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培智学校课程建设
发布日期:2019-03-04   作者:特教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 许悦 丁华英

一、 课程建设的背景

(一) 课程标准的颁布

2016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培智课标》)。这是我国多年来特殊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集中总结,是第一次专门为智障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是“十三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培智课标》针对智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以生活为核心研制开发了10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康复训练、艺术休闲,主要目的是帮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学会适应,提高生活质量。

(二) 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现状

在《培智课标》颁布以前,我校依据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200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稿)》进行了课程建设,以“生存教育”为办学理念,强调以“生存”为中心,编制的课程始终围绕生活板块,教学活动(例如,实用语文、实用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感知等)服务于这一中心,将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综合主题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见图1。

同时,学校编写了《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绘画与手工》四套校本教材以及《音乐》《体育》《感知》三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序列,建构了以分科课程为主脉和单元主题综合课程为辅的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补偿性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班级授课为主与个别教育为辅的教学形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融合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障碍程度严重、障碍类型多样化、多重残疾儿童增多。要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又要依据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势必引起学校的课程改革与教学的改变。

二、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

(一) 基于课程标准的培训与研讨

学校在课程与教学中要落实课程标准,就要明确课程标准的作用,第一,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标准。第二,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第三,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可见,课程标准对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与指导性。全体教师就必须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位学科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该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

1. 加强课程标准解读的培训

组织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专家对课程标准解读的培训,将培训内容与精神在全体教工学习时进行传达与分享。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交流与研讨课程标准,并且组织学校青年教师撰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理解课程标准”的论文,从而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

2.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

每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照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进行主题研讨: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如何结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等。

(二)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规划

学校坚持以“生存教育”为主线,秉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和谐、多元、个性发展”的办学宗旨。通过课程建设的改革,努力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求生存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残障学生成为“会生存、乐合作、爱生活”,能自立或半自立于社会的人。基于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对我校的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具体见图2。

图2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规划框架图

(三)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从中提出了培智学校九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大部分组成。一般性课程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七门课程,约占总课程比例的70%-80%;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包括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艺术休闲、校本课程5门课程,约占总课程比例的20%-30%。

表1 培智学校课程计划表(周)

单位:节

课程

年级 一般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

生活

语文 生活

数学 生活适应 劳动技能 唱游与

律动 绘画与

手工 运动与

保健 信息技术 康复训练 第二

语言 艺术休闲 校本课程

低 课程方案 3-4 2 3-4 1 3-4 3-4 3-4 6-9

我校 4 3 3 1 3 3 3 10

中 课程方案 3-4 2-3 2-3 2 3-4 3-4 3-4 6-9

我校 5 5 2 2 2 2 2 10

高 课程方案 4-5 4-5 1 3-4 2 2 2-3 6-10

我校 5 5 1 3 2 2 2 10

依据实验方案、课程标准,我校调整了学校的课程计划表(见表1)。低、中、高年级一般性课程的设置基本围绕实验方案中的7门学科,但在课时安排上略有调整。而选择性课程的设置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在课程安排上有较大的不同。

低年级段学生年龄小、障碍程度重,康复训练与校本课程构成了低年级段的选择性课程,校本课程主要为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中年级段的选择性课程增加了艺术休闲,减少了康复训练的课时。高年级段的选择性课程在中年级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和第二语言(英语),康复训练的课时进一步减少。选择性课程的课时采用弹性设置,学校不仅设置了小组学习,还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个别训练,安排教学时间。

(四)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估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落实,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点,了解学生每门课程的能力水平,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开展学业能力评估,下面以低年级段为例介绍学业能力评估。

1. 编制评估工具

以低年级段为例,语文组、数学组和康复组教师根据《培智课标》中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康复训练三门学科的低年级段(1-3年级)的目标与内容编订,并请专家团队进行审核。

生活语文学科的评估包括 “培智学校低段生活语文学业能力评估表”及“低段生活语文学业能力测试工具”。评估内容包括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分3个能力等级,每个能力等级下面有4-6条能力表现水平描述。

生活数学学科的评估包括“培智学校低段生活数学学业能力评估表”及“低段生活数学学业能力测试题”。评估内容包括常见的量、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四大领域,每个领域下包含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不同层级的目标。

康复训练学科编制了康复训练四大领域筛查表,包括《动作能力筛查表》《感知觉能力筛查表》《沟通与交往能力筛查表》《情绪与行为能力筛查表》。各领域筛查表都包含了若干项目,筛查出学生在各领域所处的能力水平,作为学生教学安置与个别训练的重要依据。

2. 评估与安置

相关教学人员分别使用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和康复训练三门学科的评估工具对低年级段(1-3年级)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估,以确定学生在各领域的发展水平。通过康复训练四大领域的筛查,确定每位学生是否需要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领域以及康复训练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安置,艺体与劳技类课程则沿用自然班集体教学。

(五)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1.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培智学校学生特点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面临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切实满足每个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

我校在低年级段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与创新,由原先自然班集体教学为主,个别训练为辅的教学形式,转变为:集体教学中增加了分层走班教学,康复训练课程除了一对一训练,增加了小组训练,详见见图3。

图3 教学组织形式

2. 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

以低年级C班生活语文教学为例,该班学生共5名,在情绪行为、动作能力、注意水平、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都非常薄弱,通过生活语文学业能力评估,均处于能力水平1的阶段,即低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段中最基本的要求。

结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段目标与内容以及该班学生现有的实际学习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在“倾听与说话”方面:要求“能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注意倾听”“能听懂常用的词语,并作出适当回应”。在“阅读”方面:要求“能从图片中找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情景”。

低年级C班的教学内容,以认识生活中常见物品为主,每学期确定四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6个物品内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认知训练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小组学习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能听懂词语,找出相应的实物、图片;能从场景图中指认相应的内容。在辨认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同时,训练学生能倾听,能注意到目标内容,能动手操作,尝试发音等。

3. 开展课程本位评估

为了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开展课程本位评估。任课教师根据每学期确定的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本位评估的测试内容,每两周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估,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奠定基础。以低年级A班生活数学课程本位评估为例,见图4。

图4 生活数学A班课程本位评估情况统计

从图4可以看出,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生活数学A班的5位学生分别在“常见的量、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四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 课程建设的效果与思考

(一) 课程建设的成效

1. 学业能力评估与课程本位评估的开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学习与发展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能力评估与课程本位评估,满足各个学生不同的需求,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克服了学生自身成长中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2. 康复训练课程的完善,提升了低龄重度残障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基于康复训练的课程标准对有特殊需要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有效地促进了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参与集体学习和活动。

3. 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转变

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开展学科教学、康复训练时,能够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探索教学策略;能够尊重每一个残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找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途径,让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课程建设的思考

1. 基于课程标准,用好教材

教师在原有校本教材或内容序列的基础上选用其他教材时,如何根据课程标准,调整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连贯性,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

2. 基于课程标准,整合课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将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整合起来,以生活中的问题或找出各学科相同的概念为主题,内容自然、完整、生活化,接近学生的经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及统合各种能力去解决问题。学校还需要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