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宫保虾仁》教学案例(一等奖)
陈赟
一、教学背景
“旧瓶装新酒”,瓶虽然是陈旧的,但新酒的醇香会在打磨后的酒瓶中显示出更妙的意味。但如何让瓶与酒真正调和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作用呢?本次的宫保虾仁就是一次旧瓶装新酒,旧瓶是“宫保鸡丁、清炒虾仁”两道菜肴“炒”的烹调方法及相似流程;而新酒则是宫保虾仁的烹制流程;两者组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宫保虾仁是一道《初级中式烹调师》中基于宫保鸡丁与清炒虾仁的创新菜。本课通过宫保鸡丁、清炒虾仁制作中的旧知作为学习的基础,通过小组初次实践后,对流程再次进行分析与交流,从而提高二次操作的效益。整节课既有学生的独立操作,又有学生的合作烹制;既有感性的实践体验,又有理性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存在问题、归纳问题根源、讨论改进方法、总结学习体会,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宫保虾仁的烹调方法及各细节的具体处理技巧,降低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操作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宫保虾仁的整体效益。
本班由10位学生组成,学生已学过宫保鸡丁与清炒虾仁,在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与实践,A层能掌握烹制流程,独立、正确地完成兑汁及烹调操作;B层能理清烹制流程,清楚调味品用量,独立兑汁;C层能通过观察及组内互动,较为准确地完成兑汁处理,基本理清宫保虾仁的制作流程。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本课始终贯穿分层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启发、引导、指导学生模仿、学习与内化。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A层生能较熟练地兑汁;B层生能正确兑汁;C层生能协同B层生参与兑汁。
(2)A层生能较熟练地烹制宫保虾仁;B层生能正确烹制宫保虾仁;C层生能协同B层生烹制宫保虾仁。
(3)A层生能较熟练地把握虾仁滑嫩的质感;B层生能合理把握虾仁滑嫩的质感;C层生能协同B层生体会火候、油温与虾仁质感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类比分析、小组讨论清楚宫保虾仁的兑汁处理。
(2)结合旧知迁移、对比归纳探究宫保虾仁的烹调流程。
(3)借助品尝评价、体验操作明确虾仁滑嫩的质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促进多感官的认知,减少学习的畏难情绪。
(2)引导学生因人而需烹调菜肴,并在烹制过程中始终保持卫生、安全的意识。
(3)在分组实践与作品互评中,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探究宫保虾仁的烹制流程。
(三)教学难点
1. 准确添加宫保虾仁各调味品用量
2. 把握虾仁滑嫩的质感
(四)教学技术及学习资源
本课运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认识菜肴的色、形特征,清楚调味品用量及烹调流程;将旧知资源进行整合和运用,结合迁移与组合,提高学生对新菜的认识与了解。
(五)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借助旧知复习,辅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明确宫保虾仁的特征与流程;通过小组初次实践,对流程再次进行分析与交流,提高第二次操作的效益。整节课既有A层生的独立操作,又有B、C层生的合作烹制。通过分析存在问题、归纳问题根源、讨论改进方法、总结学习体会,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宫保虾仁的烹制方法,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益。
(六)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复习与导入 (复习宫保鸡丁、清炒虾仁烹调流程) |
1.出示PPT图片,提问宫保鸡丁色、味、质。 2.引出本课内容:宫保虾仁。 |
1.观看图片,小组讨论,B层回答宫保鸡丁的色、味、质。 2.默读。 |
1.为学习新菜肴的特征作准备。 2.明确学习对象,思考菜肴特征。 |
二、讨论与分析 (学习宫保虾仁兑汁及油温、火候特点) |
1.出示PPT图片,提问虾仁烹制要点;讨论分析菜肴的特点。 2.出示PPT:宫保鸡丁(虾仁)调味品及用量对比,讲解区别原因。 3.提问如何保持虾仁滑嫩质感;PPT出示知识要点。 4.PPT出示操作注意事项。 |
1.比较宫保鸡丁、清炒虾仁的特点,C层尝试说说菜肴色、味、质。 2.比较宫保鸡丁(虾仁)调味品用量的异同点。 3.观看PPT,小组讨论。 4.听讲、默读。 |
1.类比菜肴,加深学生对于菜肴特点的认识。 2-3.通过菜肴比较兑汁的异同;促使学生关注宫保虾仁的“重难点”。 4.强化卫生、安全等意识,规范操作要求。 |
三、探究与尝试 (实践菜肴的兑汁与烹制) |
1.组织组长进行菜肴的兑汁及烹调操作。 2.对操作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指导与规范。 |
1.各组组长进行兑汁与烹调操作;组员协助、观察组长操作。 2.听讲,结合板书与组长操作,加深认识。 |
1.调动小组互动参与;体验菜肴流程与调味量、火候及油温的关系。 2.分析菜肴烹调环节,完善操作细节。 |
四、分析与巩固 (正确处理兑汁调味;巩固烹制流程) |
1.组织学生评价菜肴。 2.组织B、C层操作;指导组长参与小组活动。 |
1.对照菜肴标准,组内评价,谈谈不足与改进方法。 2.B、C层合作烹制一份菜肴;组长协助与指导。 |
1.完善操作要点,为下一轮烹调做准备。 2.调动组内全员投入,为C层的独立烹调打基础。 |
五、展示与交流 (运用多种方式评价菜肴) |
1.组织各组评价菜肴。 2.提问各组烹制情况及选择理由,品尝“最佳”菜品,对“最佳”菜品点评与分析。 3.总结本课,提出期望。 |
1.每位同学对三份菜肴品尝,推选“最佳”菜肴。 2.听教师分析“最佳”优缺点。 3.听讲,与教师互动。 |
|
六、作业 |
布置作业:课后梳理宫保虾仁烹制流程,尝试设计一道“宫保味”新菜。 |
默记作业 |
贯穿重难点,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
三、教学体会
常态的烹饪教学模式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做—教师帮”模式,这一模式多以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本次《共探宫保虾仁》的课前准备以“探”为重点,通过对宫保鸡丁、清炒虾仁旧知的复习与迁移,辅以多媒体课件及板书要点分析,围绕宫保虾仁的成菜特征、流程,结合小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
(一)环节复盘,找准个体定位
在预设中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创新新菜作用;其次辅以图片、文字等学习宫保虾仁的形态、口味调整等知识点,巩固兑汁处理;最后学习菜肴的烹制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自己的见解、相互间的“小争论”,对于知识要点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实践操作环节中结合板书要点,先让A层操作、再引导B、C层合作操作,A层适时指导;通过两次的操作活动,各层学生都完成了兑汁、菜肴的处理,特别是B、C层在观察A再合作操作后,菜肴的达成率大大提高。评价环节中运用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全班推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对菜肴的色味质、操作流程进行评价,学生参与积极,效果较好,特别是推选一份“最优”菜肴,每个学生的品尝与评价都相当认真、细致,起到了评价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需求
本课中根据学生学习、认知及动手能力的实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在操作中将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混搭”,通过演示操作、观察分析、分组协作、品尝评价的合作式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看、听、做、品、评”等手段调动学生眼、耳、手、舌等多感官的参与,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技能,在互动中强化认知,在体验中感受乐趣,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关注,给学生最大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升学习效益。
(三)类比迁移,化解重、难点
在教学中通过PPT演示等,对学习过的“宫保鸡丁”和新授的“宫保虾仁”的色、味、质及火候、油温的异同,采用类比分析、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宫保虾仁”的兑汁处理及调味品用量;以旧知作为新课的学习基础,采用旧知迁移、对比归纳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宫保虾仁”的烹制流程、方法及各细节的具体处理技巧,有效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自信心。
“旧瓶装新酒”,当旧瓶的积淀与新酒的美味融合后,将会散发出更为诱人的美味;同样学生将新知的学习与积淀而成的学习方法组合后,会真正在学习中体验“幸福”,能“探”新菜更能学会“探”学习,在课堂中学生所展现出的热情与笑容,也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日后的学习中,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旧瓶装新酒”的旅程对于教师与学生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