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鬼”色变的心理辅导一例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马永骅

 

一、个案背景

“啊,有鬼……”,15岁女孩漾漾独自在寝室看书,阴沉的天快要下雨,突然一阵风撩动了窗帘,窗外好像飘过一个“人影”,她突然感到胸闷气急,心跳加剧。她的脑海里出现了奶奶曾说过的鬼,吓得她一屁股坐在地上。老师和同学闻声赶来,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觉脑子一片空白。而老师和同学仔细巡视房间,发现门上挂着的一串风铃在不断地摇摆着,窗外只有几件衣物在晃动,其他什么都没有。

大家面面相觑,面露诧异神色,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发生,近来同学们发现漾漾好像真的是鬼附身似的,当同学们在网上看碟片的时候,一旦有恐怖镜头,漾漾就会感到莫名的惊恐,还会一个人偷偷趴在桌上哭;看到有人做鬼的手势,她也会吓得浑身哆嗦,脸色灰白;特别是她独自一人在寝室的时候,更好像见到鬼一样,竟然会用手帕或枕巾等物品遮住脸,人不停地颤抖……她还常做噩梦,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觉,上课经常走神,成绩直线下降。漾漾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问题主诉

要帮漾漾摆脱恐惧困扰,首先要找出原因。我的脑海中迅速出现了几个关键词:睡姿、病痛、焦虑、创伤性事件、精神疾患,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恐惧的诱因。于是,了解这几方面的信息就成了第一次咨询的主要内容。

和漾漾面谈的时候,只见她面容憔悴,情绪低落,表情不自然,不敢与人有目光接触。她向我叙述了她的身世:她来自农村,目前随父母在上海居住。她父母做生意并小有所成。由于家乡重男轻女,再加上她是聋孩,父母再育有一子。她虽然智商不是很高,但学习比较努力,成绩居于班里中下等水平。家族内没有精神病史。而且漾漾的SCL90测试结果也显示各因素项的分数都在正常值范围内。由此,“病痛”和“精神疾患”两项被排除。

那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找到原因我和她多次面谈。她告诉我:白天一个人在家时会害怕,总觉得家里有鬼,鬼会藏在家具里,或床底下,或门后面,随时可能会出现在自己面前,经常吓得不敢随意走动;天黑后不敢一个人外出,怕遇到鬼;晚上在家要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不敢一个人睡觉,即使一个人睡觉也要开着灯,还要自己和父母房间的门都开着才肯入睡。即使是在学校,虽然知道楼道是整晚不熄灯的,但晚上有尿的话宁愿憋着也不敢去厕所。我告诉漾漾,恐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又从科学的角度讲世界上并没有鬼。

三、评估与诊断分析

漾漾的智力水平正常,性格内向,个性孤僻,情绪不稳定,对碟片和网上的恐怖镜头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并伴有回避行为。虽然她知道自己的反应是不合理的,却难以控制而且反复出现。我想到漾漾的恐惧集中在入学后的两个月,很有可能是这段时间内曾受过较大刺激。她常说鬼,那么她或许入学后遭遇过或看见过某种异相,也可能是间接地听到过有关鬼怪的故事场面。

通过心理评估后我把漾漾的这种现象诊断为恐怖症。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症。指会对某些情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并出现回避反应等常见的症状。患者也明知其恐惧、紧张反应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引起恐惧反应的事物或情境实际上对其并无伤害或威胁,但只要相同的事物或情境出现,就会反复出现曾体验过的恐惧、紧张、不安的反应,难以自控。一切事物都可以引起恐怖症,只要此事物与恐惧的情绪体验产生联系,即可通过条件反射产生恐怖。

四、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确定了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针对恐惧“鬼”的原因,通过治疗改变漾漾错误的认知,缓解漾漾的不良情绪,帮助漾漾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形成对自我的一个适当的评价,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长期目标:能运用所学到的、建设性的应对方法和认知模式调适心理状态,协助漾漾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掌握并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方法和正确途径,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水平,培养漾漾独立自理的能力,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协调其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五、咨询方案

依据咨询目标,治疗的重点在于改变漾漾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行为等,因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绪的中介,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应从认知中找原因。只有把漾漾认知中的不良成分揭示出来,引导其进行正确合理地再认识,并配合行为治疗给以调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才会随之得到完善。

为此,我决定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法、现实疗法等方法,对漾漾进行干预。协助漾漾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培养漾漾独立自理的能力。注重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最终养成漾漾健康的心理。

认知疗法是通过解释、疏导,告诉患者他之所以会对某种物体、情境或人恐惧,是因为他自己主观意念所致。所以,要消除恐怖症,就要勇敢地面对引起恐怖的事物,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害怕情绪。行为疗法主要采用系统脱敏法,其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每次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并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恐怖症要鼓励患者去接触使他产生恐惧的人群、事物或情境,即使暂时会产生恐惧,也要忍受和适应,直到恐惧情绪全部消失为止。

六、咨询过程

为了消除漾漾的紧张情绪,增强她的信任感,从而能进一步地配合心理咨询的实施,我把咨询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诊接待。咨询内容见上“主诉和个人陈述”。诊断为特定的恐惧症(鬼)

第二阶段:心理咨询辅导。运用咨询手段和技巧缓解漾漾恐惧心理;帮助她基本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逐步提高学习效率。调整关注的重点,加深对恐惧心理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痕,提高挫折承受力,以坦然的心态来面对他人,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第三阶段:巩固康复。

1.用放松法缓解恐惧

要协助漾漾克服害怕的心理,应先了解漾漾害怕的真正根源。我将漾漾带到咨询室时她表现出明显的犹豫、害怕。在面对漾漾的情绪反应时,我试着以简单的对话方式了解她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为了让她放松下来,我先让她玩沙,握住她的手在沙盘里滑动,直到感觉到她的手臂肌肉松弛下来。然后让她开始摆放沙盘,并结合她放的东西询问情况。

原来漾漾害怕鬼,主要是由于家长不合适的教育方式引起的。漾漾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对她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不准她和男孩子玩。除了学校和家,她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有一次上课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她,她很难过。不知不觉地就怕和人接触了。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因为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最近最爱她的奶奶死了,晚上做梦总是梦到她,感到害怕,上周回家睡觉时突然看见“鬼”走到她床前……

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她的恐惧情绪明显加重。于是我帮她做放松训练,并教给她自我放松的方法,让她回去练习。

第一步是对她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使她掌握了正确的放松方法;第二步是进行30分钟放松训练,使漾漾紧张的精神情绪有所松弛;第三步是嘱咐漾漾回宿舍后坚持每日早晚训练各1次,每次10——20分钟,体验放松的感觉。

事后我从学生和她父母处了解了一些情况,终于搞清了“鬼”的来由。得知那天晚上是她的弟弟恶作剧,带着面具走进没开灯的房间,把她吓了一跳。

2.系统脱敏法消除恐惧

漾漾内向、孤僻、胆小的性格特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内在因素。小时候对父亲发怒老师批评的恐惧留下了负性心理印痕。她的问题是社交恐惧情绪困扰。当她出现对人恐怖反应后,便督促自已该怎样,控制自己不要怎样,这就产生了一种暗示、强化症状的作用。她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心理矛盾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了,与半夜遇“鬼”的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怕“鬼”的缘故。

实施系统脱敏先让她消除恐惧感。漾漾经过两次的放松训练,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放松技巧。第三次至第五次将漾漾带入可以控制光线的治疗室里,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漾漾不断接触和熟悉黑暗。我先陪伴她在黑暗中交流,漾漾立刻抓住我的手,显得十分紧张,连忙恳求我开灯,我鼓励她不要紧张。几次训练后,我再带上面具和她交流逐渐壮胆,增加面对黑暗的勇气,然后逐渐增加让她一个人呆在黑暗房间的时间,并克服害怕心理。同时,当漾漾觉得“鬼”藏起来时,就和漾漾一起翻箱倒柜,让每个可能躲藏“鬼”的地方展现在她面前,然后让她独自查找,看清楚每个角落的真面目。由于当某种情境反复经历并无伤害时,熟悉亲近便能将害怕恐惧。之后,我为她做了一个测试,让她再去想以前深感恐怖的事。这时,让她再回到那个场景之中,她已经没有了任何害怕的感觉。经过多次的咨询治疗,漾漾的恐惧症状消失,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在整个脱敏治疗过程中,漾漾的情绪变化非常显著。一开始,她显得有些抗拒,有时候会听得吓哭了,那时我就暂时停下来安抚她一下,然后帮她一起做想象放松训练,等她情绪稳定下来再继续。逐渐地,她会慢慢地抬起头听、看,眼神也变得坦然了;到后来,她甚至还会和我说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同学老师对她是友好的,没有嘲笑她的意思。我与漾漾共同分析她性格上的缺陷,鼓励她在完善自己的性格上下功夫,改善人际关系的深层动力,并告知克服自己的自卑弱点会带来的巨大改变。辅导过程中我竭力引导漾漾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

七、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漾漾在集体的大家庭中感受到了师生的关爱,她逐步摆脱了情绪困扰,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黯然神伤,性格比以前更热情开朗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课上能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她开始能去拥抱自信的阳光了。

恐怖症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性格特征和精神因素有关。在这个案例中,该生的病因主要是精神因素。在认知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过分关注对她的评价。人际交流的冷落和同学老师的负性评价则更加强化了她的自卑感和挫折感,产生了对自我的不适当的评价和对他人的错误认知。在情绪方面,受紧张、恐惧等外因的困扰,使得她本来相对脆弱的神经系统,不能很好地实现自我调节,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行为模式上,因为家庭和个人的原因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不能成功地与人沟通、交流,当被误解时不知所措,行为退缩,不懂得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在人格方面,自幼的寡言、内向和胆小敏感,这种人格特征也是产生上述症状的主要因素。

漾漾的案例我深深地体会到,聋孩由于童年早期的不幸经历,都变得特别敏感、自卑、内向,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关爱和帮助。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