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一只小小的孤雁茕茕孑立于万重天间,此时此刻,它惶恐、焦虑,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的飞着、叫着。天高路远,云海迷漫,孤雁将往何处去寻找失去的伙伴?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这片孤影呢?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就像孤雁,远离人群,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老师们费尽心力,努力想把他们拉回现实生活中。实践证明,学校的教育,与老师、同学、社会多接触,是可以缓解其病情的。
我班杰杰同学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患者。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看人,不理睬人,也不合群。上课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拨弄着铅笔盒,时常拿出社会书、思品书看老半天。课间休息的时间,他总是静静地靠在自己的位子上不与其他同学交流。有时他低着头用眼睛偷偷地瞟你一眼,当你看他时,他又快速地把眼睛躲开。10岁的他在学校里已经学习了3年,作为班主任的我展开了探索,寻求适合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方法。虽然目前对于自闭症儿童没有现成的教育方式,但在教师、家长、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在慢慢地改变,从以前的一声不吭到现在的可以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足以看出他心智开始慢慢成熟了。
对他进行教育的第一道难关,是要他看着你、注意到你。这些视力正常却不愿和你对视的孩子,心灵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因此,不吸引他的注意力,教育则无从谈起。于是我运用了一些“强化物”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把他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而所谓的“强化物”并不是特定的一件物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比如杰杰,他喜欢画画、折纸工,当我跟他讲话的时候,就拿着折好纸工作品或画好的图案在他眼前晃动,引起他的注意后,让他的视线随着这些东西转,最终转到我面前。“锁定”他的目光后,教学才能因此展开。
对他进行教育的第二个难关是语言教育。自闭症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通常用没有逻辑的自言自语来表达内心世界,或者不断重复对方的说话来沟通。比如我告诉他“杰杰,叫老师好。”他会跟着你说“叫老师好”。你喊他的名字“杰杰”,他会朝着你也叫“杰杰”。针对这一现象,我每次在他高兴或情绪稳定时跟他说话,反反复复地教他怎样跟别人打招呼,一开始他总是记不住,后来有一天我叫他“杰杰”,他甜甜的应了一声“哎!”我可是高兴了老半天,说明他是能被教育好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就感吧!此外,在他碰到困难时,也是我教他用正确语言应对别人的良好教育时机。有一天中午,他的铅笔盒打不开,其实我早已注意到了,但我当作没看见,留心着他会怎么处理,结果想不到他拿着铅笔盒挨到我身边说:“打不开,打不开”。这正是我教他说活的好时机呀!于是我就用模拟对话的方式教他说“老师,请帮我打开”。他于是跟着我重复了一遍,然后再教他说“谢谢”等等。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吸引他注意或乘他高兴之时,告诉他应该怎么说话,这样才有效果。
跟社会接触也能促进其语言的发展。每次带他出去春游、搞活动,他总是对我说:老师,我开心,我们去玩了。语言正常,让我又惊又喜!在每次去的路上他总会拉着我去玩,去看,而且异常的开心,和同学们也相处的非常融洽。我班的同学对他无比的宽容,这真正体现了我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更让我感动的是我班家长也主动关心他,给他拍照,跟他谈话,叫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多跟杰杰玩,有了家长、同学们的帮助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杰杰一定会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也祝愿他走向自己美好的未来。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是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愿天下所有的热心人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都能像冰心说的那样:“爱在左,同情在右”吧!
(作者单位: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