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生
今天我讲的重点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课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虽然特殊教育在课改方面有滞后的情况,但是却促使很多特殊学校自己建设课程、编写校本教材,这非常好,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和改革理念来主动推进特殊教育的课改。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从主要关注普及到既关注普及水平的提高,更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要使得所有的学校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办学条件。要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是政府各个部门联手推进素质教育。目标是到2020年教育不仅要普及,更要均衡,即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发展。以前我们强调的是每个人有书念,以后强调的是每个人要念好书。怎样念好书?每个学生念书的客观条件要好,教育效果要好。每个残障儿童都要接受适当的教育。目前上海已经实现“零拒绝”了。我们要使上海每一所特殊学校的校舍环境、学校设备等都要达到标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要比普通学校还要好,通过高新技术来弥补特殊儿童的缺陷。最明显的例子: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他全身瘫痪不能动,却能依靠现代技术写文章,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家。我们要解决的首先是培养残障学生的生活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发展能力,进而是创新能力。对特殊儿童来讲,更要因材施教。要求我们的特殊教育以特殊儿童的发展为关键点。我们改革的大思路是优质发展,均衡发展。特殊教育要在技术手段上创新发展,要为特殊儿童发展而开发一些教学软件等。我们起点低,但是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教育的最新理念在特殊教育中实践得最为完整。对特殊教育来讲,我们在课改的具体内涵上有新的意义。特教教师不仅要做教育者,还要做开发者,自己建设课程、撰写课程标准、选编教材。特教教师有很大的创造力,你们的论文在国内国际刊物上都有一席之地,由于环境特殊以及对特教事业的追求,特教教师凸显出特殊的才能。繁重的任务能激发教师的成长。特教教师能发挥的余地很大,这个领域是最能做出成绩的。现在,特殊教育有了自己编写的杂志、网站,这对特教的发展来说非常有利。
当前全国正在推进的课程教材改革,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全面、最深刻的改革。国家教委提出要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我们特教也要抓住这两个大方向。特教教师要了解课改的全部课程,教师要参与到编教材的过程中来。
课改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程设计文本制定。第二个阶段是实验试点全面实施。第三阶段是制度建设常规运行。现在全国课改已进入第二阶段,上海也处于第二阶段。
课改的实施要看看历史的教训。前阶段陈至立牵头做素质教育的调研,我参与了国际比较研究的课题,调研后有的专家说世界上课改没有成功的例子。虽然这话有些以偏概全,因为上海的一期课改、芬兰的课改都是成功的。但是专家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课改方面有很多重大失败。
“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课改运动,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计的方案和教材,看起来也不错,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最终宣告失败”
美国的教育家总结说课改是没有实施就失败了,因为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不理解,不支持课改。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美国的课改还是以失败告终。
我参观过香港八十多所学校,特殊学校也都去了,听了三百多节课,一线教师的访谈会上教师说:“课改的理念是好的,但是我们太累了。”在香港的特殊学校里,学生按不同的层次分班上课,并且课堂上除了教师还有辅助教师,还有家长。他们分层很细,这样才便于因材施教。
课改的实施阶段是关系到课改成败的关键阶段。
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的准备和状态是决定课改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校长)专业发展的问题被提到了改革的舞台上,而且作为最重要的角色而出现。
今天讲的教师专业发展与过去讲的教师进修、培训、继续教育又有何不同呢?
在新课改中确定了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也应确立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服务,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但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教师发展,只有发展了教师,教师得到主动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才能去进行教改,这才是良性循环。很多特教的校长、老师以前都是在普教工作的,现在搞特教也非常出色,这是自己主动学习探索的结果。
过去我们常常习惯于这样的思维
:即为了推进某项改革
,那就要培训教师。这其实是把对教师的培训作为达到某个工作目标的措施而提出来的,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并非目标,“善事”才是目标。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教育工作本身的规律要求转变观念:“利器”
及 “善事”均是目标,即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都是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教师的发展,就很难做到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当然这两个发展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教师获得发展了,才能教好学生。我觉得这一方面,特殊学校做的很好,既一切以学生为本,同时也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任何一个学校的校长,是培养学生的校长,更是培养教师的校长,培养了好教师才能培养好学生。
教师的发展是有其专业要求的,因此有教师专业发展命题的提出。那么这个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呢?
一般的学习有储备性的学习和应用性的学习,前者是为将来用(学生的学习),现在学打基础,将来用。后者是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成人的学习)。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学习的内容要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是一种应用性学习。教师的学习首先是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而同时又有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时代特征。
教师要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是为人师表,所以一言一行都应该为人楷模,教师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时代的特征。
《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指出:“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它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知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于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
这个过程既是教师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共同研究的过程,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当然也是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学历学习,还要在实践中的学习与思考。
教师通过符合其职业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学习,以达到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案例为内容的情境学习:在具体事件发生的情景中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学习其他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
2.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在做的过程中进行总结。
3.以发现规律为追求的研究学习:比如特殊学校对特殊儿童的成长都建立档案,把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相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经验、分析经验、总结经验,从而更好的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
4.以经验提升为目的的反思学习:上课结束后,对自己上课的表现,教学设计等进行反思,积累经验,向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学习。
5.以团队为基础的合作学习: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在学习的基础上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实践,建设团队文化。
就整体而言, 教师素质的提高的还有赖于一些其它重要因素:
一是原有的基础:学历、工作、经历等;
二是学校文化:环境、团队等;
三是专业学习活动:校本教研、科研等。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要以研为核心。研就是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课研修
”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是课改、课堂,研是教研、科研,修是修习、修养、进修。要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研究课改,研究课程,通过研学习,通过修进行总结。这样能使我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真正得到实现。
综上所述,对教师专业发展应建立一些新的观念和工作策略。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同时又是改革的动力,也是改革成功最重要的保证。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实践改革的行动中实现的,并且主要是以校为本的。
学习的氛围、团队的合作、专业的引领是学习取得成效的主要保证。
教师的专业学习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和反思性,理论学习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应实践之需,为实践所用。
(作者系上海市教委特邀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呼琼霞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