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推荐之四:浦东新区特教学校数学课《认识人民币》
发布日期:2019-03-31   作者:特教研究所   

本期的教学实录是由浦东新区特教学校推荐的、由李丹老师执教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获得2012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一等奖。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的教材,让聋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形成能力,希望大家从本堂课的教学中获得启发,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李丹

《认识人民币》是1996年版的《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由于该套教材滞后于现实生活,比如教材中呈现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当今流通的是第五套人民币;教材中显示的物价与当今的物价有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将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于是我根据低年级聋童的实际情况重组了教材内容,并设计了合适的教法。

教学反思(李丹)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的一开始,通过出示购物的生活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富有亲切感,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2.师生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在新授环节中,学生在“看”、“想”、“说”、“找”、“拿”、“买”等活动中,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和进率。当多媒体出示一位小朋友用10个1角来购买1元商品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把以往教学最枯燥、易忘的知识点,让学生乐意接受且不易忘记。在学习10元及以内同单位人民币的组合时,充分运用了白板的灵活优势,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机出示了人民币的组合,交互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灵活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续。

3.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最后一个环节创设模拟购物的情境, 学生在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 是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精心设计、有效引导以及白板的灵活运用,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