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普及智障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于素红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了教育发展的水平。我国大陆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适龄特殊儿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经济发达地区已在追求为特殊儿童提供多类型、高起点、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应该基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特殊教育的现状、规划特殊教育的未来。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发达地区,其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尽管如此,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上海特殊教育仍然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就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上海应该尽快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上海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现状

1979年,上海开办了我国大陆第一所智力障碍儿童学校。30年来,上海的智力障碍教育有了长足发展,智力障碍儿童入学数量快速增长,智力障碍教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在普及智力障碍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上海也在探索如何采取多种教育形式为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智力障碍儿童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机会。首先,开办了专门招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初级职业技术学校。1997年以来,上海市陆续在杨浦区等6个区县开办了6所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招收已经在普通学校或在特殊学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以及部分能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学制一般为3年。这些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其次,在辅读学校开设职业技术培训班。目前,上海市卢湾区、虹口区等区县的辅读学校开设了职业技术培训班,专门招收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部分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学制一般为一至两年。近几年来,由于普通教育的快速发展,部分普通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生源紧张的问题,有些普通职业技术学校也开始招收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目前,上海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智力障碍儿童中有66%继续进入中专、职校接受教育。

尽管上海市在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接受教育的人数少。部分轻度智力障碍儿童以及大多数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机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2)教育发展不均衡。开办专门招收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技术学校(班)的区县,智力障碍儿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情况较好。然而,上海的大多数区县没有此类学校(班),这些地区的智力障碍儿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情况就不太理想。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高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智力障碍儿童由于缺乏接受职业教育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而存在学习困难,而且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高中教育并不能满足智力障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上海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必要性

针对上海市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在上海即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发展和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一)满足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需要

接受高中教育、延长教育年限是智力障碍儿童发展的需要。即使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在特殊学校的安置模式下,经过小学、初中九年的学习,他们认读汉字的水平也只接近普通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程度,语文和数学成绩分别只达到普通小学四、三年级的水平;他们的社会化程度和言语交往能力也处于极低的水平。这不仅使他们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也缺乏接受职业教育应有的基础文化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社会里,由于职业训练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因而对职业教育的科学文化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障碍程度更加严重,发展的水平就更低。由于种种原因,智力障碍儿童不能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获得必要的能力,升学无门、就业无路,许多儿童只能呆在家里。而在家中呆了几年后,其智力和能力都发生了明显的倒退。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家长对孩子继续接受教育有迫切的愿望,希望孩子可以多学些生活技能和共同交流能力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于认知能力有所限制,高中课程对智力障碍儿童更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为他们就业及职业训练作好准备,而另一方面则可更巩固他们在独立生活、社区适应、自我实现等几方面的知识,继而转化成让他们受用终身的求生能力。因此,应开展和普及智力障碍儿童的高中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实现教育平等、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有限教育资源条件下, 教育资源分配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两难选择。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教育资源极其有限, 效率成为优先考虑的重点。但重视效率的外延式教育发展模式, 使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不同类型特殊教育之间的水平差距逐步加大。这有悖于教育公平发展的理念。上海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普通儿童的高中教育,也落后于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儿童的高中教育,甚至落后于智力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首先,智力障碍儿童高中教育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的高中教育。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基础性和大众性成为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特性。上海的高中教育走的是一条内涵发展和质量型普及之路,一方面不断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率,一方面极其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十五”期间,上海市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7%,进行了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建设和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扩大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了高中教育的布局,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其次,智力障碍儿童高中教育落后于听力障碍、视力障碍等儿童的高中教育。上海市1998年创办了盲人高级中学,后来又创办了聋人高级中学,并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目前上海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已经接近100%。另外,智力障碍儿童高中教育落后于智力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十五”期间,上海市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实践“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想,保障所有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使不同残疾程度和不同残疾类型的学生均有机会接受义务教育,并通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措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不同残障类型和程度残障学生的多种教育需求。可以说,上海市智力障碍儿童高中教育已经成为上海特殊教育发展乃至上海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2010年,上海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要实现基本教育服务公平均等,保障市民享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为此上海将实行教育的和谐均衡战略,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本质,强化教育服务的公平性,推进基本教育服务的均等化。鉴于上海市智力障碍儿童高中教育与普通儿童的高中教育、听力障碍及视力障碍等儿童的高中教育、智力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的现状,上海应该尽快发展和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符合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等地区都十分重视延长特殊儿童的教育年限,在开展智力障碍儿童的高中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975年,美国通过了《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规定为3-21岁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免费而适当的公立教育,普及智力障碍、视觉障碍等特殊儿童的高中教育。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美国智力障碍儿童接受高中教育的形式也多样化,2002年,美国18-21岁组的智力障碍儿童有32.7%的学生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读,其余的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在2002年至2004年间,香港匡智会属下11所中度及轻度智障学校设计及推行“迈向成人世界高中转衔课程”( 对象是16-18岁的学生)。香港政府于2006年初采纳了就特殊学校的新高中学制咨询所得的建议,承诺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六年中学教育,20067月完成了新高中智力障碍学生核心科目課程的初稿,200710月开始应用学习课程试点计划。随着新高中学制于2009年推行,香港所有的智力障碍儿童都可接受三年高中教育。

尽管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特殊儿童的高中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但努力发展特殊儿童的高中教育一直是我国努力的目标。1992年,南京聋人高中开办。1993年,青岛盲人高中开办。截止2005年,全国已开办了66所特殊教育普通高中。虽然相对于聋人高中、盲人高中的发展,我国智力障碍特殊儿童的高中教育发展比较落后,但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进行着多种努力。1999年,杭州扬绫子学校开办了全国首个智障教育职业高中班。随后,北京、江苏等地也陆续开展了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智力障碍特殊儿童高中教育。“十一五”期间,我国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满足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上海作为我国大陆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区,更应该在智力障碍特殊儿童高中教育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三、上海普及智力障碍特殊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可行性

(一)上海市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

上海市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特殊教育非常重视,认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重视与发展特殊教育是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三年中,上海要建设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殊教育事业,推进特殊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要优先发展特殊教育,优化配置特教资源,创设优良成长环境,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努力把特殊教育打造成上海教育的名片(沈晓明,2007),使上海的特殊教育居于全国领先、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的地位。要实现这些宏伟蓝图,上海需要分析特殊教育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差异,解决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因此,有关部门一旦认识到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一定会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上海的经济较为发达,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较大

教育投入的多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实力及其发展教育努力程度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或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水平。2002 年上海人均GDP已达到5000 美元,标志着上海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水平阶段。据国家统计局预测,2010 年上海经济规模总量将达到12181. 1 亿元。2020 年在2010 年的基础上再增长1. 4 倍,达到28837 亿元。随着经济的增长,上海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十五期间,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共投入经费11735.31万元改建特殊教育学校校舍,添置设施设备的经费达4817万元。上海市教委自2004年开始建立特教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特教学校配备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市教委还专门制定了高于普教学校的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特教学校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另外,上海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特殊教育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未来上海还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优化配置特教资源。因此,上海有充分的经济条件发展和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

 

四、上海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设想

(一)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应是多类型、多层级的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儿童的智力水平和适应行为水平,可以把智力落后儿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种级别。有些智力障碍儿童还同时伴有情绪、动作、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应在学校类型和教育目标上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类型智力障碍儿童的需要。能力较强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可以进入普通高中或普通职业技术学校和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其余儿童可以进入专门招收智力障碍儿童的高中学习。当然,专门招收智力障碍儿童的高中学校,应在教育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应以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为方向

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应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成人生活及日后工作做准备。因此,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方向。具有一定职业潜能的智力障碍儿童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职业教育的科学文化基础要求。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能够通过高中教育全面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不会因为缺乏职业潜能而被拒之门外。

(三)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现代社会给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职业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的限制,学习能力显著落后于正常人,因此,他们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所以,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的年限可以比正常学生更长一些,一般可为4年。

当然,上海要普及智力障碍儿童高中阶段教育还需要在制度建设、课程与教学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做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