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渠道
方力敏
在聋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和普通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普通小学语文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但是在聋校,聋生由于听觉障碍不能接受有声信息,长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从而无法模仿、理解正常人的语言,失掉了获得信息和学习语言的机会,也影响了思维的发展。聋生是在既没有听、说基础,又受生理条件制约的情况下开始学语文的。聋校语文教学任务是既要形成聋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从而改变他们形象思维的特点,具有运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能力。
从聋生的生理缺陷、聋校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以及聋生语言文字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认为重视挖掘生活素材,引导聋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语言、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是极为重要的渠道。
一、在学校生活中学习语言
初入学的聋生,一部分没有经过学前语训,如同一张白纸;另一部分虽然经过了学前语言训练,但是掌握的词句仍比较少,随着他们进入学校学习,接触周围事物越来越丰富,他们对词汇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教师及时地把人、物、情景同词语、句子对应起来,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1.课堂中学习语言是生活中学习语言的先导
课堂是聋生学习语言和进行语言实践的主要场所,语文课更是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的关键学科。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使用规范化的语言,为初入学的聋生提供学习、运用语言的楷模。在教学中,老师对聋生的每个要求都言简意赅,如在与聋生教学对话的时候,老师讲清要求“老师读词语,一个小朋友找词语卡片,一个小朋友指图片”,请聋生复述。虽然在第一、二遍时,聋生可能是口齿不清、机械的模仿,但是随着多次反复地训练,不仅使聋生对要求更明确,而且也使他们从中学得简洁的语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给聋生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聋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
2.课堂中加强朗读和背诵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无论是口头说,还是书面写,都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 ,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聋校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聋生不断积累语言,语言积累是让聋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已的语言。而课堂教学是聋生形成和积累语言的主渠道。在聋校的小学阶段,聋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二百篇左右,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是大量的语言材料。认真地学好这些课文,是聋生语言积累的坚实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表情地朗读训练,聋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十分重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聋生的记忆力,更能让聋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朗读和背诵”也是聋校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对教材中的非略教课文,都不折不扣地进行朗读、背诵练习,这样,聋生的语言积累便有了保证。
3.课堂中进行仿写、续写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手段
写作练习对聋生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经常训练聋生练笔,一、二年级以句式仿写为主,把生活中的事写出来。到了中年级时,我们在教完一篇课文后,经常设计、组织聋生观察与课文内容相似的生活中的情景,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语句,进行说、写练习,使聋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似现象。另外我们还经常训练聋生对课文的留白处补充情节,写一些符合课文内容的小片段,在练习时,我们认真处理好观察、思维和表达的有机联系,以课文为依据,培养和提高聋生运用学到的语言文字去表达生活中情景的能力。
(二)在学校内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聋生的语言学习仅靠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我们要积极为聋生创设课外的语言环境,让聋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1.在教室里创设语言环境
在教室里专门辟出一块词语栏,用来贴词语卡片,不仅把课文中新学的词语贴在上面,还把生活中出现的词语也鼓励聋生贴上去。在聋生熟练掌握以后,再贴上新的词语,有效地增加聋生的词语量。
2.在每日的校园生活中学习语言
聋生每天在学校的生活可谓丰富多采,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地组织,有效帮助他们学习语言。如早晨做早操时结合具体动作,教他们说“排队、升旗、做操”等词语,并出示有关词语卡片;在吃午饭时,吃什么菜,也出示有关卡片,让聋生学习、记忆,聋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词义、掌握了词语。
3.在校园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学校为丰富聋生的生活,开拓聋生视野,经常会组织聋生开展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也是聋生学习语言的良机。例如,聋生入学后遇到的教师节,接着是国庆节,我们借日历告诉他们“
聋生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是有显著成效的。如聋生参加学校劳动,各种文娱活动,各种校内或校外举行的比赛,各种形式的参观游览活动等。在参加这些活动时,我们都安排聋生阅读有关活动的准备资料,活动之后要求做小结。教师在布置聋生找些有关参观地点的材料时,尽可能给聋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让聋生在活动前学习的知识充分些。在参观之后,教师要及时指导,让聋生好好地总结。这样做,聋生既能在这些活动之中得到收获,又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语言文字。积累很多语言。
4.在课外阅读中理解语言
语言的学习积累,仅靠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也是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激发聋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当聋生兴趣被激发后,我们就通过教师推荐的方式选择内容健康、符合他们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其中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文化的积累。如在教了《聪明的华佗》一文以后,再选择校本教材《祖冲之的故事》作课外阅读,聋生容易读懂,也可以推荐聋生到图书馆借一些中国古代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让他们阅读,并用讲小故事的形式来交流。
为了落实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语言,并不断积累,我们还要求聋生边读边摘录好句好段,每周背诵其中的两至三句(段),定期开展交流,介绍自己积累的好句好段,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语言。
5.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语言
聋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我们从聋生的日记中挑选出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我们的作品”栏目中,让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欣赏。这样,既能促进聋生写作兴趣、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积极帮助聋生积累语言。
二、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老师每天不仅将聋生在学校里习得的知识,语言写在家校联系本上,在聋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复习、巩固,而且请家长利用家庭生活中许多发展聋生语言的契机,因势利导地鼓励聋生说话,丰富他们的语言。
(一)创设家庭的语言环境
在聋生的家庭生活中,其父母对于他们的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鼓励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如:制作一些词语卡片与家中的物品一一对应,认识物品的名称;在家庭起居生活中,注意培养聋生开口说话的习惯:家里吃什么菜,请孩子跟着父母说一说;家务劳动做了什么,也先请父母告诉孩子,让他们模仿说,从简单的词语到句子,慢慢积累下来。家长要用规范、形象、生动的语言感染聋生,为聋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聋生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二)加强家庭人员之间的语言交流
父母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及说话指导,让聋生敢说、想说、乐说。比如节假日的走亲访友,外出观光旅游等,都是聋生学习语言的好时机。聋生的每位家庭成员都要树立让聋生时时处处学习语言的理念,及时地教,反复地纠正、指导聋生合理地运用。这样不断地积累,聋生的词汇量会不断增多,语言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三、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聋生每天都要与人交流,开口说话,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要善于调动聋生语言信息仓库里积累的材料,引导他们在与人交际过程中,能很好地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努力使每个语句都用得恰到好处。
最初可以从一些最简单的对话开始练习交流,培养聋生开口说话的习惯。随着聋生的成长,在学校里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老师要做有心人,让他们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口语练习”。比如学校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之间的小纠纷,聋生会让老师来做评判。这时,就要求他们用语言把整件事说清楚,然
我们还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地精心创设情景,教给聋生观察方法,把观察到的有趣味、有感触的情景记录下来。这样也可以大量积累素材,通过记录加工还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何人学习语言都离不开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这一重要渠道。聋生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从不敢说话到敢说话,到能说会写,既离不开课堂上的语言教学和训练,也离不开生活环境中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我们觉得学校和家庭都要为他们创设多元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真正将语言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并灵活应用于生活的沟通交流之中。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四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