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一、对学校“文化”的感悟
对一所重点中学,下午三四点钟应该是最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上海格致中学高中部的学生却在玩扑克、打斯诺克、游泳、击剑、学茶道……这让我们前去考察的38位校长大为震惊,尤其是那些重点中学的校长。我想格致中学不是不懂得时间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是不懂得考试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但他们更懂得学生的未来比现在的考试更为重要。格致中学通过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活化)、拓展型课程多元化(强化)、研究型课程自主化(优化),衍生出格致丰富的课程文化——让学生成为最快乐的人,让学校成为最快乐的地方。
2010年我们邀请美国特殊教育专家富兰克先生来校讲学,我问富兰克先生:当您走进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缺少色彩。”富兰克先生所指的“色彩”,我想除了外在形式的色彩,更多是指内在的文化。从格致中学丰富的课程可以看到格致对课程文化作出了生动的诠释,从富兰克先生对中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印象可以看出中国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文化的严重缺失。这两者之间我们感受到了学校文化的力量。难怪有人说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管理、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可见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什么是学校文化?我想当师生走出校园依然能保持着与校园内一致的言行和品质(文化基因),这就是学校文化。
二、用教育的理想去探寻理想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何把握好特教学校的文化特征,如何丰富它的文化内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几点浅显的思考:
1.生命与生活
特教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尊重生命应该包括对每一个生命抱有敬畏之心,全方位的尊重人、发展人、锻炼人,贯以“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教育”的理念实施全面、全人教育,从而提高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存质量。今年6月我们邀请北师大肖非教授来校讲学,他给我们讲了他在国外亲历的一个故事:一次他到一所特教学校考察见到一个孩子,他到达教室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教师桌子上所有的教学材料全部撒在地上,肖老师就问
2.历史与未来
每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轨迹都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差异。学校文化是不能简单移植的,她需要有自己的土壤和生长方式。建设特教学校文化,必须要了解学校的过去、分析当下环境、规划未来发展。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08年,一百多年来,学校以“亲爱精诚”为精神,这与黄埔军校的校训是完全一致,据说蒋中正为黄埔军校题写校训时刻意在“精”字上减了一点,在“爱”字上加了一点。后人理解为:人应该少一点精明,多一点爱。沿着这条文脉,我们可以寻找到学校精神在不同时期内涵的诠释,时至今日,我校仍然将“爱”作为学校精神的内核,不过爱的内涵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母性之爱是一种最原始、最朴素、最本能的爱,但对于残疾学生光有这样的爱是不够的,必须要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要专业的爱。
3.感性与理性
目前我所了解的学校包括特教学校在现代学校制度影响下大多都侧重于理性管理模式。理性模式要求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一切事务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要求人适应制度。而我觉得特教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必然要向感性的非理性方式转变。非理性模式以人为中心,因为人并非完全是理性的,还有非理性的一面,因为人是具有丰富性、精神性、非理性心理意识的主体,因此我们应该更重视对师生情感、宗旨、信念、价值准则、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作用,充分尊重人格,适应人性,通过培育学校文化来提高师生的凝聚力,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中国的特殊教育应该向西方学习,但并不能盲目移植或者寻找一个方式替代,中国的特教学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才能有根有本,因此我主张特殊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东方非理性文化脉络,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重视提升师生的自我修养,使内心达到丰富的平衡。我们要营造学校每一个个体之间关系融洽、和谐发展的氛围,每一个人的情感和感觉都应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追求以学校人为目的的价值关系和行为准则。
4.普通与特殊
我们重视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手语,但他们走入社会能否与正常人进行有效沟通?我们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设计了标准的盲道,但盲生走入社会他们是否是否能像学校一样自由安全行走?为了智障学生安全,我们把每一个地方都做成软包,他们走入社会是否还能适应环境?其实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多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普通与特殊之间寻找平衡。一是特教学校应该坚持特殊。充分理解、包容与尊重每个生命个体,从学生适应社会与学校转向社会、学校适应学生。二是打破特教学校的特殊,充分的融合与发展。最近有一本书《世界是平的》指出:一切人为设置的壁垒将会一一打破。我们要在主流教育中让学生回归主流社会,也要引导让主流社会接纳并适应特殊群体。
5.丰富与平衡
自然是一个丰富而平衡的生态系统,作为生命个体和群体,教育和文化都应该按照自然的生态规律来发展。我认为教育要向自然学习并回归自然。而我们常常为了一个美丽的外壳(对称、规整)而牺牲内在的价值。这些非常态的行为几乎都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而教育的生态行为又被我们忽视。作为学校教育,我们追求的不应是单一的外表对称的、规整的美,而应该是丰富的平衡和不对称的自然之美。
我还希望我们的特教学校有红砖的房子、丰富的植物、生命的张力、人文的关怀、快乐的游戏、艺术的气息、浓郁的书香、独立的思想、精神的自由……做教育要有思想和理想,做特殊教育更要充满诗意与想象,有人说:人一半以上的幸福来自于想象。我想那剩下的就是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特教学校文化建设有很多方面可以切入,但我以为更需要系统的思考、规划和实施,构建一个立体的生态的学校文化系统,促进特教学校可持续发展。
美国教育专
(作者单位: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