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理念观下的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祁寿东

 

南京市盲人学校始建于1927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特殊教育学校,也是江苏省唯一的一所独立设置的盲校。学校现已形成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中高等职业教育,融教育、康复和职业训练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盲人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遵循“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教育理念与办学目标的确立

教育理念是遵循教育规律,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组织成员所认同的观念、思想,是全体成员共同意愿的投射,它回答了“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等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办学思想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统领办学行为的灵魂;办学目标是基于教育理念的对未来图景预设的具体体现。

基于现代教育具有面向未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特征和我校十二年一贯等办学实际,我们提出“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期盼我校的教育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未来可以创造幸福的生活;教师的幸福是塑造学生幸福的基础,每位教师都能体验到职业的幸福,进而创造幸福的职业;学校在师生的幸福成长中和谐、科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学有所长、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和“高质量、有特色、全国一流、亚洲先进、国际有影响的特教名校”的办学目标。

二、教师师德与师能的锻造

1.以尊重信任为主导价值取向的教师观

我们始终秉承以尊重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教师观,做到赏识教师、认同教师、发展教师。只有把教师当作伙伴、朋友,和教师建立一种真诚信任、互相理解的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多和教师商量、多听取教师建议、善于和教师协调、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建立一种和谐的工作关系。

2.培育职业道德

教师德性是指一种能够担当起教师角色职责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品格,它是教育伦理学的一个范畴。“热爱”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禀赋,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杨瑞清的“乡村教育”等都是最好的佐证。要学会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既需要学校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来进行引导和强化,同时更需要教师的自我修炼。特殊学校教师的专业角色决定了其职业道德应将“热爱”化为善良、宽容、责任等品质,并在教师的特教职业生涯中不断修炼。

3.实现职业价值

做好教育生涯规划,就是让教师对未来做出一种计划、一种预设,并坚守理想和信念,为之不懈努力。我们既从面上宣传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设计,又特别要求青年教师进行三年的规划,认真分析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根据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每一年还需要制订微观的实施计划,并进行总结,使得青年教师前进有方向、有动力。

过一种阅读的生活。我校最大程度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提供购买书籍、订阅杂志等便利,想方设法选送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举办教工“学习论坛”,“青年教师读书会”,组织各类学习考核,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还注重指导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做到:有计划的阅读;且读且思;做好必要的读书笔记;交流与分享。

在反思状态下工作。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归纳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人自我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教育教学行为等,并通过撰写教学反思、进行课题研究、写论文等方式呈现反思成果,进而提升自己。

借助外力发展自我。教师的成长需要“内在驱动”,同时也需要外力的推动。我校举办常态课堂开放、研究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及基本功比赛,开展青蓝工程和跨校拜师等活动,来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师能”。我们完善备课、上课、教育理论、盲教育基本功、信息技术、学生评教等六项考核制度;定期评选一批优秀教师;加强每月的考勤、考绩、考德,以及每学期的学期奖等考核,使各项考核常态化、规范化,借激励机制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4.追寻职业幸福

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生命质量正在逐步改善,但总体并不很如人愿。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始终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竭力为教师谋福利,创造职业幸福感。因此,我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利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让教师们在活动中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重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大力宣传教师先进事迹;对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我们还尽力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想方设法逐步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努力让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进而创造幸福的职业。

三、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的领导

1.严格执行新修订的课程计划

20074月,对照教育部颁发的《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我们修订了执行多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我校确立的课程宗旨是创造适合并服务于学生发展、为其一生幸福奠基的课程,将学科教学、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特长训练、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纳入课程管理范畴,在保证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电子阅览、形体、家政、视功能训练、心理辅导、美工等校本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以课程改革推进有效教学

课程改革引发盲校教学的一场嬗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上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做到知、能、情的有机统一。教学方式上要深入探索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合作教学、个别辅导等变革,做到分层教学,如:主要学科(数学)的分层、多重学生的分层、电脑课的分层;分类教学,如:全盲与低视的分类、器乐、美工、康复等课程的分类;合作教学,如:定向行走、家政、器乐、综合康复等课程的主、助教合作教学;加强个别辅导。教学手段上,要注重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既要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又要强调传统的形象直观教学,更不能忽视语言直观。在课堂教学的要求、指导、评价等方面,我们不断给教师以新理念的强化,新方法的指导,这种变革使得我们的课堂更为鲜活,教学也更为有效。

关注常态课堂。以开放教学、研究课、推门听课等为抓手,关注常态课堂。研究课在“研究”上下功夫,通过组内反复“磨”课,再面向全校开课,并及时评课反馈,真正达到解决问题、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

3.合理规范教学管理

学校作为一个规范型组织,为了保证教学最基本的秩序,实现教学管理最基本的目标,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教学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建立了教导处和各年级部的教学巡视、检查制度,加强对上课、备课、作业、早晚辅导、特长生训练等常规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对一度被轻视的教学质量分析予以强化,质量分析既要看分数、合格率、优秀率及不及格率,又要从知识、能力、智力,以及从课内、课外,从教法和学法等诸方面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查找知识上的缺漏和教法上的薄弱环节,进而研究和落实分析情况,制订改进措施,提高质量;反馈学生的意见;成立课堂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两个课堂教学质量控制小组,深入课堂听课,及时评课,通过合理的教学控制来保证有效的教学。

践行教育理念的关键在于教师,而课程与教学是实现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在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方面,我们才刚刚起步,为了实现以幸福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懈地探索与实践。

(作者系南京市盲人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