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张国英

 

一、案例分析

(一)见识燥狂的脾气

91,我迎来了一年级的新生。记得那天,小怡是她母亲牵着手走进教室的,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短短的头发,面带笑容地站在她母亲身旁,乍一看文静而可爱。

“叫老师好!”小怡的母亲催促着女儿。我笑眯眯地看着她,等待着她叫我的第一声。风云突变,刚刚还温馨的场景被小怡一声声嘶力竭的哭叫“老师好”打破了。她母亲有点歉意地说:“老师,我女儿的脾气不太好。”

作为小怡的班主任,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中,真正见识了她的“坏脾气”。小怡喜欢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玩,上课铃一响,老师让她放好,她就大叫大哭;上课时,只要老师让她起来回答问题,她本来平静的表情骤变,哭叫着跳离座位;中午,小朋友在玩玩具,她去抢其他小朋友的积木,其他小朋友不给,教室里顿时又响起小怡尖锐的叫声……有小怡的地方就会时不时传来痛苦的哭叫声,她就像一只小刺猬躲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痛苦的哭叫声拒绝刻板行为的改变。

(二)寻找痛苦的原因

医生诊断小怡是弱智型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对情感刺激缺乏相应的反应,有刻板行为并伴有重度智力障碍。

    我每天都在观察小怡的情绪变化,渐渐地找到了她痛苦的原因。小怡是一位重度弱智的自闭症学生,陌生的环境会使她感到不安,而且她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或感受,刚刚接触她的老师们也往往揣摩不透她的想法,无法及时满足她。在这种情况下,她唯一的方法就是无望地冲着老师哭叫。看着她眉头紧蹙、泪水直流,边哭边跳边叫,我思考着:该如何还这个孩子灿烂的笑脸呢?

二、矫正错误的行为

仔细分析,小怡在三种情况下会频繁出现痛苦的哭叫行为:一是老师要求她停止刻板行为时;二是课内老师要求她学习时;三是她想做某件事情却被制止时。

针对她的行为,我寻找着教育的契机。

(一)消退法的运用

片段一:

第一次:当上课的预备铃声响起,我马上把小怡正在玩的东西放进书包,并把书包从她那儿拿走,彻底断绝了她想偷偷拿出来玩的念头。刚开始小怡的反应无比激烈,暴跳如雷,痛哭不止。 我不予理睬,只是很明确地告诉她:“我们要上课了,上课不可以玩东西。只要你不哭,下课就把书包给你。”然后,我就不再理睬她了。

我偷偷观察着小怡的反应,她也一边哭一边观察着我。哭了一会儿,她明白再哭事情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大哭渐渐变成了小声的抽泣。又过了一会儿,她平静了下来,我立即走过去摸摸她的头给予她爱抚和肯定。

坚持两个星期后。预备铃声响了,我走向小怡,她马上明白我要做什么了,就边哭边急急忙忙地开始收拾摊了一桌子的铅笔和书。我一边帮她收拾,一边表扬她:“小怡真乖。我们要上课了,如果你自己把书和铅笔盒放进书包,老师就不拿走你的书包了。”在我的鼓励下,她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按我的要求去做了。等把东西放好,她的哭声也停止了。我马上要小朋友鼓掌表扬小怡,听着大家有节奏的拍手声,她脸上的愁云渐渐淡了……

坚持一个月后:预备铃声又响起了,小怡还在自得其乐地翻弄着桌上的东西。“小怡,我们要上课了。快把桌上的东西收拾好。”我用语言向她发出了指令。她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我加重语气又严肃地重复了一遍指令。她看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只好乖乖地把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放回了书包。这时她已明白上课不能玩东西,也不再为这件事而哭泣了。

(二)正强化的运用

片段二:

“小怡,盘子里有几个桔子?”数学课上,我向小怡提问。

“盘子里有几个桔子!”小怡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咬牙切齿地哭叫着重复了一遍我的问题。

提问和回答是上课最常用的形式,小怡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可能是因为我打扰了她沉浸其中的自闭世界让她有了不愉快的感觉,而当事件出现变化,哭叫是小怡习惯运用的表达方式。于是我改变了对小怡的提问方式。

“小怡,想不想吃桔子?”爱吃是孩子的天性,小怡也不例外。听见我问她吃不吃桔子,小怡安静了下来,眼睛盯着桔子不放。

“小怡,过来跟老师一起数。数完了,老师奖励你吃桔子。”我试探性地向小怡伸出了手,她怯生生地走了过来。

122个桔子,盘子里有2个桔子。”我拉着小怡的手,手把手地教她。她很认真地一句一句地跟着我数桔子。数完后,我赶紧夸奖她真棒,并抱了抱她,她没有抗拒我的友好。

我兑现了我的诺言。我把桔子剥开,分成一片一片给学生吃。我抓住教育她的时机:“小怡,老师奖你吃两片桔子,你自己来拿。”小怡当然不会对我这样的指令哭叫了。这时,我就适时地教她拿一片数一片的数数方法。在食物的激励下,她不再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了。

(三)负强化的运用

片段三:

午休时间,小朋友们都安静地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玩玩具。

“哇——”突然间,一声刺耳的哭叫打破了教室的安静,只见小怡边哭边发疯似的把旁边小朋友的玩具洒了一地。原来小怡不满足自己手中的玩具,想把旁边小朋友的玩具一起抢过来占为己有。旁边的小朋友当然不同意,没有得逞的她又拿出了她的“杀手锏”——哭叫。

自闭症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爆发力和破坏性,情感的淡漠使他们只顾自己的喜好,而不顾别人的感觉。如果我不及时制止这种破坏行为,将影响到班级的其他学生,也不利于小怡融入班级这个集体。

我走到小怡的身边,让她站好,强迫她看着我。我非常严肃地告诉她:“小怡,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要惩罚你,你现在不可以玩玩具了!”说完,我就把她的玩具收了起来。她眼睁睁地看着我拿走她的玩具,情绪坏到了极点,哭声又高出了几个分贝。

我任凭她哭了一会儿。

“小怡,是不是还想玩玩具?”我的话语又点燃了她的希望,哭声降了几个分贝。

“那你不哭,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还给那位小朋友!”我指着被她洒了一地的玩具向她发出指令。

她听懂了我的话,急忙擦干眼泪,自觉地去捡地上的玩具。

捡完后,我把属于她的玩具还给了她。她拿着失而复得的玩具开心地笑了……

三、反思

善于观察。自闭症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问题行为:尖叫、离开座位四处奔跑、抛掷物件、重复一个动作等等,这些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校生活。自闭症孩子不会表达,不会交流,老师只有靠细致的观察和揣摩去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意愿,寻找到孩子问题行为的原因,才能搭建起与自闭症孩子沟通的桥梁。

学会坚持。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早在他们在进校前就一直存在,突然要他们改变,他们会感到极不适应和抗拒,有时候要矫正的行为反而会表现得更加厉害。行为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只要确定好目标,制订好方案,不论碰到什么障碍都要坚持不懈地每天实施训练,终有一天量的积累会变成质的飞跃。如对小怡使用消退法时,对她尖锐的哭声老师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聋子的耳朵,任凭她怎么闹,只要没有达到要求,老师就绝不关注。

方法恰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行为,同一学生也有不同的同题行为。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要理性分析它的原因,以冷静及有计划的方式进行。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行为需要不同的矫正方法,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出现理想的矫正效果。

四、结语

现在小怡已经能基本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哭声一天天少了,笑容一天天多了,她还时不时地粘到老师身边冲老师笑笑。看着小怡甜甜的笑容,我很感叹教育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闵行区启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