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初探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浦东新区爱心幼儿园  吕星 朱赟赟

语言障碍是许多不同类型残疾儿童共同存在的问题,无论他们不幸被诊断为智障、脑瘫还是自闭症,语言障碍都已成为这些残障儿童进行正常社会交往的最大阻碍。因此,研究语言障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特殊教育领域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研究意义

(一)符合特殊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通过观察我园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多重障碍等特殊儿童的言语行为,我们发现这些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他们中有的语言单一,说出的话往往词不达意,有的终生没有口头语言。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人们借助于语言进行交往、沟通,达到表情达意相互了解的目的。没有了语言,或者语言水平低于常态,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所以培养语言障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符合特殊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符合特殊教育发展本身的需要

尽管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脑科学和生命科学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特殊儿童身上许多医学上尚不能解决的问题,

只能通过长期的特殊教育和训练来实现部分的改善。于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家长把孩子健康成长的希望寄托在了特殊教育部门和特殊教育工作者身上。许多有语言障碍的特殊儿童,他们接受教育的能力极其有限,同时又具有极其明显的个别差异,因此探寻各种有效的培养语言障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方法和指导策略,成为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个别训练

1.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语言障碍幼儿因为口头语言上的缺陷和心智上的缺陷,往往无法主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自闭症幼儿小C,他想要架子上的玩具汽车而够不着的时候,他就径直走到厨房找正在做饭的妈妈,并拉着妈妈的手把她带到架子前,指着架子的高处。因为架子上有许多东西,妈妈问了几次都没能猜出小C想要什么。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小C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出现尖叫、自伤等一系列的问题行为。为了帮助像小C这样有着语言障碍和沟通障碍的孩子,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图片沟通法”的训练来提高其沟通能力。

训练方法简单介绍如下:A老师和小C面对面坐在桌子两头,B老师坐在小C的身后。桌上近A老师这边放着小C喜欢的玩具汽车,但是玩具汽车所在的位置是小C看得见而拿不着的,小C前面摆着一张玩具汽车的图片。训练开始A老师对小C说,“你想要小汽车,你把小汽车卡片给老师,老师就把小汽车给你,好吗?”,当小C拿着卡片不知所措的时候,B老师可以从身后辅助,轻轻扶着小C拿着卡片的手对小C说:“把小汽车卡片给A老师”。当小C真的把卡片递给了A老师,A老师就立刻把小汽车作为奖励自然交到小C手里,以此来达到正强化的目的和效果。

图片沟通法不仅适合特殊教育机构,同样适用于语言障碍幼儿的家庭。其基本训练方法完全相同,只是教育的实施者由教师变为孩子的父母、家人。

通过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小C虽然还是不会说话,但是已经知道把手里的小汽车卡片交给妈妈,以换取妈妈手里的小汽车,同时也减少了问题行为的发生。有了成功的经验,加上持之以恒的系统训练,小C逐渐学会了用苹果图片换取苹果,用饼干卡片换取饼干等日常生活中用得到的一些简单的沟通技能。

2.动作模仿法

所谓动作模仿法,就是指成人利用幼儿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通过不断的训练,帮助其习得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的方法。

在普通幼儿园每天早上来园的时候,小朋友都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可是语言障碍幼儿往往不会,或者无法主动打招呼。老师可以先主动用语言和动作来跟幼儿打招呼,让幼儿跟着模仿学习。以有简单语言的唐氏综合征幼儿小D为例,他只会说简单的两、三个字的词语,但是他有较好的模仿能力,老师就要求他模仿老师的样子,一面老师鞠躬,一面说“老师早”,实施下来效果较好,并能保持至今。而没有语言的自闭症幼儿小L,他很少与老师有目光接触,因此对他的要求就不可能跟其他幼儿相同。老师只是在他走进教室之后,马上热情地迎上前,轻轻地拉起小L的双手,目的就是帮助小L养成每天来园跟老师用拉拉手、目光接触等方式来跟老师打招呼。一开始小L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急忙把小手从老师的手中抽出,一下子就跑开了。经过一个学期每天持续的训练,小L对老师的双手和目光的排斥渐渐地减少了,也能跟老师对视23秒了。这对自闭症幼儿来说,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进步。

(二)小组教学

1.情境游戏法

 所谓“情境游戏法”就是指,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和日常生活相近的情境,以社会性的语言、动作为内容,以幼儿的社会经验为工具,以游戏的方式来激活幼儿思维,使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相互交流中,通过自然反馈和调整的方式主动建构社会交往形态的一种训练方法。

以买东西为例,教师利用幼儿园现有的娃娃餐厅进行活动。A老师扮演妈妈带着脑瘫幼儿小T去超市买饼干,B老师扮演收银员,妈妈说:“小T,把饼干给阿姨”。收银员接过TT手中的饼干说:“5元钱。”妈妈把钱交给收银员,收银员把饼干给小T,妈妈则提示小T说谢谢。整个过程都要模拟真实的场景,这对于语言障碍幼儿适应真实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帮助。尝试这样的活动往往可以先由3名教师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示范,也可以由语言水平较好的幼儿扮演小孩,其他幼儿则坐在一旁观察,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尝试。多次实验证明,哪怕是智力障碍幼儿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办家家活动,尤其是轻中度智力障碍的幼儿,他们大都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类似的生活模仿活动。中重度智障和自闭症的幼儿很难参与类似的模仿活动,这与他们的较为低下的理解能力有关。

2.同伴示范法

从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智障幼儿跟普通小朋友一样除了喜欢模仿成人声音和动作以外,他们还非常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幼儿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例如:排队喝水,许多智力障碍的幼儿完全没有秩序的概念。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每日的喝水环节来进行排队训练。练习时,老师总是请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排在第一个,这样一来就可以让第二个能力较弱的小朋友看到前面小朋友的示范。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考虑到大多数智障幼儿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每次排队人数只能控制在23人,因为人数越多对他们来说干扰越大,注意力越难集中,学习技能的难度也就更大了。

(三)多元活动

1.亲子互动

每天早上爸爸、妈妈要看着孩子说“宝宝早”,孩子也要看着大人说“爸爸早、妈妈早”,祖孙之间也应如此。大人上班的时候挥手对孩子说“宝宝再见”,孩子也要说“爸爸再见、妈妈再见”。这里强调的是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正音,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理解语言及动作的含义,这对于有智力障碍的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训练。而对于那些语言障碍程度较严重的幼儿,尤其是无语言的幼儿来说,家长完全可以指导他们学习用动作表示。例如:用握手、鞠躬表示问候,用挥手表示再见,用双手合十并前后摆动来表示感谢。家庭互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成员间必须坚持一致的要求,这样孩子不仅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能够从中体会到这句话或这个动作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对家里所有的人都同样可以使用的。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把问候、道谢、告别等这些社会性行为从小小的家庭延伸到社区、幼儿园,甚至是更大范围的社会环境中去。

2.普特融合活动

1)“请进来”

“请进来”指的是将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团体,包括企业、学校中的成年人或学生,甚至是普通幼儿园的小朋友,请到我们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用文艺表演、共同游戏等形式,为语言障碍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诱发他们说话、交流。

以唐氏综合征的小D为例,有一次某单位团委来了一批颇有爱心的青年,其中一名女士手中拿着数码相机,小D看见了,伸手要拿。该女士非但没有拒绝,反而教小D如何拍照片。小D不一会儿就端起相机有模有样地拍拍这,拍拍那。老师适时地在一旁提示:“小D,给小朋友拍照片”,小D立刻模仿说“拍照片”,并且真的把镜头对准了在一边自由活动的同伴们,留下了一张张生动、自然的相片。

2)“走出去”

“走出去”指的是老师带领语言障碍幼儿到其他学校、机构与正常幼儿进行游戏、运动、文艺表演等融合活动。我们幼儿园的脑瘫、自闭症及智障幼儿平时很少有机会跟普通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活动,而正常幼儿主动、大方的交往态度和亲切、礼貌的语言恰恰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好榜样。为了充分利用这方面的资源,我们爱心幼儿园每个学期都会分批带领幼儿去其他幼儿园跟正常小朋友融合。再融合活动中,特殊幼儿模仿普通幼儿学习怎么与人相处与沟通,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三、思考与分析

(一)培养的效果与幼儿智力障碍及语言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

经过相同条件和相同时间的训练,单纯智力障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效果明显较其它残疾并伴有智力障碍的幼儿要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脑瘫、自闭症幼儿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他们与单纯智力障碍幼儿相比,无论是接受指令的能力,还是动作模仿、语言模仿的能力,甚至是主动表达、表现的内在动力,都相对较弱。同时,智力障碍程度越轻的幼儿其语言障碍的程度往往也越轻,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效果也就越好。

(二)培养的效果与家长配合的程度密切相关

语言障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在条件接近的情况下,家长配合得越好,日常训练越积极,该语言障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也就越快。

(三)自闭症幼儿培养的难度大,且短期效果不易显现

自闭症幼儿在所有语言障碍幼儿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首先缺乏进行社会交往的内在动因,并且在模仿他人动作和语言方面有着严重的障碍。因此与其他残障儿童相比,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难度最大,其预后效果也较难在短时间内显现。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