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忠华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究
王英 奚菊华
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分设三个校区,忠华初职是其中之一,其全称是“上海市忠华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是浦东唯一的一所特殊职业学校。忠华初职校在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创新了特殊职业教育的理念,开发了“三融课程”、丰富了特殊职业教育的内涵,为特殊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一、创新教学理念,让特殊职业教育成为浦东的一张名片
忠华初职校区现有11个教学班,130多名学生。其中9个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职班,共109名学生。学生来源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完成本校九年义务教育后直接升入的智障学生;第二部分是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智障部毕业的学生;第三部分是来自浦东新区各初中毕业的随班就读学生。另两个班是九年级教学班,是本校九年级升职校的过渡班。学校提出了为每一位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融和性的教育机会,树立培养学生生存、生活、学习、康复、道德、心理、就业等综合能力的“融和教育”课程新理念。“融和教育”除了包含国际全纳教育的理念外,还包含了智障学生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确定了“9+3”课程总目标,即将九年义务教育的辅读教育与三年高中阶段的特殊职业教育,链接成一个特殊教育体系,有效规划智障学生从入学到学会一技之长能融入社会的完整的教育历程,实现让每一位智障学生融入社会、和乐生活的办学目标。
学校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思想指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抓住上海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积极与一些落户浦东的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如将有百年历史的知名企业洪长兴清真饭店餐饮文化引入学校课程中;与国际知名企业统一星巴克在学生的实习实训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海神诺芙特大酒店合作,聘请酒店老师到校开设“客房服务班”等。通过校企合作,努力实现“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社会需要、职业需求”三者相结合的智障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二、优化教学资源,让资源成为智障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一)改善实训条件,为智障职业教育提供硬条件
1.
配备专业化的实训教室,提供设施设备
忠华初职学校因归属特殊教育系统,有关部门尚未出台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的装备标准指南。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千方百计挖掘可利用资源,改善实训条件。目前,已配备了一批设备比较齐全的中式烹饪实训室、中(西)式面点实训室、餐饮服务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超市服务实训室、居家生活馆、园艺室、计算机房等专业实训室。满足了教师专业化教学和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的需要。
2. 营造模拟化的实训场景,增加实践机会
学校为必修课中的“家庭餐饮”、“居家整理”课程营造必要的教学环境,将教室改造成厨房、餐厅、客厅、卧室、卫生间,洗衣房,添置了相应的设施设备。模拟化实训场景的建设,提供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为学生今后融入社会参加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强化师资培养,为智障职业教育提供软实力
忠华初职校区现有26名热爱特殊教育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名,中级职称的14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0%以上。在专业技术方面,有8人次取得中式烹饪、中式面点、超市、茶艺等方面初、中级技能证书。教师们既有特教背景又有专业技能,这就为培养学生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
三、开发“三融”课程,让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石
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在形成了“9+3”的办学体系后,忠华初职校所制订的“融和教育”的课程总目标为:针对大龄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同程度获得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自我服务以及适应生活、社会的技能;具备一定职业岗位技能及相应的职业人格;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在总目标下分了三个层次的目标,即:
“融会”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服务、学会生活的能力;
“融入”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开发,辅助劳动,庇护性就业,在融会基础上学会初步融入社会;
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在课程设置方面以能力为核心,整体设计“9+3”的特殊教育课程。按照“融和教育”的课程框架,形成初职“三融”课程框架体系:即融会性课程、融入性课程、融和性课程。
融会性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包括实用语文、实用数学、计算机应用、体育与康复、居家生活、实用礼仪、心理健康、艺术康复(音乐、美术),占课程量的40%左右;融入性课程属于职业性课程,是学生融入社会的渠道,包括各种专业课程,如中西式面点、中式烹饪、餐厅服务员、商品经营(超市类)、客房服务、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占课程量的45%左右;融和性课程属于发展性课程,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拓展,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就业指导、实习实训等,为就业做准备,占课程量15%左右。融会性课程、融入性课程、融和性课程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特教方法,让职教课堂展现特殊教育特色
课堂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我们依据大龄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及现有的教育资源,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实施分层教学,体现个别化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一般分为A(好)、B(较好)、C(差)三层,这种分层并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而是更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
2.
采用工序分析法,形成专业化的技能。在融入性课程(职业性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运用工作步骤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层层分解技能的操作,层层模仿、推进,最终串并综合,通过设置学习坡度,让学生掌握某项专业技能。
3.
补偿训练为先,搭设技能形成支架。学生进入职校后,个别学生协调能力、力量等不足会直接影响职业技能的学习。学校将这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通过相关测试筛选出来,然后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康复训练。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落实,为智障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搭设了支架。
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评价成为智障学生学习的动力
通过实践探究,忠华初职形成了三个评价维度:基础性评价、成长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由于智障学生的特殊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必须密切结合分层教学目标。其重心是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成长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潜能开发的提高程度,注重的是学生本人的纵向比较。通过纵向评价,达到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评价方式既有数字式量化显示,又有评述性文字的质性表达。如融会性课程课堂教学主要突出在三维目标下的分层评价,让教师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以便及时修正或调整活动计划。融入性课程课堂教学突出动态评价,考查不同能力学生即时技能学习的掌握程度。期末测试在应知部分采用是非题为主要形式的闭卷考试,应会部分则根据专业考核标准,采用分层量化和评述性文字表达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突出个别化,力争做到针对性强。融和性课程则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强调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独立处事能力等。
六、挖掘社区资源,让职业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
学校注重实习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我们在实习工作上的思路是“开发社区和社会资源,多渠道提供实习岗位”。
1.
开拓社区、社会实习资源。如在社区中的小超市,安排“商品经营-超市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实习,一般每周安排一到两个半天;与洪长兴清真饭店、“东上海”等知名饭店挂钩实习;在统一星巴克、海神诺芙特大酒店、世博洲际大酒店等致力于残疾人慈善事业的共建单位开展定期实习培训等。目前,20多名学生正在星巴克、洪长兴、海神诺富特大酒店的实习基地实习,8名学生正在浦东新区残疾人劳动基地实习。实习率达到100%。
2.
开展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针对智障学生实习单位比较分散的特点,学校安排3至4名教师分头跟进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随时的工作指导,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心理和技能上的支持。
近两年已有8名学生成为洪长兴饭店的正式员工,有11名学生已在星巴克各门店就业,3名学生在Goldstone冰激凌店就业,10多名学生在浦东各大星级酒店就业。近几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适合智障学生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办学发展过程中围绕学校职业教育的理念,为更多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乃至终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浦东新区辅读(忠华初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