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山
我是先天性的眼球震颤等综合因素造成的视力障碍,乐观估计视力有0.1,视野应该没有问题。我一直在主流学校就读,从幼儿园到大学,共经历了四次升学考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每一次考试都遇到了不同的障碍。幼儿园到小学:由于当地的小学需要考试,而当时对辅助器具一无所知,无法看清试卷,最后说服了小学的校长,以表姐替考的成绩入校。小学考初中,因为考试结果与实际能力相差较大,故申请查卷,发现“除号”写的像“加号”被误扣十分。初中考高中,在语文考试时被没收过放大镜。高中考大学,先后两次在高考体检和学校体检时造假,在有较多2B铅笔的考试科目中成绩与预估有较大差距。基于以上经历以及工作中接触的诸多具体案例,我认为现阶段的视障高等融合教育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误区:
一、辅助器具和资源教室并非实施视障高等融合教育的必要条件
作为视障人士,我们常常能听到高校以“学校无法提供视障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支持”为理由拒绝接纳视障学生,说辅助器具和资源教室并非实施视障高等融合教育的必要条件,并不是要否认辅具器具和资源教室等支持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而是希望高等院校能够更加开放地接纳视障学生。
从我和其他低视力人群的案例中,其实不难发现,视障学生如果达到接受主流高等教育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已经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阅读、完成作业,尽管这个过程可能非常漫长(我是在小学用两年时间学会使用放大镜并实现正常的阅读和书写速度,在三年级才开始使用望远镜)。所以,主流高等院校对于现有视障人士的限制忽略了他们所具备的能力,当然,我们也希望主流高等院校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以适应更多的视障人士,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拒绝。
二、高等院校和专业不需要限制视力状况
在现有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体检标准中,我们看到了绝大多数专业对于视力障碍的限制,这种限制也是基于对于视障人士能力甚至是判断力的忽略,什么专业可以上什么专业不能上,视障人会根据自己的视力以及之后的就业等众多因素进行评估,比如我所学的计算机科学,其中只是因为对于颜色的分辨一项有要求而限制了色盲以及其他视力障碍,尽管无法分辨颜色但也有很多替代方法,何况如今的科技和辅助器具的发展已经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代替肉眼分辨颜色。
三、各类统一考试和招考体检标准中应尽快取消对于视力障碍的限制
在我调查的一些案例中,有些视障人士因为某种特长或其他原因,和主流高等院校沟通并获得接纳,只是需要一个高考的成绩,但是,很多情况下,他们在高考中无法获得替代的考试方案,并在体检中不得不造假。在类似的统一考试中,过于单一的考试方式对于视障人士并不公平,他们要么无法适应,要么勉强适应,甚至,有些很低的要求都无法满足,比如,他们只是希望能够亮一点,有个台灯或坐在窗户旁边,使用放大镜都得不到保障。而与此相反的是,雅思、托福、GRE等国外在中国境内设立的考试项目却对视障完全开放,并提供盲文、大字、电子等多种考试方案,并延长考试时间。
四、是否开展视障高等融合教育与经济发展状况无关
最后,在我们近期所作的调查中,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是经济越发达,视障高等融合教育就越好,除了欧美日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外,在我们调查的蒙古、印度、老挝、越南等大部分亚太地区国家中,视障高等融合教育都不存在以上的障碍。
显然,以上的观点并不符合所有视障群体的需求,只是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中,希望视障高等融合教育尽快得到发展的一些思考,也应该是视障人士在争取高等融合教育机会的最有利突破口。
(作者单位:一加一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