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随堂评优为抓手 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丁美珍

 

抓实课堂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教育的两大基础工程,也是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当前,弱智学校教育对象的残疾程度和类型日渐严重、复杂,既给特教教师的教学带来严重挑战,又赋予他们更为重大的历史重任;对他们提出了更高更多的专业化要求,特别是能够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具有综合运用教育学、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以便使学生的各种身心障碍得到有效补偿。

课堂教学是课程、学生、教师生命互动、和谐发展的系统过程;也是检验办学成效的一个主要场所,更是教师秀出风采的大舞台。近年来,我们学校立足校情、以生为本、聚焦课程、关注课堂,将开展随堂评优列为教学管理的工作重点。

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随堂评优活动更具真实性,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带有“秀课”的成分;全员参与的随堂评优活动与比以往的各类教学比武活动相比,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

特别200607学年上学期,在以“尊重差异,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的随堂评优工作中,学校在评价内容的导向作用、评价方法的互动有效、评价过程的促进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评价内容的激励导向

《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导向,建立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课程目标,确定符合中重度智障儿童特点的教育内容,采用医教结合的教育策略,强化在课堂中落实个别化教育训练。”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四项评价指标:教学目标的针对补偿性、教学内容的生活适应性、教学方法的尊重差异性、教学效果的互动有效性。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导向,把教师朝着这一课程改革的精神上引导。在这样的评价指标导向作用下,课堂教学显得异常纷呈,激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1.教学目标的针对补偿性

弱智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最大的关注点,就是差异迥然的各类学生之不同特殊教育需求。在随堂评优的各类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能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们不同的残障类型和程度,利用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教育,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堂课的教学目标由整体目标和个体分层目标组合而成;由于目标的到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例如,语文学科针对有言语障碍的学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数学学科针对学生的思维缺陷进行有效补偿;体育学科针对学生的运动障碍的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自闭症学生在视觉、听觉方面有一定优势,而人际沟通是最大的障碍,就在音乐、美术等各类学科要针对性地制定补偿目标……

又如,在中重度班“过新年”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制定的分层教学目标是:A组学生能独立说、写有关过新年的字、词、句;B组学生能对照图文认读过新年的字、词;C组学生能按指令做有关过新年的动作,如:挂灯笼、帖春联、放鞭炮等。由于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度身定制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取得很好的效果。

2.教学方法的尊重差异性

尊重个体间差异是教育精致化的表现。特殊教育就是一门尊重人性差异的科学教育。在随堂评优课中,我们的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理性地处理学生们所表现出的层出不穷的各类状况,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之乐学,促进其发展。

例如,听觉区分能力有障碍的学生,分辨不清声音近似的字词,如“17”和“70”。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老师给他的题目就以板书形式出现。有的学生视觉分辨能力差,语老师在出示认读材料时,就把不需要的字和图像遮盖起来,以免造成视觉上的干扰。自闭症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都有困难,各科的教师就重视肢体语言的利用,给他们说话时,附以肢体动作及表情;同时也允许他们用非语言手段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让他们多重复老师的指令等。

4.教学效果的互动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追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也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与学具之间的“对话”。

“生生互动”体现在课堂组织上的小组学习或方案学习形式;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使学习有分有合,强化学生间“伙伴学习、伙伴互助”作用。

“师生互动”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上,而且90%施教教师都要借助于听课教师资源,让学生在向听课教师汇报交流,以增进学生的交往和交流能力,使学生的受辅导面更广,教学更有效。

在“全生涯”教育观的引导下,教师十分注重学生与文本之间、与学具之间的对话,创设各种实质性的教育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体验过程中,学习借助学具和文本进行学习。这样追求的不只是教学的结果——有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学习方法的掌握,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二、评价方式互动有效

在随堂评优的评价方式上,我们采取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相结合,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如:每月写教学案例,每周有教学随笔,随堂评优课的课后反思,并都纳入评估体系。随堂评优课后,教师先和行政部门进行交流、答辩,再将内容书面化,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在听取大家意见后再撰写二期反思与行为跟进,并在“教学论坛” 网上公开自己的思考轨迹,便于大家的交流借鉴。

2.同伴互助

在随堂评优过程中,我们积极发挥广大教师的参与精神。各教研组要开展组内交流课和听课评课活动,人人撰写评课笔记,在“教学论坛” 网上进行交流。大家的教学思想进行碰撞,促进施教教师的发展提高,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业务提升。

3.专家引领

在全员听课的基础上,从各门学科中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随堂评优课作为教学案例,聘请有关专家、资深老师、教研员和学校行政等和组内教师一起来进行教育会诊,广泛听取意见;相关施教教师经过深入反思后做进一步改进,进行第二轮的反思性公开教学;再反思,再跟进。通过这样的反复会诊,反复实践,帮助教师以点带面,整体提高。

三、评价过程促进发展

教学行政部门全过程地参与到随堂评优活动中,从听课前、听课过程、听课后这三个环节对教师进行指导性的评价。

1.听课前的准备。向施教教师了解所授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点和学习特征,再从备课中了解本节课的整体教学目标和分层教学目标。

2.听课时的观察。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如整体参与面、个体参与度、目标达成度等,并及时做好记录,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

3.听课后的交流。听课后仅仅给施教教师一个评分,对任课教师的提升是很有限的。对于随堂评优,我们更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教师的交流。从与学生的交流反馈中来看他们是否真懂,检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实际教学效果;随后再和老师交流,先听他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对教学情况的自我分析,如目标是否适切、方法是否适当、手段是否科学等,让教师有所收获,从点滴中,从一节节课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虹口区密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