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崇慧 林嘉琪
亚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将辅助性科技应用在训练身心障碍及发展迟缓儿童的情况愈来愈普遍,各种计算机E化课程与教材的新颖及多变性对孩童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透过屏幕影像的呈现,搭配特效声音,让传统教学的课程变得多样化,也提升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在早期疗育阶段,如果能够在障碍发现的初期,提供适当的刺激学习,促进认知发展、诱发语言,对其未来的学习将有莫大帮助。
学前幼儿已具有自主的故事绘本阅读能力,或许幼儿看不懂绘本中的文字,但透过图画的内容连结故事意义,并用自己的思考模式和既有的语言基础表达出他所看到的故事内容(林敏宜,2000)。
学前注意力缺陷及过动(ADHD)幼儿常出现行为及学习问题(Weiss, Minde,
Werry, Douglas, & Nemeth, 1971),在阅读的方面,他们常翻了几页便失去兴趣,易受外在事物干扰,故纸本故事绘本对ADHD幼儿的刺激是有限的,使其难以投入故事情境中,影响阅读理解。除给予最低干扰的阅读环境外,若能把故事绘本透过计算机多媒体辅具呈现,一方面提供多元刺激,另一方面也提供互动学习、反复练习的机会。
本研究尝试以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故事绘本提高ADHD幼儿阅读兴趣并降低其分心的频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本实验采单一受试研究法之A-B-A设计。
1.实验变项
本研究之自变项为“计算机多媒体故事绘本”教学。依变项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故事字词学习”与“阅读专注分数”等测验上的立即性评量分数为主。
2.实验进行程序:本教学研究为期38天,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适应期(第1-7天)。
第二阶段:为基线期。在识字、阅读理解及分心次数上各测量三次。
第三阶段:介入期,每天进行40分钟的教学介入课程。
第四阶段:维持阶段。
(二)研究对象
经老师推荐并由小儿神经科医师诊断为ADHD之大班幼儿。
(三)研究工具与研究之进行
1.计算机多媒体绘本
考虑故事内容难易、绘本图片、页数等,以《小椰子流浪记》为动画制作的题本。每页的绘本图画搭配约3至5个句子的故事内容,合计共20页,759字。以power
point来呈现每一页故事的内容。
2.计算机多媒体绘本教学与评量
透过多媒体绘本教材,逐页引导幼儿念读故事内容,解释每页图画意义所配对的关键词。使用阅读理解评分卷进行立即评量。
3.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教学闪卡(Power
Point呈现)介绍新生词及读音与意义。根据绘本故事内容选出与绘本图画意义相近的关键词,共选用十个关键词。
字词教学过程中,多媒体闪卡教学一共重复五次,第一次由教学者示范字词念读三次,幼儿跟着复诵。教学者搭配故事情节解说字词意义三次。第二、三次教学者引导幼儿发音及词汇意义。第四次和第五次幼儿自行念读。所有字词引导均念完五次随即进行立即评量。
4.立即性评量
(1)阅读理解
根据阅读理解评分卷由施测者以口语方式按顺序提问,幼儿口语作答,依据题型给分标准计算,共25分。
(2)识字
幼儿观看闪卡回答读音。读对一个字音即得一分,共十个字。
5.阅读专注分数评量
观察在阅读多媒体动画绘本时的表现,记录分心次数和简述幼儿分心情况。
三、研究结果
(一)故事字词学习之成效
单字方面,基线期完全不认识故事内容字词的意思及念法,分数呈现水平趋势(0分)。介入后,则由1分逐渐稳定进步至10分(平均5.5分),分数从B1稳定进步到B10之后则持平。仅10%数据点落于趋向稳定范围内,呈不稳定但显著进步趋势。维持期仍持平在10分(平均10分),维持效果佳,介入期至维持期的效果显著。三周后保留效果佳(10分)。
上述结果显示,多媒体绘本教学对ADHD幼儿在识字方面有正向的立即、维持与保留效果。
表1
ADHD幼儿于计算机多媒体绘本教学识字学习之数据分析表
实验阶段 |
识字 |
|||||
实验处理顺序 |
基线期 |
介入期 |
维持期 |
|||
处理长度 |
3 |
10 |
3 |
|||
趋向预估 |
-(=) |
/(+) |
-(=) |
|||
趋向稳定 |
100% 稳定 |
10% 多变 |
100% 稳定 |
|||
水平稳定性 |
100% 稳定 |
20% 多变 |
100% 稳定 |
|||
水平范围 |
0 |
1-10 |
10-10 |
|||
水平变化 |
0 |
10-1(+9) |
0 |
|||
处理期平均值 |
0 |
5.5 |
10 |
|||
实验处理期间比较 |
B/A(2:1) |
B/A’(2:3) |
||||
趋向方向及变化 |
-(=) |
/(+) |
/(+) |
-(=) |
||
正向 |
负向 |
|||||
趋向稳定 |
稳定到多变 |
多变到稳定 |
||||
平均值变化与效果 |
+5.5 |
4.5 |
||||
重迭百分比 |
0 |
0 |

图1
ADHD幼儿于计算机多媒体绘本教学识字学习之视觉图
(二)故事内容理解之成效
表2
ADHD幼儿于计算机多媒体绘本教学故事理解学习之数据分析表
基线期(A1-A3)都维持水平稳定的趋向(0分)。第一次介入(B1)则大幅进步至11分,第二次介入(B2)则显著的进步到15分,而第三次介入(B3)进步至16分。第四次的介入与第五次的介入(B4-B5)则维持18分的稳定。但在B6稍微退到17分,但B7-B10又循序从18分进步至20分,介入期平均17分,进步趋向并不稳定,仅70%的数据点落于趋向稳定范围。维持期(A’ 1-A’
3)表现介于19-18分之间(平均18.3分),有显著的维持水平。三周后的保留效果良好(19分)。
多媒体绘本教学对于ADHD学童故事理解的学习产生正向之立即、维持与保留效果。
实验阶段 |
理解 |
|||||
实验处理顺序 |
基线期 |
介入期 |
维持期 |
|||
处理长度 |
3 |
10 |
3 |
|||
趋向预估 |
-(=) |
/(+) |
\(-) |
|||
趋向稳定 |
100% 稳定 |
70% 多变 |
100% 稳定 |
|||
水平稳定性 |
100% 稳定 |
60% 多变 |
100% 稳定 |
|||
水平范围 |
0 |
11-20 |
18-19 |
|||
水平变化 |
0 |
20-11(+9) |
18-19(-1) |
|||
处理期平均值 |
0 |
17 |
18.3 |
|||
实验处理期间比较 |
B/A(2:1) |
B/A’(2:3) |
||||
趋向方向及变化 |
-(=) |
/(+) |
/(+) |
\(-) |
||
正向 |
负向 |
|||||
趋向稳定 |
稳定到多变 |
多变到稳定 |
||||
平均值变化与效果 |
+17 |
11.3 |
||||
重迭百分比 |
0 |
0 |
图2
ADHD幼儿于计算机多媒体绘本教学故事理解学习之视觉图
(三)阅读专注之成效
与幼儿进行基线期阶段的绘本故事阅读活动时,他会因分心而开始玩手指、在地板上打转,起身走动。因此基线期之分心次数高达9-10次之间(平均9.3次)。多媒体绘本故事介入后,该儿童在看着多媒体动画绘本时,会因为故事中的音效而感到兴奋,甚至是期待故事情节的变化(计算机屏幕上简报的抽换)。因此在第一次(B1)的接触动画绘本故事后,他的注意力便提升,分心情形减少至6次。当他产生学习的兴趣,他的分心次数就跟着减少。因此B2与B3的分心次数减少为5次。在第三次(B3)的多媒体动画绘本进行时,他即表现出自发性的文字学习兴趣,开始手比着字幕,跟着字幕与口白念。因此在B4、B5这两天的分心次数更是减少为4次。透过多媒体动画的活泼性与生动,让儿童分心状况的曲线从B2—B5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B5之后的分心次数则是增加为6,因为儿童对动画绘本内容感到无趣而产生不专心的现象,所以分心次数增加。又因为多媒体教材本身的特质吸引,使得分心状况又减少为6次(B9),但在B10的分心状况仍增加为7次。而在维持期阶段(A’1-A’3)的分心次数有上升的情形,两周之后的保留期则因幼儿很怀念故事内容,故在观看多媒体动画绘本时的分心次数减少为6次。10次介入中仅20%的点落于趋向线的水平范围中,呈不稳定的趋势。
幼儿在接受多媒体动画教学后,基线至介入期的分心次数有显著减少,因此呈显著的之正向效果。
表3
ADHD幼儿于计算机多媒体绘本教学中之分心次数数据分析表
实验阶段 |
分心次数 |
|||||
实验处理顺序 |
基线期 |
介入期 |
维持期 |
|||
处理长度 |
3 |
10 |
3 |
|||
趋向预估 |
/(+) |
/(+) |
/(+) |
|||
趋向稳定 |
100% 稳定 |
20% 多变 |
100% 稳定 |
|||
水平稳定性 |
100% 稳定 |
60% 多变 |
100% 稳定 |
|||
水平范围 |
9-10 |
4-7 |
7-8 |
|||
水平变化 |
10-9(+1) |
7-4(+3) |
8-7(+1) |
|||
处理期平均值 |
9.3 |
5.6 |
7.6 |
|||
实验处理期间比较 |
B/A(2:1) |
B/A’(2:3) |
||||
趋向方向及变化 |
/(+) |
/(+) |
/(+) |
/(+) |
||
正向 |
正向 |
|||||
趋向稳定 |
稳定到多变 |
多变到稳定 |
||||
平均值变化与效果 |
3.7 |
+2 |
||||
重迭百分比 |
0 |
0 |

图3
ADHD幼儿于计算机多媒体绘本教中之分心次数视觉图
四、
研究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ADHD幼儿接受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故事绘本教学后产生较佳的识字、理解力。透过多媒体动画所呈现的刺激,在视觉上的刺激、听觉上的刺激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这个研究在识字阅读与理解力方面皆有不错的成效。
在一般情境下,ADHD幼儿在使用书面绘本说故事时,常因无法持续集中注意力,而会有其他影响其他同侪的行为。但可因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声光效果与音效,进而延长专注力。例如:在进行书面绘本时,实验者设法将参与者的注意力保持在故事阅读上,但参与者维持注意的时间相当短暂。当介入计算机多媒体绘本时,参与者的分心情况就明显的降低,因为故事情节一幕幕的转换,提供了更强烈且鲜明的刺激,配合“接下来故事情节怎么发展呢?”的提问,因而引起参与者强烈的好奇心,而引发自发性的学习。
本研究所使用之辅助性科技设计,结合了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元素,透过多面向刺激帮助ADHD幼儿集中注意力做有效学习。因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加强了故事剧情的生动性,增加了参与者阅读多媒体动画故事的识字、理解、与兴趣。例如:雷声和雨声的音效,搭配故事内容“台风来了”的情节,或故事文字中提及小椰子听到野雁的嘎嘎叫声搭配野雁叫声的音效,更加深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也幼儿感觉身历其境。计算机多媒体具有互动性与生动活泼之特性,并结合计算机影像与声音,透过声光效果给予立即的回馈,因此注意力缺陷及过动的幼儿阅读计算机多媒体故事绘本时,会经由更多的刺激因而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产生有效的阅读与学习。
因此,在本研究过程中,参与者对故事理解力会因为多媒体动画故事阅读次数增多而稍微减少,同时,分心次数也明显增加,因此多媒体动画绘本同样的故事内容避免长时间接触。由于ADHD儿童的专注力比较无法持续,一旦在长时间接触同样的计算机多媒体故事内容情况下,故事细节就很难集中专注力去观察。因此,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不宜太长或重复性太高,如此的动画故事内容很容易让ADHD幼儿失去阅读兴趣,也很难将故事从头到尾做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