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问题解决式的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李冠华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当下已成了中小学校长的一门必修功课。如何实现有效的校本研修?我的心得是:把握“校本”是前提,聚焦课堂是关键,卓有成效地解决困扰教师教学的问题,方能体现有效性。推进校本研修,校长的作为在于:捕捉身边问题资源,链接校内外信息资源,丰厚校本课程资源,提升学校人才资源。

我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对象为智力障碍学生。本世纪初,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行轻度障碍学生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使得特殊学校的生源越来越特殊:八成以上学生属于中重度智力障碍,近半数学生伴有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或情绪行为异常……生源结构的变化,对教师教学提出挑战,课堂教学经常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师无不为此感到困惑。引领教师走出教育困境,校长责无旁贷!将特殊教育主流化对我校造成的“危机”转化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契机”,我校的校本研修就从困扰教师教学的问题入手!

一、研究学生,了解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差异需要

从教师们讲述“我的教育尴尬”故事中,大家从不同侧面认识了中重度弱智儿童的许多特征。教师们发现,相对轻度智障学生而言,中度弱智儿童动机水平更低,感知、注意、理解更困难,又极易遗忘。在求教了精神、康复、心理、遗传等多方专业人士之后,教师读懂了多重障碍学生看似不可思议行为背后的理由。在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士的调研访谈中,教师了解到中重度弱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在大量的特殊教育比较之中,我们更多感悟了教育的本质,产生了改进学校课程的冲动。

二、调整课程,让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审视学校原有课程设置、教材提供、教学实施形态等,寻找“供需错位”问题:中重度学生阅读和计算能力很差,重度弱智学生生活能力很难达到完全自理,原本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结构与学生认知能力和实际需要之间落差甚大,基本不适合现在的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课程必须改革!新的问题是,怎样进行校本课程改革?怎样建构能够“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 的课程?

我们学习课程理论,研读《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联合国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条例》及相应的《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明确:解决学生的生存危机,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是我校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我校培养学生“减少对别人依赖,自理生活,融入社会”的教育目标,学校应当建立生活取向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校本化的《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目标课程》。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我们向家长、教师以及社会有关人士就弱智学生生活与发展命题开展问题收集,并进行分类、排序,形成“课程问题集锦”。我们确定“教学目标以生存为导向,教学内容以生活为导向,教学方法以互动体验为导向,教学反馈以成功为导向”的课程价值取向,形成“从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出发,由生活细节入手,同社会进步接轨”、“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实践中求发展”的教育行动策略。我们从“多元智能”理论和美国弱智协会1992年关于智力障碍定义的“功能模式”中受到启迪,形成了围绕学生生活适应目标,发展学生沟通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休闲娱乐、健康及安全、社区运用等领域技能的课程结构模型。(如下图)


学校《中重度智障儿童生活目标课程》总课程架构的形成,为各教研组深入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指引。各教研组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从收集到的“问题集锦”和学科交叉点入手,以培养学生生活能力为线索,编制学科生活课程。语文学科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代之以构建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由近及远的生活目标体系。考虑到不同障碍程度儿童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发了基于真实生活学习的分类教育目标,并且不断完善教材、教学建议、练习与评估,以及相应教学具的课程资源库。

三、改进教法,让教学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曾有学者对中重度弱智儿童作这样的描述:生理上不能做,智力上不会做,心理上不想做。

特殊教育怎样使学生“想做”又“会做”呢?带着这些难题,我们开始探索研修以操作、服务为特征的“经验学习”,并着手一系列的教法改革实践。

1、试行“综合主题教育”。即打破各学科自为体系的教学惯例,突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有助于学生发展并符合他们兴趣的鲜明而突出的主题,发掘家庭、社会多方资源,组织跨学科的主题教育和节庆活动,如“祖国妈妈我爱您,欢歌笑语献给您”、“欢欢喜喜迎新年”、“安全节”、“健康节”、“悦读节”等,寓教育于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游戏之中,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2、开展“珠心算”教学实验。我们对于学生怕学、教师怕教的数学学科尝试“珠心算”教学。借助算盘,解决数学计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通过看数拨珠、听数拨珠、看珠读数、写数等方式满足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注意分配、记忆容量和手眼协调水平。

3、劳技课实施“主题-任务作业法”。即改变以往教材单一的技能训练方法(例如“炒鸡蛋”、“烧米饭”两个单元互不相关),代之以诸如“做午餐”、“过生日”等主题明确的任务,指导学生围绕主题,从想菜谱、填写购物单、费用核算、超市购物、洗净切配、烹调菜肴、物品收拾、清洁整理……实行“全程操作,实战练习,轮岗锻炼,人人过关”。综合练习之后,学生兴趣更高,料理生活的做法更加规范,待人接物更显分寸。

……

校本研修伴随“问题解决”一路走来,激励教师不断走近学生,追求专业提升,展现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自尊!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