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习支架,提升学习效率
发布日期:2019-02-21   作者:特教研究所   

——辅读学校九年级数学《统计表》教学案例

舒晓静

九年级的孩子即将毕业,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果他们能学好这一内容,将来就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然而智障孩子的学习能力都较弱,为了达成《统计表》的教学目标,我充分分析学情,了解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使每个人学生都有收获。

一、教学片段

1.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今天的大转盘会会转一些符号,要求说出它表示几。请做好准备。音乐停,老师说123,才能站起来抢答。

师:准备,(音乐起——停)      

15,一个“正”字就是5

师:还想玩吗?再来一次。(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准备:

24,5-1=4

师:准备

3: 1635再加1,就是16

……

2. 教学片段二

师:课前,三个小组的同学根据不同的需求合作完成了三项调查统计,请问你们组开展了什么调查?怎么调查?结果怎样?

小组1:食堂师傅在思考同学们下个月午餐的搭配水果,他们想了解苹果、香蕉、桔子这三种水果同学们最喜欢哪一种,所以我们组调查了九年级最喜欢的水果人数。

师:怎么调查的?结果如何?

小组1:组长一个个地问,组员画“正”字记录,大家一起检查,结果是最喜欢苹果的是4人,最喜欢香蕉的是7人,最喜欢桔子的是9人。

师:第二组呢?

小组2:我们根据体育老师的需求开展调查,调查跳绳、踢毽子、踢足球、拍皮球这四个项目,最喜欢哪一项,把最喜欢的项目作为下周活动课的比赛项目。

师:怎么调查的?

小组2我们三人一组调查了九年级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通过一个一个询问的方式调查的,我来问,胡同学记录,朱同学检查有没有遗漏或重复。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喜欢跳绳的有6人,喜欢踢毽子的是1人,喜欢踢足球的10人,喜欢拍皮球的4人。

师:第三组呢?

小组3:我们调查了九年级最喜欢的兴趣课的人数,了解同学们对串珠、扎染、烹饪这三门课的喜爱情况,为教导处调整下学期兴趣课程提供参考。

小组3:我们四人一组开展调查,通过询问、举手、数一数的方法来调查。组长来问,组员数数并记录。我们的调查结果是最喜欢串珠的是9人,最喜欢扎染的是5人,最喜欢烹饪的是7人。

……

3. 教学片段三

师:每个小组根据要求完成了调查统计,如何填写统计表呢,你能根据记录填写吗?请完成学习任务单,组长完成后要帮助组员。

任务1根据第二组调查的九年级最喜欢的运动人数记录,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A组:1)九年级最喜欢哪项运动的人数最多?

2)喜欢这四项运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B组:1)九年级最喜欢哪项运动的人数最多?请在统计表中圈出来。

2)九年级最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是(  )人。

C组:1)九年级最喜欢踢足球的人数最多,是(  )人。

2)九年级最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是(  )人。

师:完成了请汇报,怎么填写,调查有效吗,你想提什么建议?

生:……

4.教学片段四  

师:回家搜集自己家6-9月电费(或水费、燃气费等)账单,和父母一起完成统计表:

6-9 月 费支出情况统计表

         
 

 

 

 

 

师:第二个作业,回家了解自己家庭每个月基本生活开支情况,从今天开始每天记录,和父母一起完成这个月的生活开支情况统计表。

二、教学反思

学习支架即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具有支撑作用的辅助工具准确地说学习支架是一种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的概念框架,目的是将繁重复杂的学习任务简化分解,以便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评估,我掌握了班级中这些智障孩子的学习特点,以其为支点搭建“学习支架”。本节课中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辅助、同伴互助、学习任务单、家长协助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1.善用信息技术辅助,吸引注意高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知识教学是搭建学习支架的一种有效的模式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知识的呈现,学生将会对各个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提升教学效率。同时针对智障孩子的特点,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能较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本课中我也多处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且色彩绚烂,较好地聚敛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如片段一中我以多媒体游戏引入,“快乐大转盘”游戏以动态的画面、动感的音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复习巩固旧知,为新授作好铺垫。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清楚地呈现各个知识点,做到重点突出,逐步展示分解难点。如本课中,利用课件逐步呈现统计表的各个部分并以颜色进行区分,可以加深学生对统计表结构的认识,为后续正确描述数据作好伏笔。

2.提供同伴合作机会,互为支架共进步

合作学习能给学生搭建更宽松、更自由的学习平台,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在互相合作中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由于智障学生每个人的差异都很大,教师多开展同伴互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由好的学生辅导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如片段二中我课前布置的调查任务,主要A组学生带领BC组学生在九年级开展调查,汇报主要A组学生完成,BC组学生补充或复述。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多采用异质分组、同伴辅助的策略,由A组学生辅助BC组学习,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共同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提高BC组学生学习的信心。

3.设计学习任务单,练习强化固新知  

学习任务单是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式,把教学重点、难点等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将知识内化并获得成就感。如片段三中,我根据分层目标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单,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在练习中有根据调查的记录填写统计表并回答问题,也有根据账单填写统计表,且预设A组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合理建议,从而体验统计的价值。反馈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反馈C组的习题,再B组,最后A组,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4.延伸课堂阵地,家长协助更有利

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特教老师,更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合力,推动特殊孩子的进步。在完成回家作业时,没有了同伴或老师的帮助,有些学生常有畏难情绪,结果可能是不做或乱做,这时就一定要争取得到父母的协助。所以片段四中我就布置作业“搜集自己家6-9月电费(或水费、燃气费等)账单,完成统计表和生活开支统计,让学生邀请家长协助完成,发挥家长的作用,同时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第二课堂。

在辅读学校,教师们应根据需要搭建“学习支架”,并考虑搭建支架的适时性、适度性以及个性化,这样才能每个智障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虽然“学习支架”的作用显著,但并不是让学生永远都依靠“拐杖”的支撑来走路,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摆脱对“学习支架”的依赖,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适时地“减少支架”或者“拆除支架”,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升能力。

(作者单位: 金山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