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尹后庆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特殊教育单列一个章节,并明确提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等三项指导未来10年的目标任务,这充分表明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编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看望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他指出,特殊教育是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要坚持按需施教,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这正是制定《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经过几代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上海目前已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对象已由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三类拓展到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重度残疾等,满足了不同残疾程度与不同残疾类型学生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如果从更高起点地推进教育公平,建立与经济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水平相适应的特殊教育体系角度看,上海特殊教育正在面临内涵发展的新挑战。

一方面,我们正面临着日趋发达的医疗卫生水平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由于医疗卫生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上海新生婴儿死亡率从199010.95‰下降到4.01‰,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可与此同时,上海每年出生的10万婴儿中,有1万名属于得益于发达医疗水平而幸存下来的高危新生儿,导致先天智障和残障孩子占据了一定比例。如何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平等、参与、共享的受教育权,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特殊教育自身发展的诸多挑战。我到过荷兰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考察,发现上海特殊教育与世界发展潮流仍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为: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适合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运作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完全建立贯穿残疾儿童发现、诊断、评估、转介、安置的服务保障网络;特殊教育学生覆盖面不广,03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教育与康复的干预体系尚未完善;教学和医学手段缺乏有效整合,康复课程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特教师资结构尚显单一,特教学校缺乏有效开展康复训练的专业师资,普通学校缺乏实施随班就读工作的特教师资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瞄准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促进特殊教育在更高层次上发展。

在这样的挑战面前,上海市教委、市发改委、市卫生局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年—2011年)》,明确强调了政府各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并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人人有所发展”的目标,提高特殊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起满足残疾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求、医教有机整合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本期《上海特教》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刊发了7位教育局长谈“三年行动计划”的文章,读后颇有感触。局长们从各自区情出发,突出政府责任,聚焦内涵建设,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区域推进经验。借杂志一隅,我想就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一些想法。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并构建起以“医教结合”为重点的特殊教育康复课程体系。上海目前的教育、医疗、康复等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为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创造了条件。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需求,我们应该整合教育、心理、医学、康复等各种专业资源,深化特殊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构建起以“医教结合”为重点的特殊教育康复课程体系。要结合上海实际,研制盲、聋、辅读各类教育的课程方案与学科纲要,逐步完成各学段主要课程的教材编写工作,在制定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将教育目标、内容与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要完善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残障学生的“随班就读”制度,促进残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融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

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并建立起开放多元的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促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要逐步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康复教育基础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在特殊学校现有师资的基础上,逐步配备专业康复训练师。加强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另外,还要进一步促进与加强国际交流,推进特殊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国际交流、借鉴与合作是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要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特殊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和支持特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密切关注国际特殊教育发展动向,通过比较与借鉴,吸纳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发展的经验,开阔视野,提升上海特殊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我还想提及的是上海特殊教育要继续领跑,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把面向个体的特殊的教育惠及每一个特殊的学生。作为率先制定地方性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上海,已经将让残障和超常学生在理解、关爱中发展明确列入指导未来10年的特殊教育发展目标之中。到2020年,上海将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新体系,这其中包含了残障和超常两类学生群体,新体系将以其身心发展状况为基础,给予关爱,开发潜能,使每个特殊学生都能获得更好发展。

 

2010年是实施《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关键之年。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各尽其职,整合资源,携手奋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共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特殊教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