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掷地有声 推进扎实有效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蔡蓓瑛

2016年1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历经十余年研制的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是特殊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是特殊教育进一步向内涵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三类残疾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期望,体现了对残疾学生具有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培养残疾学生身残志不残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内容与要求划定了三类残疾学生的学习领域及经过努力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2018年6月,教育部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组织开展三类课程标准的国家级培训工作,吹响了学习、落实课程标准的集结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依据培训文件精神,先后组织了四批本市特殊教育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认真学习各类课程标准,积极参与研讨交流,深刻领会三类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受市教委委托从本市二期课改起担任着对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指导与服务的职责,在课改的浪潮中勇于开拓,率先对课程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完成了《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稿)》以及相关课程指导纲要、课程指南等的研制以及系列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学校对各类课程文件精神的落实。自国家课程标准颁发以来,本市特殊教育行政与教研部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思考上海市进一步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首先,通过市、区、校三级教研,积极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有计划、分层分类组织区教研员、校长、教师学习三类课程标准,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要求。

其次,市、区各级教研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提升研究能力。通过实地指导、开展实证研究等途径,指导教师依据课标组织教学,遵循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为推进课标落地发挥引领作用。

再次,建立以课程标准落实为核心的项目研究机制,激励基层学校树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意识。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助推各科目课程标准落地生根,在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融入社会方面开花结果。

国家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让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明确且具体的方向,对课程设置有了整体性、结构性的把握,让课程实施与评价有了确实的依据。上海市目前有全日制盲校1所,聋校3所、培智学校19所、综合特殊教育学校1所(含聋生、智障学生、脑瘫学生等)。在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与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引领下,近10余年来始终进行着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探索,创造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课改经验。上海各所特殊学校将在市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整体部署下积极落实国家特殊教育三类课程标准,并基于学生特点与需求探索有特色的校本化实施,在特教改革的新历程中创造出更多的新经验,进一步提升本市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

聚焦 学习落实课程标准

编者按 2016年1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我国教育史特别是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特教课标颁布以后,认真实施特教课标,对于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实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落实特教学校课程标准、深入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既是一个重要机遇,也是一项艰巨任务,既是一个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本期聚焦我们刊登了本市三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实践经验,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