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实践探索
发布日期:2019-09-17   作者:特教研究所   

江翔

2006年,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首次组织中餐烹饪和工艺美术两个专业的12名同学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第二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由于第一届没有适合聋生参赛的项目,故未能组织参赛)。此后,学校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此类技能大赛。近年来,学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专业现状,抓住课程内涵所对应的职业内在需求,从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使课改真正落实到位。

一、通过大赛引领教学改革

(一)构建“以赛促教、赛教结合”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搭建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由于比赛项目是以行业、企业的标准来进行的,因此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力度,最大程度地突出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示范教学的作用。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在汲取技能大赛的内容、标准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调整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制订适应技能大赛的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内容,根据大赛的内容设置实训项目;在不同的训练项目中体现与大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技能。为进一步实现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对接,学校还先后开设了电脑艺术设计、西点、面点等实训室,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

(二)改革技能教学方式

通过大赛引领,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依靠课本知识开展教学的方式,开始注重大赛命题的方向性,把握大赛命题的时代性,以大赛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技能大赛的要求和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面。同时以大赛命题要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实施以探索式学习和问题研究式学习为中心的案例教学。通过模块化教学等手段,整合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改革特长培养模式

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仅以班级为学习单位的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兴趣。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专业技能选修课,给有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的舞台和空间。专业技能好的学生可以选报技能提升类选修课。选修课指导老师针对技能大赛的比赛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技能提升训练。短期训练与长期训练相结合的备赛机制,赛前集中训练与选修课长期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有效地为技能大赛储备了人才。同时专业技能选修课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也扩大了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受益面。

(四)规范课程考核

大赛不仅在内容设置上对教学改革有充分的引领作用,同时其科学实际的评价标准也对教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学校立足于职业教育特色,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在日常教学中将大赛评分机制、检验标准融进课程评价之中,建立与企业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的考核评价标准。

二、通过大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要在职业技能大赛和教改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而技能大赛非常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和参赛,不仅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双师素质,而且还能够使专业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借助技能大赛平台,专业课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学校为此专门为专业教师建立了一整套师资队伍培训制度和经费投入机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在职学习,考取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以提升专业教师指导技能大赛的能力。同时,学校严格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培训,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增强教师专业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学校还努力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术能手到校担任专业技能指导教师,保证了专业教学和参加各级大赛辅导教师的力量。

三、通过大赛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将其确定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大赛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制订了《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关于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实施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使技能大赛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与专业教学实际结合,与就业岗位需求结合,与国家职业标准结合。整个技能大赛活动过程由主管教学校长负责,教导主任组织实施,各专业教研组负责落实,学校在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将技能大赛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专业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制订了结果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辅导教师,学校设立特殊贡献奖,对参赛学生,将大赛成绩作为评优的重要条件,以让大赛的作用和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努力为学生参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除在教学体制上为学生参赛提供保障外,还尽可能地提供设备、教材、教师辅导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指导。除利用校会课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每年11是全校性技能比赛和展示活动月,也是技能大赛校内初赛。期间,安排一周时间举行“天天赛”专业技能大比武。各专业教研组按照学校总体部署,并结合本专业教学情况和聋生特点制订竞赛方案,分组命题、集体阅卷、师生共同点评。对在比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各专业学生的优秀作品在12月的校艺术节上进行展示交流。这样既激励了学生练习技能的积极性,又能从中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校内初赛结束后,学校与各专业教研组一起确定参赛项目,制订参赛计划,指派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集训

通过搭建校内竞赛平台,形成了普遍性、经常性的技能竞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技能竞赛由学校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建立了常态化的多形式、多专业、多层面技能竞赛的长效机制,使技能竞赛逐步成为全校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四、通过大赛增强学校的办学效应

随着竞赛范围的逐渐扩大,技能竞赛也逐渐覆盖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技能大赛为全体同学创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拓展视野、展示才华的平台。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呈现了众多个性化的参赛作品,充分展示了上海聋中职生的创意和才能。通过与健听人的同台竞技,同学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既发掘了自身的潜力,又看到了存在的差距,成为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最佳方式。而且技能大赛将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获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晋级的机会。我校学生还积极参加赛场外的互动展示与体验项目,无论是舞蹈、校园剧,还是创意作品展示,学生都用自己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他人尊重和称赞。通过多方面的展示,参与活动的学生不仅锻炼技能,还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变得更加自信。

职业技能大赛是一个风向标,随着竞赛的规范化、常态化、综合化,竞赛题目的取向必然要影响到学校日常教学内容的安排。因此,学校要深入研究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解析技能大赛的规程和内涵,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思想,重新审视对聋中职生的培养模式,在深入贯彻以必须、够用和实用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以突出专业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课程体系,以培养满足适合上海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以技能为主,凸显大众化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小众化特殊教育人才。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