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反馈评价引导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张娜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信息互动交流的过程,是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重要元素,它贯穿教学始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通过有效的反馈评价方式,不但可以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获得情况,还能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从而作出适度的调整,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更好地发展。

如何使课堂教学反馈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随班就读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笔者经过多年的随班就读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课堂反馈评价的激励性

实践证明,肯定的评价是具有激励作用的。但斯塔弗乐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同样,教学反馈评价时给予随班就读学生的肯定也不仅仅是传达一个“你回答正确”的信息,还要让随班就读学生知道,“你为什么对了!”“怎样做你能更好!”

记得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的春天”,学生们纷纷说出生机勃勃、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等词语,正当我惊叹于学生词汇丰富时,班上随班就读学生站起来说:“快乐的春天”。“快乐”这一与众不同且赋予春天灵性的词,着实让我内心充满惊喜,我不由地问道:“为什么是快乐的春天?”小家伙看着我充满赞许的目光非常得意,大声地回答:“因为春天来了,许多冬眠的小动物醒来了,我们可以到室外做游戏了,所以我觉得很开心。”“说得真好!”我为他鼓起掌来,这个特殊的评价产生了特殊的结果,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于是,在学生的想象中“幸福的春天”、“温馨的春天”……纷纷诞生了。随班就读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或竖起的大拇指,即使“无声”,也会带来“胜有声”的效果。

二、课堂反馈评价的艺术性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进而出现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情况。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必须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一系列表现作出反应,如遇到他们出现错误的认知或者认识存在偏差时,也不要轻易否定,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点燃。

(一)幽默的课堂语言引导偏差

幽默的语言能化解课堂上的尴尬,让随班就读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让随班就读学生在开怀一笑中,受到智慧的启迪。一次语文课《火烧云》,当学生们看到火烧云那千变万化的姿态时,我让随班就读学生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在他苦苦思索之时,另外一位同学猛然站起来就说:“突然,天空出现了一匹马,后面还有一坨坨大便。”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他也对自己的回答洋洋得意。我顺势引导说:“火烧云,那么美,突然出现了大便感觉恶心吗?”“真恶心!”“赶快把天空变得美丽洁净一些吧!”我追问。“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位清洁工,拿起扫帚把大便扫走了。天空又恢复了它的美丽、洁净。”学生的回答令随班就读学生会心地笑起来。

(二)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偏差 

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话,就为随班就读学生点明了正确的价值取向。由于随班就读学生思维的特点,他们在解读课文时,往往会截取事件的一个面,并没有考虑到个人层面之上还有社会公德、正义人性等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存在,因此会产生理解的偏差,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在教授《狐狸与乌鸦》一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有的说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有的说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还有的说这是一只有恒心的狐狸……(随班就读学生可能受到班级同学的影响,她的回答是:狐狸很聪明,乌鸦很笨。)当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时,我们应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于是,我从学生发言中找到突破口:“很聪明、很有恒心?那狐狸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很聪明、很有恒心做坏事,那坏事岂不是越做越多?还要向他学习吗?”随班就读学生似有所悟地摇着头,开始思考……

三、课堂反馈评价的生成性  

教育家杜威说过:“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对这世界独特的感悟与理解。所以在课堂里,我们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与标准答案有出入,也可能与教材有冲突,甚至可能是我们课堂教学顺畅进行的绊脚石。可就是这些声音,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儿童、不同的思维。若你珍视这些意外的声音,积极地、智慧地给予反馈,点石成金,可让意外生成出精彩来。  

(一)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

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让评价恰到好处。我在教学《送小蚂蚁回家》一课时,请随班就读生朗读课文,她读得声情并茂,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蚂蚁图片正巧掉了下来,于是我借题发挥,说:“你读得真精彩,看小蚂蚁都被你打动了,也下来表扬你了,就让小蚂蚁和你一起回家吧”,接着就把图片递给她,她非常激动,其他学生也对她羡慕不已。于是大家都积极发言,争先恐后地想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

(二)要保护课堂中发生的“意外”

课堂上不预期地出现了“意外”的声音,有的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预设性,往往会敷衍过去。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也是带着自己独有的知识、经验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要认识到,随班就读学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遏制他们的想法,也不要简单否定,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追问下去,或者带领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这样我们或许可以把学生带入另一个精彩世界,也许比我们平常的教学还要来得精彩。面对每一个课堂意外中生成的插曲,我们是让它变成批评学生的缘由,还是能利用这次意外,将它转换成我的课堂的一个亮点,引领随班就读学生奔驰在健康的学习轨道上呢?我觉得更应关注课堂本身,“哦,你是这样想的,那到底对还是不对,对在哪儿,又错在哪儿呢?”此时,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已被打破,增加多元性和非确定性,可以使问题由静态、封闭的框架体系转向动态、开放的网状体系。虽然争议始终存在,但随班就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大大提升。  

对于课堂上“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教师不能以“教材还能有错吗?”来强硬地压制学生,也不能以“你很用心,讲得太棒了!”来搪塞随班就读学生,草草了事。而是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以巧妙的角度引导、打开随班就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培养。这样,随班就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一个好教师,必有强烈的信息反馈与评价意识,并会敏锐地、及时地获取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予以储存,为我所用,以此来提高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过程的可控性,使随班就读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嘉定区江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