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发布日期:2019-03-01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上海聋人中职校专业设置的实践

江翔

专业设置是上海聋人中职校对聋生进行职业教育、实现就业预备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的专业设置对促进聋人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聋人中职校服务于社会的切入点,是沟通社会、用人单位与聋中职生之间的桥梁,也是聋人中职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持续发展的方向。

一、专业设置的依据

1.满足聋人就业的需要

聋人中职校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专门教育。聋中职生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获得并保持适当的工作,进而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因此说,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实际生产需求,培养聋生的职业适应和社会融合能力,满足聋人就业的需要,是聋人中职校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前提。

2.满足聋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求学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在特殊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聋中职校的专业设置要满足聋中职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求学的需求。扮演好中高职专业衔接中的预备教育角色,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为接下来的高职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满足残疾人职业康复的需要

职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置有针对性的、实用又适用的专业是取得良好职业康复效果的基础,是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回归社会的关键途径。如果学校能从聋人的特殊需要出发,根据聋人的特点、市场需求,为聋人提供各种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教育教给他们自食其力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聋人的就业水平,从而达到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和平等融入社会这一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专业设置的原则

1.职业性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主要职能。虽然不能绝对的用专业来定义特定的职业道路,但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设置的专业要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和聋生就业需求。专业及课程设置必须瞄准社会的职业需求,要实用,要“贴肉”,要让聋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成为能自食其力的应用型人才,避免聋生毕业之日就是失业之时。

2.社会性

社会化程度是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聋人接受职业教育不仅是融入社会的准备与演练,同时也是融入社会的过程,必须在职业教育阶段就完成基本的社会化。在广泛的专业与社会实践中,让聋生增强职业意识、自我认同感、人际交往能力等素质,提升社会化水平。而不是在封闭的学校教育中 “自娱自乐”,加剧残疾人群体的孤立化和边缘化。

3.适应性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岗位和工种,社会的职业分工越来越细。由于受生理缺陷的限制,不是所有职业、所有岗位和工种都是聋人所能胜任的,对有生理缺陷的聋生来说还有一个职业上的适应性问题。因此专业设置要从实际出发,适应聋人的身心特点与需要,发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扬长避短,以长补短,使聋人的身心特点、缺陷补偿和他们的职业期望、职业胜任能力保持一致,最终达到平等地回归主流社会的目标。

三、上海聋人中职校的专业设置

(一)专业设置的缘由

作为上海市唯一一所对聋人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聋青技校)目前开设有工艺美术、中餐烹饪与膳食营养、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设置这三个专业主要是根据聋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师资、场地以及设施等条件综合考虑的结果,而且在这三个专业上学校有着无法复制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所谓“天时”,近年来,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大调整。传统的第一、二产业正完全让位于以信息、服务、旅游等软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大量新兴产业对美术设计、餐饮方面的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设置这三个专业不仅有广阔的就业市场,有利于发挥聋人眼敏手巧的长处,做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其次是“地利”,这三个专业一直是聋青技校的强项专业。特别是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在1953年就是从实用美术和木工两科起步,开始了对聋人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至今已有65年传承。

从“人和”角度来说,在七十余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专业技能精干的师资队伍。而且从聋人的生理条件来说,聋人的视觉观察与模仿能力较强,学习专心且不易受外界干扰。从扬长避短、用进废退的角度来说,这三个专业是比较适合聋人学习、掌握的。

(二)专业简介

1.工艺美术专业是聋青技校打造的特色专业之一,该专业主要根据聋人的自身特点,加强视觉传达知识的学习,培养聋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现代设计思维与方法,从而更好适合于服务于市场经济对现代化专门设计人才的需求。开设有文化课、美术基础课、设计基础课、设计专业课、电脑设计等课程,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毕业后,主要从事美术作品的设计开发,广告设计和效果图绘制等工作。

2.中餐烹饪与膳食营养专业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培养能从事中式烹调、食品雕刻、中式面点、西式面点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点烹技能型人才。专业除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外,还有原料鉴别与选用、原料初加工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中餐冷菜、热菜制作,中式、西式点心制作,食品雕刻等课程及相关的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点心、烹调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西式点心,各种菜肴的制作,通过技能考核后能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等行业从事点心制作和烹调等相关工作。

3. 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是面向多媒体制作、电子商务、传媒、教育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安装、维护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等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从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专业开设了文化基础课和办公自动化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课程,通过技能考核后能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

(三)升学与就业情况

升学与就业情况是检验上海聋人综合高中班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近二十年来,学校每届毕业生的升学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四、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1.以市场需要为前提,优化专业设置

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能一劳永逸。专业及课程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与时俱进。在保持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相对稳定性、体系性的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使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保持发展态势。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行业和企业需求分析,适时调整专业门类,使专业设置与教学能基本适应相对应行业的职位或岗位需求。

例如,聋青技校在学校近七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上海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出发,根据市场导向和社会需求以及各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了动态地调整、充实。先后停办了金工、服装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将木工木模专业调整为室内装潢设计及制作专业,之后又并入工艺美术专业。

2.与时俱进,细化专业发展方向,形成特色

根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中专业设置必须具备的条件要求,学校由于师资、企业的参与度以及聋生就业的特殊性等办学条件的限制,要新开专业的难度很大。因此,学校要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利用各职能部门的力量,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细化专业发展方向,力争做到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小众化教育。

以聋青技校为例,学校充分发挥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文化管理部门等社会力量,组织开设了竹刻、化妆、盘扣、软陶、葫芦烫画、铁板烧、皮具制作等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这些比较小众化的专业技能课程,推动聋生个性和潜能发展,充分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些专业技能选修课已成为学校的“第二专业”,成为学校对外交流、宣传,技能展示的一张“名片”。

3.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提升专业的实效性

发展聋人职业教育,要把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产教结合,相辅相成。通过产教结合,让学校及时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和对人才的具体要求,针对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标准,为聋生制订相应的技能培训,提高聋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岗位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使学校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市场经济对聋生素质、能力、知识的要求,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等提供依据,以拓宽聋生的就业渠道。

例如,中餐烹饪与膳食营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厨房切配、宴会水果制作、宴会食品雕刻、西饼房西点蛋糕制作、巧克力制作等小众化的工作。据此,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残疾人可接受能力适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在遵循传统路径的基础上,细化专业发展方向,适当减少中餐烹饪课时,增加食品雕刻课时,新开了水果切配、翻糖制作、铁板烧等课程,提升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二)建议:增强学生与报考专业之间的匹配度,保持专业技能教育的连续性。

专业设置要适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因此,对聋人的专业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导向的培养需要尽可能地尽早开始。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和潜能,对自己所报、所学专业以及相对应的职业群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专业或职业发展取向,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以保持聋人专业技能教育的连续性。

因此,聋青技校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展示,邀请义务教育段的聋生来校参观,通过专业技能体验,吸引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启蒙意识和专业基础技能,尽量避免聋生专业学习时“志不高、趣不明、能不识”的现象发生,增强学生与报考专业之间的匹配度。

五、结语

促进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是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聋人职业教育固有的特殊性注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只有立足自身特点,注重专业内容和形式的多层次、多样化,做到小众化定位,大众化服务,才能对深化聋人中等教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持续的效应,提升聋中职生就业竞争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