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
张福娟
刘琳
近年来上海市特殊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医教结合、早期干预等理念引导下学前特殊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最近我们以上海市20所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幼儿园及其相关机构中的在编在岗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为对象(72人),对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对教研员、资深教师、管理人员(园长)及特殊教育专家进行访谈。我们根据调查的状况,就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
(一)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
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专任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在接受调查的20个机构中,学前特殊儿童总数为417名,专任教师有90名,按此数据推算,学前特殊教育的师生比约为1﹕4.6,这个比例较日本特殊学校师生比1﹕1.7要低很多,与英美等国的差距也甚远。
(二)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经历
学前特教教师学历结构趋于合理。调查显示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两者占整个专任教师队伍的95.8%,这个标准已达到《上海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规定的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达到专科及以上90%,本科及以上30%的标准。
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奇缺。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中专业背景以学前教育居多,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只占四分之一。初入职就从事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中也只有39%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其他的都毕业于非特殊教育专业。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专业背景复杂,与特殊教育专业几乎占同等比重的其他专业中涉及管理类、中文、美术、法律、公共事业、企业产业、商务等等。而涉及医学、康复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
(三)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
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学前特教教师对学前特殊教育工作比较认可,并且能够体会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谈到职业道德,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公平对待学生,而在工作过程中也可以适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及时处理,并能理解特殊儿童,宽容地对待他们。但不少人认为,很多情况下教师是“凭着良心”做事。
(四)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
大部分教师能较快的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如早期干预、融合教育、医教结合、回归主流等,但较多地停留在表层的理解,而深层次的理解并将这些理念体现在各自工作中则仍很欠缺。
调查结果表明,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到自身专业知识基础不够坚实,知识体系相对零散没有形成系统;而对于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更新不够及时、不够深入。同时面对医教结合理念的提出,使得教师在学前儿童病理学和康复学的知识方面的不足更加明显。同样在专业技能方面教师缺乏教育训练及康复训练的相关技能,并且在评估特殊儿童以及制定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
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学前特教教师在教学活动安排、教具的使用及学生的管理及评价方式这两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但是在教材的选择,维护自己专业品质以及学校决策的参与等方面并不能享受充分的自主权,说明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自主权范围十分有限。
二、关于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根据上海市学前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分析,参考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幼儿园指导条例》、美国CEC特殊教师资格标准《每个特殊教育者应该知道什么》中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标准部分等资料,谈谈对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上海市半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详细规定,大部分学前特殊教育点没有针对特殊教育的规章制度,日常工作开展都是按照普通幼儿园的标准和规定执行的。从上海地区来看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相关地方性政策法规也极少;就全国来说至今也没有出台过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专项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国家在完善教育法制体系的同时应多关注学前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而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是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前特殊教育作为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二)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确切的专业定位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主要指对学龄前儿童提供治疗、补偿性教育和功能康复训练,使残障儿童在学前期与普通儿童一样,得到促进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特殊教育体系的基础。
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应基于普通教师相关要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符合普通教师具备的伦理道德规范,还应有爱心、耐心(资深教师、教研员一直强调的);热爱并愿意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同时懂得理解和尊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成员。
综上,我们对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作了以下描述: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是为学龄前特殊儿童提供补偿性教育和功能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员,以保证特殊儿童在学前期与普通儿童一样得到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并能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
1.了解普通幼儿教育规律和特点,具备普通幼儿教育的知识和教学技能。
2.熟悉特殊教育中各种教育观念:融合教育观念、早期教育观念、补偿教育观念、个别化教育观念、医教结合观念、系统化教育观念。
技能:能够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使之完善。
3.把握特殊儿童的特点:各类特殊儿童生理、心理特征;不同障碍程度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各类特殊儿童的成因;儿童期的多发病和儿童易感的病症,特殊儿童常用药品的药效及副作用等。
技能: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各类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能够根据特殊儿童情况提供饮食、营养方面的建议;照顾特殊儿童服药,并给予简单建议。
4.评估:熟悉各类特殊儿童的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工具;熟悉筛选、确诊前、确诊和分类的评估过程;懂得评估所需的专业术语。
技能:能够收集必要的背景资料;运用科学方法实施评估、并客观地分析评估结果,了解评估结果对于儿童的影响;编写、保存学生档案;根据评估结果设计教学活动;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在工作中反思,进而完善评估体系。
5.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明确学前特殊教育教学目标;特殊儿童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了解适合各类特殊儿童的教学内容;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各种理论、原则;了解社会系统(家庭、学校、社会)对特殊儿童成长的影响。
技能:能够根据需要为特殊儿童创造安全、开放、融合的学习环境;根据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材料、教具;自编教学活动材料、自制教具;能够及时反思教学活动,总结经验指导日后工作;根据特殊儿童个体差异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提供合适的教育干预策略,如行为矫治、感统训练等。
6.合作:团队建设、系统动力学;
技能:与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建立积极的家庭成员关系;协助家长实施幼儿的转衔工作。
7.语言:普通话达到教师标准;熟练掌握所在地的方言,并将方言合理运用在教育训练过程中。
8.心理素质:基于国内目前的情况,社会对特殊教育事业的了解和接受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学前特教教师在工作中会面临一定挑战,这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很好的耐心,比较稳重,有坚定的信念,心思细密,乐观豁达,包容力较高,抗压能力较强,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
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对专业的发展现状也不清楚,改善这种不利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专业培训。我们在深度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一线学前特教教师对现有的师资培训评价不高。虽然市、区县都有很多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往往存在针对性不强,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技能培训,而对新理论的介绍又不够深入,培训的总体效果不佳。针对现状我们认为学前特教教师的培训应充分发挥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的作用,一方面改善目前在职学前特教教师的培训状况,另一方面建立适应于未来师资教育的培训模式。因此相关部门可以从解决现任教师的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时间相对集中的系统培训,可以是学历培训,也可以是非学历培训,以提高学前特教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
灵活多样的短期培训需加强,其内容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类包括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医疗康复学等;实践类主要是教育教学技能与技巧的培训,形式可以是教学观摩、案例讨论与分析、困惑或热点问题的研讨等等。这种培训相对灵活,对于人员数量,培训地点的选择都没有特别限制,强调其针对性,这要求组织方随时了解学前特教的状况,及时把握教师的需求,即时提供相应的培训支持。
关于培训模式,我们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发现国内外很多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模式研究中提到“叠加法”
这种培养模式是在普通教育师资培养的基础上,补充特殊教育的知识、技能和分门别类的特殊教育能力。这一模式也得到很多教师的认可,他们认为当好特教老师,应该要先在普通学校里锻炼一段时间,对普通孩子有了一定了解,才能更理解特殊孩子。这说明仅有特教专业背景是不够的,对于普教的知识能力的掌握也是需要的,同时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特教教师的职前培养,而且也适用于职后培训。
(六)
相关部门资源的合理利用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教育部门、卫生部门、残联和康复指导中心等,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首先,教育培训部门的作用。就目前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相关机构的分布情况而言,很多区县只有一两名学前特殊教育教师,若以各区县为单位搞培训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在上海地区建立一个区域联动机制,将学前特殊教育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内容可根据教师的需要进行安排,这样既有针对性又可以合理利用资源。
另外,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建议建立一个网络资源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促进专业化发展。
其次,卫生部门的作用。在医教结合的理念下,卫生部门的加入对学龄前特殊儿童有着积极意义,早期干预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原则,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康复训练才更有效果。卫生部门应该提供正规的诊断和评估结果,并参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与个别教育计划的制订。
第三,区县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的作用。该机构可以对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估,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认为除了康复指导中心外,可以尝试成立学前特殊教育教师联合会,或类似组织,可以保障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组织让跟多人了解学前特殊教育,提升学前特殊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媒体作为一个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介,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种方式。正确地运用媒体的宣传作用可以让大众更加了解特殊教育,关注特殊儿童。以往社会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认同感低,缘于对特殊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不了解,同时也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这是个无足轻重的工作。只有让更多的人走近特殊儿童,了解他们的特点;走近特殊教育教师,理解他们的工作,才能正确认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性。社会的认可也是学前特教教师不断要求自己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国特殊教育迎来了崭新的时代。特奥会、残奥会的举办提高了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残障人士充分地融入主流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最好的诠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理解更有利于学前特教教师正确理解这份工作,有利于专业情感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学前特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