日时,我走进教室,踏上讲台的那一瞬,学生们齐刷刷地起立,用他们无邪的眼神,真诚的手语“说”道:“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教师节快乐!”随后由班长双手递上一张全班同学亲手制作的卡片,看着学生们对我微笑的默许,看着学生们的句句鼓励,我顿时拾回了信心,并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特教事业中 “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求弱苗也成材” 的奋斗决心。

由于我与学生们的年龄较为接近,我们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有着同样对未来梦想的渴求,他们把我当成知心人,而我也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们。每次有学生过20周岁的生日,他们都不会忘记邀请我一起庆祝,在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的同时,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曾经不做强制规定要他们写日记,没想到有许多同学都交来了他们的日记本,并且在他们的日记中写下了困惑与迷茫,要向我寻求答案。有的学生面对毕业后的出路感到不安;有的学生面对社会上对聋哑人的忽视感到不平;还有的学生认为上天对自己不公流露出不满……看着他们肺腑之言,我不能让他们失去信心,我在他们的日记本中写道:不要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不要总是怀疑别人对自己的爱,也不要总是幻想着如果我是健全人,如果我的家境、我的智商、我的条件都比别人好一点、高一点、出色一点,那我就会成为他人仰慕的对象。其实我们应该感谢生命,是他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品尝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并为获得一生的“甜”而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应该感谢生活,是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培养了我们面对困境所需的勇气与决心;我们应该感谢亲朋,是他们在我们最快乐时分享着我们的快乐,在我们最无助时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爱和最强大的力量。我们应该用一颗积极的、乐观的、期待的、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学生们在看了我的话语后,逐渐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慢慢地钻出了牛角尖,慢慢地改变了心态。

与学生们两年多的朝夕相处、心灵与共,学生们对我的认可和喜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和崇高。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我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给予我的信任。“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相信只要“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一路携手共进,必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