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读学校康复个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发布日期:2019-09-17   作者:特教研究所   

盛志浩

一、背景

随着“全纳”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推广,辅读学校招生对象转化为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对学校原有的教育培养目标、训教内容、训教课程设置和实施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照国家和上海市课程方案规定的要求,根据学生残疾的类型及程度增加康复个训的课程,以符合教育对象变化的需要,学校康复个训课程的建设也已刻不容缓。

学校有计划地选送骨干教师参加“感觉统合训练”“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脑瘫儿童残疾评估”“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智障儿童发育评估”等康复和评估师的培训。20116月,区特教指导中心的“青浦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专业化教育培训资助项目”正式启动,通过两年半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广大教师系统地学习了康复医学知识,学会了正确使用各类康复器械,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技能,形成了一支较为齐全的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师专业队伍。这些为学校的康复个训课程建设储备了师资资源。

2009年上海市教委制订了《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稿)》,又出台了言语沟通、感知运动、行为训练等相关康复学科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指南。2016年底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2017年由华师大专家主编的《运动能力》《言语沟通能力》《感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五大领域的评估工具正式出版。这些都为学校康复个训课程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采取各种教育训练措施,补偿学生的主要缺陷,达到最佳康复效果;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师发展目标:通过学校康复个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大部分的教师能够选编、改编和自编教材并进行相应的康复教育训练,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学校康复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三)课程建设目标:树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学校的现代特殊教育课程理念。建设富有现代新农村特色的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课程系列,形成康复课程开发、实施、评估和反馈机制。探索康复课程向教学转化的基本途径和基本策略。

三、课程实施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各类康复课程虽有侧重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应在以学会生活、适应社会为统一目标的前提下,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

(二)循序渐进原则:根据中重度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合学生实际来编排教材内容并实施相应的教育训练和评估。

(三)补偿性原则:教育训练内容及活动均应有补偿功能缺陷、挖掘并发挥其潜能,促进康复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作用。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按康复课程培养目标设置了运动功能康复、感觉统合、认知训练、作业治疗、建构游戏、语言与言语训练、蒙特梭利训练、多感官训练等八类课程。

每位有康复训练需要的学生每周安排2-6课时,每课时35分钟。2017学年学校每周开设康复个训课246课时,其中运动功能康复30课时,感统训练30课时,言语与语言训练60课时,认知训练50课时,作业治疗30课时,蒙氏训练26课时,建构游戏10课时,多感官训练10课时。

五、教材建设

教师从以下三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选编教材,即从兄弟特殊教育学校的教材以及医学康复书籍中选用比较适合自己的教材;2.改编教材,即根据师生实际情况或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学校已有的教材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3.自编教材,即教师根据需要与可能,自行开发的全新的教材。

教材结构采用分层设计,最上层是“模块”,模块下设“部分”,部分下设“章节”。以《言语与语言康复训练手册》为例:全书包括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言等五大模块;模块四“构音”下设“第一部分:口部运动训练、第二部分:构音运动训练、第三部分:构音语音训练”;在“口部运动训练”这部分中又下设了“第一节:下颌口部运动训练、第二节:唇口部运动训练、第三节:舌口部运动训练”。各层面既有连贯性,又相对独立,训练不需要按照先后顺序,只需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和个别化训练计划,选择性地开展。每节按照训练目的、训练要求、训练器材及准备、训练过程、训练拓展等内容编写。每一部分后面有训练要点的概括介绍,帮助教师理清知识点。每个模块结束还设计了“评价要点”,帮助教师评价学生和自我评价。

教材编写方式兼顾教师教案和学生活动任务两种形式的优点,以学生训练手册的方式呈现,即以书面文字配合图片的形式来体现课程资源开发的思想,它既是教师指导学生训练的方案,又是学生进行训练的指南。截止目前,共编写运动功能康复训练1册、感统训练1册、蒙氏训练2册、认知训练2册、作业治疗1册、语言训练2册、建构游戏1册、多感官训练1册等11册校本康复训练教材。

六、课程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课程领导

为加强课程领导,成立以校长挂帅的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青浦区辅读学校康复个训课程实施方案》,对学校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等工作全面负责。下设相应的八个课程开发学科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分别制订各科目的开发方案,全面负责开发实施工作。各学科组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层层分解任务,做到人人参与,职责分明、分工合作。学科组间既各自独立,又共同协作、相互支持。各组每月召开一次组内研究及工作交流例会,每学期在期初和期末定期由组长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汇报课程开发实施情况,共同探讨研究工作的成败得失,构思下阶段的研究工作。

(二)点面结合,探讨康复课程实施的途径、方法及策略

以学校康复个训课为主阵地,全面实施校本康复系列课程,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总结出辅读学校开展康复教育的途径、方法与策略。

1.加强训教康复的常规管理

备课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各模块、部分、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教学要求,并针对本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和课时计划,以及学生的个别化训练计划。上课要求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定,态度亲和,尊重、爱护学生,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实施有效训教。同时,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用好多媒体训教设备,提高课堂效能。要控制训教难度,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布置,必做与选做相结合。教师要认真指导并及时反馈、纠正。辅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选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要多鼓励、多帮助,要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进行辅导,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要求教师注重训教中的达成度,重视学生过程性的评定,分层考核。

2.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

创设学生愿意也能够体验的情境,呈现生活经历、聚焦现实生活,引导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积极自主地去体验。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提高认识能力,在活动中加强协作能力,在体验、感悟、实践中增长知识,适应社会生活。例如小马老师的一节感统课,以学生“平衡觉、本体觉及精细动作控制训练”为出发点,以常见感觉统合器材“平衡板”为活动设计中心,以创设的生活情景“打猎游戏”为教学设计主线,围绕着“打猎”所展开的“练本领”“打猎物”等环节,将专业的“康复技术”和有意义的“生活教育”元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自闭症训练、学科知识、游戏等元素巧妙自然的融入到感觉统合康复活动中,让学生在康复训练中补偿缺陷、体验快乐。

3.游戏与康复相结合,提高趣味性

基于传统医学模式的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往往被认为是机械的、单调的、枯燥的,很难提高学生的康复热情,影响了康复方案的实施与康复效果的进一步显现。而游戏活动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学习他们与世界的方法,也是开始学习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智力的基础概念的途径,游戏也是智障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的补偿教育手段。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把游戏融入其中,使教学活动即具备专业的康复技术要素,又富有趣味性、教育意义,是提高当前特教学校康复和教育质量的关键。例如,张老师在一节旨在“提高个案的呼吸支持与控制能力”的语训课上,就采用了“吹蜡烛”和“吹泡泡”的游戏。首先,教师将纸条放置在学生鼻腔与口腔位置,让学生感知气流的存在与强弱。然后用香水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的训练,并提醒用“腹式呼吸”存的气将更多。再以吹蜡烛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巩固加强个案的呼吸支持能力。(蜡烛的位置要由近及远,逐步增加难度,在吹蜡烛前,教师让学生尽量地进行深呼吸,并由闻香气来辅助。)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吹泡泡的游戏,并且不断引导:要想吹出泡泡,就要先深吸一口气,让肚子鼓起来,然后要用嘴巴控制,让气缓缓地均匀吐出,不能一下子全吐出来,这样泡泡是会被吹破的。(当学生能够吹出一个小泡泡时,教师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强化了学生的训练动机。)通过两个简单的游戏活动,巧妙地把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提升了言语技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本着共同成长的目标,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活动。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与教师年度考核、晋级评优等挂钩,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中都突出了校本培训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事业性和责任感,真正把教师的精力倾注到特殊教育工作上来,把意志集中到为生服务上来,把智慧发挥在教育改革的创新上,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准,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和课程执行能力。

七、评价与考核

(一)学生评价

我们采用“特殊教育学生多元化评价软件”进行学业评价,该软件由两部分组成:学生多元化评价系统和学生个人成长平台。评价目标全面化: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提高,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评价方式多样化: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训教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

(二)教师评价

我们利用《“任我飞”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评价与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其在课改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尤其是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时,即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课程评价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在深入实践基础上,对新课程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广泛意见和建议。平时做到每周一反思,每月一小结,期末做好总结。教导处、学科组及时收集处理教师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作者单位:青浦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