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科研拉开了特教学校科研兴校的帷幕
发布日期:2019-02-10   作者:特教研究所   

李伏霞

    在特教研究所创办十周年之际,回顾她陪伴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特教科研从蹒跚学步到茁壮成长的历程。

2004年初,上海市特教研究所组织了首届特教科研课题申报工作。我校申报的课题《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女学生性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获得立项。20045月,上海市特教研究所聘请专家、领导为各校课题做开题诊断,各学校课题负责人做了开题报告。此后,上海市首届特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上海市特教研究所先后组织各课题组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了中期汇报、结题汇报和终审汇报会,并经常关心和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适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多次聘请华师大的专家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一对一的诊断指导。记得中期指导是在20057月,经过专家的诊断和个别指导,我们发现,我校课题前期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问卷答案模糊;问卷结果不够科学;调查对象的数量太少;研究成果还没有完全用于教育实践等。听取专家意见之后,我校课题组又进行了第二轮的问卷设计,问卷的质量和问题的有效性、科学性大大提高。我校课题组在杨浦区初职校和青浦区初职校的大力支持下,对三所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的201位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课题组充分利用午间广播、微型拓展课、心理活动课、体育课、个别辅导、家长会等形式对女学生进行性保护教育的宣传与动员,营造教师、家长共同关心特殊女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真正实现了本课题关爱特殊女学生的教育意义。

课题组最终形成了四万多字的现状调查报告和论文。对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女学生性保护教育的现状做了深入地调查与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女学生性保护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在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课题组策划和制定了《“关注生命、关爱特殊女学生”初职校女学生性保护教育课程方案》,并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的课程方案中。还编辑形成了《珍惜美好花季》校本教材。

2007918,我作为首届上海市特教科研课题一等奖的获奖代表,在颁奖大会上发言。当我接到沈晓明副市长亲自颁发的获奖证书时,我非常激动。对于一个科研经验还不足、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的特殊教育学校,获得如此殊荣,我们还是第一次。特教科研课题的开展离不开上海市特教研究所和卢湾区教育局的领导以及市教委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华师大专家的悉心指导。可以说我校这个课题是在特教研究所和华师大各位专家手把手的扶持下由蹒跚学步而最终取得成功的。是上海市首届特殊教育科研课题的评选活动为我们拉开了科研兴校的帷幕。后来,我校又申报了第二届特教科研课题,获得二等奖。当申报第三届特教科研课题时,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有三位骨干教师领衔,自发组成科研团队,申报了三个课题,最终有两项课题获得立项。

回顾我校科研工作的历程,在2004年以前,我们一直参加本区普教领域的课题研究工作,但由于学校的差别,往往共性不足,我校的科研实绩几乎为零。首届特殊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与评审为特殊教育学校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在与同类学校的互动与交流中,让我们了解了上海市特殊教育最前沿的动态信息,促进了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取长补短,吐故纳新,加快了特殊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速度,更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上海市特教研究所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为我们基层学校催生了一支科研骨干队伍。每一届的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研究所都邀请华师大特殊教育系的专家,对课题做“听脉会诊”,课题组成员在与专家“零距离”的交流中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难题,弥补了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技术不足与理论匮乏的缺陷。这种科研管理形式对我们这些缺乏经验的基层学校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对症下药”,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研究目标的正确性起到了引领作用,极大地节约了学校的科研成本,提升了科研课题的质量。让老师们从课题研究中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培育了科学研究的精神,为我们催生了一支比较专业的科研骨干队伍。

 在特教研究所创办十周年之际,希望特教研究所越办越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研究的机会。希望上海市特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继往开来,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普陀区甘霖初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