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随班就读 走向有效学习 ——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视导报告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长宁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  黄美贤

 

20084月至200811月,根据区教育局2008年工作部署,贯彻落实长教[2008]12号文《关于开展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视导工作的通知》,成立了视导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邀请区督导室、华师大特教系、上海市特教研究所、市教委教研室等专家共同对全区16所随班就读中小学进行了视导。

本次视导主要了解区域内各随班就读学校这几年随班就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推广随班就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随班就读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发展建议,从而进一步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管理,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一、区域随班就读工作总体情况

本次视导之前,各学校对照《长宁区随班就读工作评价表》的各项指标,做好准备工作,并就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开展情况写好自评报告,填写好《长宁区随班就读工作评价表(自评)》。视导当天,视导组先听取学校分管教导的自评报告,随后进行随堂听课,再对随班就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进行访谈,最后查阅资料。

视导结束后,视导组综合各方面情况,对各学校随班就读工作予以评分。我们将视导组成员的打分进行了均分处理,得到了每所视导学校的评定综合分,并将各学校的评定综合分再次进行均分处理,得到全区16所随班就读学校在各评估项目上的平均分及得分率,从而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我区随班就读工作在管理、教科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其中,管理层面的平均分为26.88,得分率为89.6%;科研教研层面的平均分为19.27,得分率为64.2%;教育教学层面的平均分为32.57,得分率为81.4%。由此可见,区域各随班就读学校已基本规范了管理,教育教学层面,各校都能根据区域要求对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相对适切的教育。但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各校在随班就读教科研方面却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进一步了解随班就读中小学在随班就读管理、科研教研、教育教学层面各项目上的差异,我们又从小学、中学及总体在各个评估项目上的得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学与中学在各块工作上开展情况比较一致,大部分工作得分率都在70%及以上,但是在学校能根据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随班就读课题研究、设立随班就读的教育科研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中心组教研与中国随班就读网络论坛的学习发帖等工作项目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成绩

(一)管理层面

1.领导重视,制度规范

被视导的所有学校均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据区特教中心的要求,每学期制订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计划。大多数学校已经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和教导处计划,也能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讨论随班就读相关工作。

在对随班就读教师绩效考核方面,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相关考核制度,并对优秀的随班就读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各学校每学期基本都有随班就读经费使用情况说明,随班就读教育经费使用恰当。北二小学、新虹桥小学等优先考虑对随班就读教师的评优评先,并将随班就读教师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与学习。

2.档案管理到位,资料较为全面

各学校基本由教导主任具体负责落实随班就读学生的推荐、鉴定、复测等工作,专人管理档案,并对档案有序分类,使档案管理井然有序。每学年都能将随班就读学生的名单进行汇总,做到随班就读学生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同时,各学校能根据区特教中心的要求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其中包括双学籍卡、基本情况表、个别化教学计划、个别教育教学情况记录等。同时,部分学校还非常注意收集随班就读学生的各学科作业、试卷、作品、家长意见等,积累随班就读学生档案资料。

3.师资配备较强,支持系统完善

随班就读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从各校汇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在师资配备上都极为重视,一般选择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生活上关心、爱护残障儿童,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而且在教学上有一定经验和家长信得过的教师担任随班就读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部分学校还发挥了党团员结对工作,将随班就读工作与学校工作相结合,充分关注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和发展。

另外,在视导的16所学校中,目前已建立资源教室的学校有5所,且都配备了资源教师,并切实开展了相关的资源教学活动。目前,尚无资源教室的一些学校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开展个别化教育的场所,如幸福小学利用“心之语”、向红小学利用“知心姐姐”心理辅导室为随班就读学生开展各类心理辅导活动,开元学校目前也正在筹建“温馨小屋”,给随班就读学生更多的关注。

(二)科研教研层面

1.利用区域平台,逐步开展教研活动

大多数学校利用了区域搭设的随班就读教师教研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特教中心组织的中心组教研、网络论坛、教师征文等活动。部分学校还结合本校的实际特点开展校内教师教研活动,如淞虹路小学开展各种形式的随班就读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收集相关资料供老师学习讨论,邀请专家来校讲座等。一些学校考虑到随班就读教师涉及人数多、学科种类多、教研难开展等问题,将随班就读教师教研活动同学科教研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内教研活动。部分学校还主动申报了随班就读教师240校本培训项目,邀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

2.积极配合区域课题的开展,鼓励教师撰写教育叙事

在视导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能紧紧围绕区重点课题《区域推动随班就读学生走向有效学习的研究》,积极配合特教中心完成课堂观察、学业数据收集等工作,鼓励教师以日常教学中的困惑为切入点撰写教育叙事,积极参与区组织的随班就读教师征文活动。

目前,在已开展的教师征文比赛、个别化教学计划设计比赛、课堂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中,学校的参与率达80%以上,其中淞虹路小学、玉屏南路小学、天二小学等参与的积极性程度较高。

3.结合学校特点,逐步形成科研氛围

目前,虽然大多数学校还未正式开展随班就读研究,但一些学校已开始在实践中尝试探索。其中,淞虹路小学、市三附校等五所学校积极申报了中心组织的主题性教研项目。其中,市三附校的《基于脑科学的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的个案研究》还立项为区规划重点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脑科学的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的深化研究》的子课题;淞虹路小学的《小学随班就读学生作业管理的研究》与天二小学的《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班级融合的实践研究》成功申报了上海市第二届特教课题。

(三)教育教学层面

1.学生座位安排合理、助学伙伴辅导到位

从学生座谈和随机观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随班就读学生的座位被安排在有利于教师个别辅导的座位上,还安排了学习成绩比较好、乐意帮助人的同学与他们同桌,给予随班就读学生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教师对随班就读生的关心关注也较多。

2.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评价有序开展

从视导中,我们发现各学校都已经按照区特教中心要求,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在教案中,也能体现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关注与要求,做得比较好的学校有幸福小学,让随班就读班级的语数英三科老师通过在教案中“圈、点、划、注”等方式落实每一节课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学目标,以保证随读生每天都能有所发展。

在对学生个别化评价中,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化试卷,淞虹路小学还尝使用“一卷多层”的方式实现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评价,这一做法在区域层面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延二小学也尝试用“两次考试”和个别化的方式实现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评价,努力使随班就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随班就读生作业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地批改,错误的地方学生也有订正。从访谈中发现,有的教师能利用空余时间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一些随班生能通过教师的辅导逐渐跟上班级进度,比如新光中学的小雯同学在教师辅导下三门主科考试中都能达到及格水平。

3.课堂教学有兼顾随班生的意识

视导过程中,视导组分别观摩了22堂随堂课,科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劳技、主题教育课等,发现大多数教师已经明确了在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如何兼顾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而且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提问教学、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教师也能将课堂中一些简单的任务留给随班就读学生,如:读课文,写句子,简单的提问等。在教案设计中,部分教师做到了为随班就读学生设计专门的教学目标,在鼓励随班就读学生尽量参与课堂各个环节的同时,在一些与大班不相融合的环节中布置专门的任务,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部分学校还能根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总结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规律,如新虹桥小学提出“五个适合”;玉屏南路小学总结了“在课堂中落实个别化教学计划做到三个优先,课外坚持个别化辅导做到三个落实”,这些宝贵的经验有利于提高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4.创设丰富多彩活动,激发学生自信

各学校除了鼓励随班就读学生参加区域组织的学生技能竞赛、康复训练外,在校内也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随班就读学生搭设展示的舞台,促进随班就读生与普通生的融合,激发随班就读生的自信。其中,淞虹路小学将资源教室的使用与团支部品牌项目心语岗相结合,为随班就读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普通学生与随读生共同参与,不仅促进了随读生与普通生的融合,还拓展了资源教室的功能,消除了资源教室只是特殊学生专用的偏见。幸福小学在现有的资源下积极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争取活动的机会,将随班就读学生活动与大队活动相结合,让随班就读学生有机会与学校优秀小干部一起参与活动,不仅营造了一种融洽的氛围,更让随班就读学生增添了一份自豪感。

另外,在激发随班就读学生自信心方面,各个学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抓住教育契机,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在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如西郊学校和新光中学能及时抓住“低保家庭的随班就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捐款活动”的现象,通过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公开表扬和将随班就读学生评选为“爱心大使”等方式及时表扬鼓励随班就读学生回报社会的优秀品质,又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树立了良好形象。

5.立足教育教学常规,创校本特色

在视导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学校都能立足常规,做好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部分学校能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创出校本特色。如淞虹路小学根据随班就读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手眼不协调、胆小自卑、不合群等特点,自行编写开发了一套特色活动课程:心理辅导、生活技能课及3A思维训练课;天二小学就学校面临的自闭症学生难以安静参与课堂学习的问题,让家长走进课堂,成为自闭症学生的教育支持者,零距离地与班主任、各科老师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三、进一步发展建议

我区在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教科研、教育教学层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同样也看到了一些不足,本着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现提出以下几点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管理层面

1.随班就读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存在教师编制紧张、专业教师缺乏的现象,需要区域在教师统编过程中对相关学校予以考虑,适当引进专业师资,明确相关职责,为随班就读工作后续的内涵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力量。

2.区域特教中心还需进一步明确随班就读学校在档案管理上的要求和内容,规范各学校在随班就读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3.各随班就读学校仍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比如随班就读教师考评奖励制度、随班就读教科研制度等,确保随班就读工作有序开展。

4.随班就读家长希望区域能定期召开随班就读家长会,及时介绍学生发展情况,了解孩子升学的相关政策,使他们有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于一些智力残障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初中的学习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其家长迫切希望孩子能尽早进入初职校学习。

5.大多数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对双休日康复训练非常欢迎,希望在暑假、寒假也能参加这样的康复训练课程,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二)科研教研层面

1.在随班就读学校日常教研方面,常规化、制度化还有待加强,需进一步明确教研活动开展的频率、参与对象、研讨形式与内容,提高随班就读教研的实效。同时,教研活动在提高认识、学习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可以就如何兼顾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如何提高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等问题进行讨论和课堂观摩。

2.随班就读科研目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各校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积极鼓励教师撰写随班就读叙教育事、案例,提高教师的问题发现、解决能力。

3.区特教中心创设了一系列教师培训平台,各校还需进一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学习活动。同时,各校还可以自主创设校本培训或外出学习活动,多方面多渠道地做好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

(三)教育教学层面

1.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规范性、针对性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需要巡回指导教师做好指导。

2.随班就读教师需要在教案中标注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关注和要求,使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及作业更具针对性,进一步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与内容,提高随班就读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3.各学校在要求随班就读学生参加班级同进度测试的同时,还需积极鼓励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开展个别化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激发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自信,也能比较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进步。

4.各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与随班就读家长联系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建立家校联系沟通机制,创设一定措施,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中来,进一步发挥家长的力量。

5.学校在鼓励随班就读学生积极参加区康复指导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同时,可以结合校本特色创设活动,让随读生也有“获奖”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