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教育局长
贾炜
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组织以为弱势群体谋取福利作为服务宗旨,公益性是其重要特征。特殊教育是一种人类服务,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特殊孩子的社会融合。可见,特殊教育和社会组织有着共同的使命――提供公益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殊教育可以打破传统的办学思路,引入社会组织,使特殊教育融入社会慈善活动,更好地促进特殊孩子的社会化。
让特殊教育融入社会慈善活动,观念转变很重要。首先,慈善活动并不仅仅是捐款的数字,不仅仅是特殊孩子可以得到多少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给特殊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实践内容和良好的实践环境,让特殊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因障碍本身的限制以及不利的环境因素,特殊孩子更多地处于封闭的环境,常常被隔离于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让特殊孩子走出这种困境,社会组织开展的社会慈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社会慈善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特殊孩子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特殊孩子在慈善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交往,人际沟通能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在技能展示类的慈善活动中,特殊孩子的自信得到激发。如“手工制作-拍卖-效益回归社会”等慈善活动全过程的参与中,特殊孩子亲历自己作品的拍卖,深刻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学习和发展的信心得到极大增强。其次,社会组织是慈善活动的主体,以严谨的责任策划活动,帮助助人者实现愿望和达成理想,帮助贫弱群体获得福利。社会组织起着沟通联系的作用,承担募集和管理慈善资源,收集弱势群体的慈善需求信息,策划和实施慈善活动,反馈慈善效果等功能。如长宁区示范型“阳光之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从为智障人士提供生活救助向提供能力救助转化,通过“阳光行动”的特殊拍卖会等促进智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社会组织是服务于特殊教育的重要力量。
引入社会组织,让特殊教育融入社会慈善活动。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加强学习社会化运作方式的学习,提升社会化运作的能力,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工作向社会的开放度。首先,锁定目标。委派专职人员,借助网络等方式积极寻找并锁定相应的社会组织,挖掘社会组织的慈善资源,如通过 “新视觉残疾人爱心服务网”的网站,寻找可供挖掘的慈善资源。其次,根据特殊孩子的现实情况,提出需求,例如发布国际特奥志愿者的需求信息,寻找慈善活动可以提供的服务;第三,探索社会化的资源组织方式。由社会组织根据需求,策划慈善活动,引导和借助社会力量为特殊孩子提供服务。例如招募志愿者,为特殊孩子设计一年的活动,促进特殊孩子的社会参与;服务于随班就读学生,缓解目前随班就读教育难以解决的师资不足问题。第四,将社会慈善活动纳入特殊教育课程建设。社会慈善活动给特殊孩子提供了丰富、真实的实践内容,是特殊孩子学习的重要资源。特殊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可以借鉴社会慈善活动的运作,更好地促进特殊孩子参与主流社会。
引入社会组织,让特殊教育融入社会慈善活动可以实现三方共赢。在慈善活动的参与中,特殊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增强,技能得到认可,自我价值感得到提升。对于助人者而言,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爱心,他们的精神和心灵不仅可以得到满足,而且会得到进一步升华。通过慈善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社会组织服务于特殊教育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活动组织的质量得到提升。国际特奥运动会的蓬勃发展是引入社会组织,服务特殊教育的很好例证。2007年上海国际特奥运动会中,智障孩子的精彩表现展现了“你行、我也行”的生活自信,体现了自我价值和意义;特奥会中广大志愿者和各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平等、参与、融合的氛围,展现了良好的社会文明。自诞生起,特奥会以及参与的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借助特奥,上海市残联推动了社区“阳光之家”的建设,促使智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引入社会组织,让特殊教育融入社会慈善活动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