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中职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9-02-20   作者:特教研究所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招收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肢体残疾学生为主的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设有针灸推拿、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加工与模具制造等七个专业,各类残疾学生就业情况普遍较好。

我校针对聋生特点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艺、办公自动化和工艺美术三个专业,现在校聋生有90余人了,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加强聋生专业建设,多次修订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能力本位。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专业教研成果丰富,并根据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每学期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技能兴趣,学生多次参加省市的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显著。另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适应市场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近年来积极与多家企业联系,建成了实习基地,保证了学生的就业实习工作,服装专业学生就业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我校在做好中职学生的教育、就业安置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参加残疾人高校考试工作,几年来我校工艺美术专业有三名学生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特教学院,两名学生进入长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学校每年都有考高校意愿的毕业生,学校也为这部分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近年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下面就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聋教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谈谈体会。

一、中职与高等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聋校学制相对较短,中职学生文化水平难以达到高等院校的要求

每年学校都有一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较好,有升学愿望的聋生毕业,但能进入高等教育院校学习的比例很低。究其原因,主要与聋校学制相对较短有关。一方面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聋生大多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后,要从头学起,还要进行必要的语言康复训练。受到聋生认知特点等因素的制约,聋生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文化程度最多也只有健全学生的六年级或初一的水平,大部分学生的程度更低。但一般高校招生要求达到普校高一、高二的水平,也就是说进入中职教育的学生,要用两年半的时间(半年实习),来学习相当于初一或初二到高二健全学生四、五年的学习任务,而中职学校的目标是职业教育,其教学重点偏重于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文化课课时相对较少,要学生完成这样繁重的文化理论课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教师要对有升学愿望的学生进行辅导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加之进入中职学校的聋生毕业于不同的基础聋校,各地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文化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给文化课的教学带来了挑战,也影响了中职文化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聋校英语课程相对于健全学生来说开设较晚,甚至在有些学校不开设英语课程,在中职学校英语课也只有很少的课时,而一些高等院校对英语的要求达到高一的水平,要求考生基本了解和掌握1200-1500个单词及相关词组,在考试内容上有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和翻译等,这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二)中职阶段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中职阶段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的文化课教材,各中职学校都是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选用普校教材,一方面这些教材对聋生来说难度较大,也不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聋生学习起来有困难,学习效果不佳,也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这些教材在与聋校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尤其是数学课、英语课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使教学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外,各学校对教材版本的选择也不同,在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程度上存在不同,甚至有的学校采用的是自编的校本教材,加上高等学校的各科考试大纲也较为笼统,因此各聋校的教学内容与高校招考的内容存在出入,给学生复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各高等院校没有统一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由于没有统编的高中、中职教材以及教学大纲,高等院校又是单招,因此各高等院校在文化课考试程度上虽有较为统一的要求,但没有统一的考试科目,也没有统一的考试、复习大纲,因此考试内容就千差万别了,这对报考多个院校的考生带来一些困难,学校在教学上也常感到无所适从。

二、建议

(一)适当调整聋校学制,切实提高聋生文化水平

聋生的学前教育在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是空白,势必会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进程和质量,同时聋儿的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对聋儿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将聋儿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为聋生进入小学、初中阶段教育打好基础,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初、高中阶段的内容,或适当延长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切实提高聋生的学习水平。

另外中职学校也要根据学生升学的需求,以及专业特点,适当加大文化课的比例,或开设一定的文化课辅导课程,在文化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二)编写统一的聋校中职、高中、高校教学大纲和教材

编写统一的聋校中职、高中、高校教材,一方面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与中职、高中以及高校阶段教学能更好地衔接,使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第二,统编的聋校教材与普校教材相比,会更符合聋生的认知特点和自身实际,易于聋生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使教学质量有了保证。第四,有了统编的教材,各高等院校在制订考试大纲时就有了一定的考试范围,易于统一各高等院校的考试要求和内容,学生也有了明确的考试复习内容。在目前没有统编教材的情况下,各高等院校的命题不要局限于具体的教材,要侧重于聋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各高校目前也可编写复习大纲、复习题等,使学生有大量的复习和练习的内容。

(三)各高等院校对文化课进行统考

全国现有十几所招收残疾人的高校,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高校也必将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做好残疾人进入高校的工作,可将部分文化课考试科目或同专业的考试科目变为统考。这样考试结束后,对考生可进行适当的调剂,使高校能招到适合的学生,也使学生可有多个学校进行选择,避免了学生只报考了一所学校,没被录取就失去了上高校的机会,使聋生进入高校的考试更为公平和合理。

(四)对不同类型学校毕业的学生采取灵活录取

应当承认不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给这些地区的聋生更多的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尤其从目前来说,对英语的要求可结合专业实际适当降低要求。

另外,聋高中毕业生在文化课水平上较强,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专业技能上更胜一筹,高校在录取时也应区别对待,目前一些高校就采取了一些较好的措施,例如划定最低文化课分数线,然后按照专业课成绩由高到低录取,专业成绩第一名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可降低20分等。积极协调二者的矛盾,灵活对待。

(五)高等院校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

目前就业问题是一社会普遍难题,残疾人就业也一样存在很多困难,有些专业学生容易就业,但也有些专业不易就业,例如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等,即使上了高等院校有时就业情况也一样不太理想,一方面是聋人所学专业与健全人的差不多,就业竞争太激烈。另一方面,近些年国有福利工厂在政策倾斜和经济效益方面都不如从前,聋生的就业出口也就越来越窄。即使有企业招人,但有一部分岗位并不能发挥聋生所学,而且条件艰苦,工作机械枯燥,待遇较低,这样就影响了中职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的积极性,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摒弃找到正式工作才是就业的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德,增强学生的信心,有积极向上的需求和愿望,另一方面高等院校也应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

(六)中职、高职连读的办学,增强相互间的衔接

现残疾人高等院校大都是在普通大学中成立特殊教育学院,这样一来特教师资力量是一个薄弱环节,甚至有的学校出现了专业课教师讲课,手语教师进行翻译的情况,专业课教师不懂手语,无法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手语教师不懂专业知识,无法准确传情达意等,影响了教学质量。全国现有几所专门的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无论是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上都较为雄厚,应积极扶持这类学校升格,实行中职、高职连读,或使中职学校积极与大学进行联合办学,成为“分校”,使特教资源共享,也更有利于中、高等教育的衔接。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残疾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势在必行,中职聋校的学生在升高等院校时专业技能上有较强的优势,是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坚强基础,因此我们要正视聋校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积极调整,不断促进聋校中、高等教育健康地发展,为聋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期待着特殊教育高等学校的指导,并寻求相关合作,谋求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