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与特教教师专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余利惠

一、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实现教育现代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大思路和目标。国家一方面,坚决把农村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当前,上海、北京、江苏等经济和教育发达的省市都明确提出在2010年左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在三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培养人才上。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必须把人民享有良好的教育机会作为根本标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优质和均衡发展的教育。二是知识贡献上。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知识贡献,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三是构建体系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形成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二是要率先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因此,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教育对象的全纳性、教育目标的人本化、培养方式的科学化,总之教育现代化要能够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现代公民。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教育首先应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如果特殊教育成为真空,就不是全纳的教育,这不是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育应能够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不能满足特殊孩子特殊需要的教育,这也不是教育的现代化。所以,我们必须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特教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事业,在各级政府的关注与支持下,取得了较大进步。以上海为例,本市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社区教育为补充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率先对特教学校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帮困助学工作,保障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满足不同残疾类型和程度残疾学生的多种教育需求;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特殊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在全国首创盲、聋残疾学生在普通高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加大特教经费投入,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康复等先进的设施设备与技术,改善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特教课程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特教质量。

在肯定特教事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到,同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们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建立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转介、安置、服务网络,开展教育与医学手段有效整合、建立特殊教育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研究,特教师资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

当然,特殊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与广大特殊教育教师的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辛勤努力的工作态度和追求卓越的专业品质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面对特殊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特教教师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如何从传统的经验型教师转向专业型教师?

传统的特殊教育突出特征是照顾和照看,保证孩子在学校里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的饮食需要的满足,特教教师实际上承担的是“保姆”的角色,养护第一,教育和培养居次。而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认识到要给每一位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此,当前特教事业的“教育和培养”的功能更加突出,这对特教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第二,如何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转向懂得医学、心理和生理教育知识的全面型教师?

特殊教育具有其独特性,特教的学生有不同于健全学生的需求,因此特殊教育的教师,光懂得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常识和教育学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要逐步具备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缺陷补偿、康复训练、教育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特殊教育事业的功能。

第三,如何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技能。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矫治仪器,进行理论测试、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制作课件、使得缺陷补偿、康复训练、教育培养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也是当代特教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举隅

美国学者斯滕伯格把专家型教师称为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在其他领域有关专家行为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专家型教师的特征有:(1)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这些知识包括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与具体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法知识以及教学得以发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知识。(2)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或者明显只需要较少的努力。秩序化的技能使得他们能将注意集中于教学领域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在接触问题时,他们具有计划性且善于自我觉察,时机不成熟时,他们不会提前进行尝试。(3)富有洞察力。他们能够鉴定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他们能够通过注意,找出相似性及运用类推来重新建构手边问题的表征。他们能够对教学问题取得新颖而恰当的解答。

当然,我们谈特教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不是要让每一为特教教师都成为具备上述特征的专家,而是希望每一位特教教师特教的操守更加坚定、特教的理解更加深刻、特教的要求更加敏感、特教的能力不断增强。对此,我提出以下思路:

1.强化特教教师专业精神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学者把它概括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三个方面。这其中,专业精神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核心和基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十分重要的内在动力,通过培育和塑造,促进特教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则是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对从事的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倾向性系统,是指导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特殊教育教育对象显著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个针对性强、能有效指导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活动的专业精神,并以此形成现代特殊教育教师师德的主题和核心。特教教师要有人道主义的专业理想、甘于清贫的专业情操、坚韧不拔的专业意志和坚强独立的专业个性。

特教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专业精神的培养也是如此。特殊师范院校要从源头上做好“准教师”专业精神的塑造教育,特教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广大的特教教师要立足岗位加强专业精神的自我修养。

2.研究并制定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办法,使特教学校教师结构、岗位设置符合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需要。

3.开展在职教师与新教师特教岗位证书培训与考核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建立特教教师在职培训长效机制。研究并编制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与教材。对全体特教学校专职康复教师、资源教师及巡回指导教师开展上岗培训和康复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工作要求与相关的康复知识与技能。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开展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使之了解残疾儿童的特点,并掌握基本的教育原理与方法,提高开展特殊教育的能力。

5.加强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养。采用组织特教教师出国培训、出国考察、引进国外特教专家来沪讲学等方式,对特教教师进行培训,使之了解国际特教发展的新趋势,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提高特教实践与研究能力,成为特教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特教骨干教师队伍。

6.探索特教教师双学历职前培训机制,使特教教师具备开展医教结合特殊教育的学识与能力,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作者系原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