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梅
如何提高与智力落后学生家长沟通能力,进行有效工作,是特殊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下面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五种基本的沟通策略。
一、笑脸相迎,尊重信任
小C是一个经常旷课、迟到、行为习惯差,心胸狭窄、随心所欲的孩子,所有的
我用微笑与家长建立了平等的关系,用微笑取得了家长的信任。
二、集中注意,善于倾听
“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又一技巧,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主动倾听者”,这就需要老师全神贯注,尽力了解家长讲话的内容,以及内容背后潜藏的含义、情感。一位家长向我哭诉了这样一件事:他的孩子轻度弱智学生小M毕业后找工作屡次受挫,造成了说话结巴、不愿与人交流,自卑心理加重,家长十分着急,放弃了工作在家陪儿子,长此以往给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于是母亲来校向我们倾诉。校方了解后给予积极支持,校长主动与残联等方面联系来解决,帮助小M解决了就业问题。家长感到老师的确是值得信赖的人。
三、平易近人,态度亲切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教师说话的语气、语调及速度也很有讲究,要表现出对着智障儿童家长经历的同情、理解与关心。如:家长在谈到自己孩子的不幸遭遇时,教师的语调中要表现出对其遭遇的理解,例如“哎呀,真难为你了”、“你要想开些”,并根据叙述的需要不断调整语音、语调,谈到伤心处,教师的语调要缓和,语速要放慢,适当停顿,让家长有感情流露的空间,这样家长会觉得你融入了他的经历,更有利于双方的沟通。
四、身体语汇,合理运用
人类交流时除了用口头、书面语言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肢体语言也可以用以表达情绪和情感。而人类肢体语言又极其丰富,除了表情以外,站立、就座的姿势、也包括说话时伴随的动作。特殊儿童的父母很在意别人对他们和孩子的看法,所以教师在与他们交谈时,除了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也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交流中,要流露真实自然的表情,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有些教师习惯颤动双腿,这可能使家长感到压抑和不安,要适当控制以保证家长的情绪稳定性。如老师接待来访的新生家长,可与家长握手表示欢迎或起身招呼家长就坐。在整个接待家长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使自己坐得舒适、自如,同时又要表示出对对方的关注。与家长谈话时,老师的身体略微倾向于家长,并用点头等方式表示自己的注意。在说明问题时,可借助某些手势强化谈话效果,但要注意运用适度,不能显得过分夸张。交谈结束时,教师应起身将家长送出门外,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礼节,也体现出教师的修养。总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给家长留下亲切的感觉,让家长愿意跟老师交流。
五、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也可能遇到一些“胡搅蛮缠”的对象,此时,教师要用真诚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与家长促膝谈心。因为真诚坦荡有助于教师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当有些家长对学校教育产生不信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手划脚,提出苛刻、不合理的要求时,教师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向家长解释科学依据,客观分析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利与弊让家长心服口服。
除了以上五种沟通策略以外,教师还要注意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信息,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杨浦区扬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