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轶 刘杰
2018年3月上海市教委等八部门制订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编制并实施《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加强对随班就读课程教学的管理与指导”的要求。应要求,市教委教研室开展了“随班就读学校课程整体规划” 项目研究,其核心是指导学校整体设计随班就读学生学习经历;整体规划学校随班就读课程,为此需调查了解随班就读学校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基础、经验与问题。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旨在了解目前上海市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明确随班就读学校及教师需要怎样的支持和保障,从而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实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覆盖上海市16个区746 所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中小学校,其中小学322所,初中318所,九年一贯学校106所。参与调查的对象为随班就读学校分管领导、资源教师以及对随班就读学生开展语文、数学教学的学科教师。本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网络调查,分为分管领导问卷、资源教师问卷、学科教师问卷。调查一共收到4638份问卷,其中分管领导723份,资源教师379份,学科教师354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研涉及到课程规划、课程实施、教学管理与保障三个维度的36个问题,限于篇幅,我们将其中比较主要的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课程规划
在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求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内容方法的融合,也要求课程教学管理流程的融合,因此整合学校资源,整体设计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1.随班就读课程计划制订情况
《随班就读课程计划》能聚焦学校管理资源、促进学校整体思考、推动学校全面行动,有效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表1-1 学校随班就读课程计划的主要形式 (n=730)
调查领域 |
选项 |
频数 |
百分比 |
学校随班就读课程 计划的格式 |
有单列的随班就读课程计划 |
148 |
20.3% |
在普通课程计划中融入随班就读课 程计划 |
528 |
72.3% |
|
没有随班就读课程计划 |
54 |
7.4% |
表1-1可看出,已有90%以上的学校开始制订随班就读课程计划,其中20.3%的学校有单列的随班就读课程计划,72.3%的学校将随班就读课程计划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中,可见普通学校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有较高的课程意识。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生理或心理障碍有特殊的学习需求,为满足其需求要特别设计及设置普通教育课程方案中没有的课程,即特设课程。特设课程是随班就读学生发展潜能、补偿缺陷的重要支撑。
表1-2 学校为随班就读学生开设特设课程的情况(n=727)
调查领域 |
选项 |
频数 |
百分比 |
学校是否为随班就读学生特别设计课程 |
已设计 |
303 |
41.70% |
未设计 |
424 |
58.30% |
表1-2显示有41.7%的学校为随班就读学生开设了特设课程,还有58.30%的学校没有为随班就读学生特别设计课程,可见普通学校在制订随班就读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专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表1-3 学校制订随班就读课程计划的方式(n=311)
调查领域 |
选 项 |
频数 |
百分比 |
学校确定随班就读学生课程设置的工作方式 |
教研活动 |
260 |
83.60% |
管理层决策 |
175 |
56.27% |
|
IEP会议 |
72 |
23.15% |
|
家校协商 |
204 |
65.59% |
|
其他 |
26 |
8.36% |
从课程计划的制订方式来看,表1-3中显示已有83.60%的学校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制订课程计划;56.27%的学校以管理层决策的方式制订课程计划。作为学校层面的课程计划,其制订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的情况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基于学校课程计划,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依据。
表1-4 学校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情况(n=704)
调查领域 |
选 项 |
频数 |
百分比 |
学校是否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
制订 |
659 |
93.60% |
未制订 |
45 |
6.40% |
通过表1-4可看出,93.6%的学校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表明普通学校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形成一定的制度。
(二)课程与教学实施
1.集体教学中的课程与教学实施调整
调查显示93.12%的学校安排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63.1%的学校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课程有所调整。这些学校依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医学评估、日常观察、作业、学业评估等方面对其进行课程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形式如表2-1、表2-2所示。
表2-1 集体教学中课程与教学实施调整的内容
调查领域 |
选项 |
分管领导 (n=141) |
学科教师 (n=1191) |
||
频数 |
百分比 |
频数 |
百分比 |
||
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现有情况,您从哪些方面对普通课程进行了调整 |
调整教学目标 |
116 |
82.27% |
869 |
73% |
调整教学内容 |
115 |
81.56% |
845 |
71% |
|
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 |
94 |
66.67% |
708 |
59% |
|
调整教学实施形式(如走班、助教、小组教学、个别训练等) |
6 |
4.26% |
127 |
11% |
|
提供教学具支持 |
16 |
11.35% |
75 |
6% |
|
调整教学环境(座位安排、班级氛围) |
25 |
17.73% |
187 |
16% |
|
调整作业 |
91 |
64.54% |
736 |
62% |
|
调整评价或计分方式 |
67 |
47.52% |
388 |
33% |
|
其他 |
1 |
0.71% |
7 |
1% |
从表2-1可看出,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课程与教学实施调整的内容基本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作业方面予以调整,其次是对随班就读学生学业评价或普通试卷计分方式进行调整,17%左右的学校对教学环境予以调整,少数学校对教学实施形式进行调整,还有部分学校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具的支持。
调查领域 |
选项 |
频数 |
百分比 |
您对普通课程进行调整的方法 |
降低难度 |
1009 |
93.34% |
减少数量 |
812 |
75.12% |
|
内容替代(用低年级教学内容、实用性知识等替代) |
362 |
33.49% |
|
分解步骤 |
397 |
36.73% |
|
重新整合 |
210 |
19.43% |
|
其他 |
5 |
0.46% |
表2-2 集体教学中课程与教学实施调整的方法(n=1081)
从表2-2可见,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科调整,93.34%的学科教师是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75.12%的学科教师减少课程内容,36.73%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分解步骤,还有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只有0.46%的学科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不调整课程内容,而是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同伴辅助等方法对教学进行调整。
2.个别化教学的内容与实施方式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81.1%)已经为随班就读学生开设个别教学,且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参与个别化教学的比率均较高,其中包括学科教师(93.9%)、资源教师(44.1%)。在个别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侧重点不一样,其中学科教师主要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业辅导(语数等学科补救)、兴趣拓展课、校本课程;而资源教师主要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兴趣拓展课、学业辅导、补偿训练、发展性课程(见表2-3)。
表2-3 开展随班就读个别化教学的内容
调查领域 |
选项 |
资源教师(n=219) |
学科教师(n=2589) |
||
频数 |
百分比 |
频数 |
百分比 |
||
开展个别教学的内容 |
学业辅导(语数等学科补救) |
121 |
55.2% |
2461 |
95.1 % |
补偿训练(感知运动训练、定向行走、行为训练等) |
77 |
35.2% |
451 |
17.4% |
|
发展性课程 |
60 |
27.4% |
332 |
12.8% |
|
校本课程 |
55 |
25.1% |
497 |
19.2% |
|
兴趣拓展课 |
140 |
63.9% |
743 |
28.7% |
|
其他 |
9 |
4.1% |
62 |
2.4% |
|
在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方面,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的意见比较一致。他们均以学生需求、学业评估、教师特长等为主,特别是绝大多数的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均将学科的个别需要作为个别教学的首要依据(见表2-4)。
表2-4 个别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调查领域 |
选项 |
资源教师(n=206) |
学科教师(n=2235) |
||
频数 |
百分比 |
频数 |
百分比 |
||
个别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
教师个人专长 |
112 |
54.4% |
737 |
33% |
学校特色 |
67 |
32.5% |
523 |
23.4% |
|
学生需要 |
186 |
90.3% |
1992 |
89.1% |
|
学业评估(作业、作品、练习、测试) |
110 |
53.4% |
1519 |
68% |
|
医学评估 |
60 |
29.1% |
650 |
29.1% |
|
其他 |
57 |
27.7% |
|
||
表2-5表明,在教学内容的来源方面,学科教师的个别化教学内容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是现在教材(90.5%),而资源教师的教学内容的来源较为广泛和均衡,主要是现有教材(56.6%)、参考书籍(52.2%)、自编素材(40.4%)。
表2-5 个别化教学内容的来源
调查领域 |
选项 |
资源教师(n=198) |
学科教师(n=2174) |
||
频数 |
百分比 |
频数 |
百分比 |
||
个别教学的内容来源 |
现有教材 |
112 |
56.6% |
1968 |
90.5% |
改编教材 |
48 |
24.2% |
423 |
19.5% |
|
参考书籍 |
104 |
52.5% |
891 |
41.0% |
|
自编素材 |
80 |
40.4% |
468 |
21.5% |
|
其他 |
9 |
4.5% |
57 |
2.6% |
|
(三)管理保障
1.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
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95.62%)普通学校在随班就读管理中制定了相关制度。制度形式上主要是在普通课程实施管理制度中融入随班就读内容,也有一定比例的学校制定了专门的随班就读课程实施管理制度(20.11%);在随班就读课程实施管理内容主要包含在个别辅导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等教学的五环节(见表3-1)。
表3-1 随班就读课程实施管理的具体内容
调查领域 |
选项 |
分管领导 (n=99) |
资源教师 (n=91) |
学科教师 (n=1304) |
|||
频数 |
百分比 |
频数 |
百分比 |
频数 |
百分比 |
||
随班就读课程实施管理制度的内容 |
备课制度 |
53 |
53.53% |
50 |
54.95% |
820 |
62.88% |
上课制度 |
53 |
53.53% |
52 |
57.14% |
789 |
60.51% |
|
作业制度 |
43 |
43.43% |
36 |
39.56% |
782 |
59.97% |
|
个别辅导制度 |
65 |
65.66% |
70 |
76.92% |
993 |
76.15% |
|
学业评价制度 |
43 |
43.43% |
38 |
41.76% |
680 |
52.15% |
|
资源教室规章制度 |
34 |
34.34% |
47 |
51.65% |
201 |
15.41% |
|
资源教师职责 |
37 |
37.37% |
47 |
51.56% |
224 |
17.18% |
|
|
任课老师岗位职责 |
39 |
39.39% |
28 |
30.77% |
366 |
25.77% |
|
教研制度 |
48 |
48.48% |
23 |
25.27% |
129 |
9.89% |
|
不清楚 |
1 |
1.01% |
1 |
1.10% |
11 |
0.84% |
2.教学资源
调查发现,现在教学资源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种类日趋多样化,教师主观上利用合适资源开展随班就读课程设计和教学的意识增强,客观上利用资源的频率、人数也相应增加。校内的传统资源经改造得到了更好的利用,为随班就读专门设计的资源如资源教室、特设课程等资源在更多学校得以应用(见表3-2)。
表3-2 开展随班就读教学所利用的校内教学资源情况
调查领域 |
选项 |
分管领导 (n=69) |
资源教师 (n=63) |
学科教师 (n=3584) |
|||
频数 |
百分比 |
频数 |
百分比 |
频数 |
百分比 |
||
校内教学资源利用情况 |
专用教室资源 |
24 |
40.00% |
25 |
39.68% |
1729 |
48.24% |
图书馆资源 |
26 |
43.33% |
26 |
41.27% |
1719 |
47.96% |
|
资源教室资源 |
19 |
31.67% |
31 |
49.21% |
1487 |
41.49% |
|
自制教学具资源 |
18 |
30.00% |
1 |
1.59% |
374 |
10.44% |
|
校本课程资源 |
13 |
21.67% |
18 |
28.57% |
563 |
15.71% |
|
体育设施设备 |
12 |
20.00% |
12 |
19.05% |
1520 |
42.41% |
|
其他 |
13 |
21.67% |
5 |
7.94% |
183 |
5.11% |
四、结论与建议
(一)课程计划
普通学校对开展随班就读开始有课程意识,能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整体设计随班就读学生的课程。学校通过教研活动、决策层会议、个别化教育会议、家校沟通等多种方式制订课程计划,且学科教师知晓度高,资源教师参与度高,有些学校能依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特设课程,这表明随班就读课程与教学向内涵发展的良好开端。
调查发现专业性不够、针对性不强是目前随班就读课程计划普遍存在的问题,普通课程的调整比较随意,特设课程的设置与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关联性不强。学校能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但是在制订过程中与课程计划的结合度不够。
建议:建立学校课程计划编制小组,由学校行政领导、资源教师、学科教师等一起参与制订。开展多元评估,整体分析,让特设课程最大限度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目前普通课程学习的实际能力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推进普通课程的调整。在随班就读课程计划的统领下制订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二)课程与教学实施
1.集体教学
调查结果表明,在集体教学中,学科教师以普通班级课程为基础,利用简化、替代、补救等方式进行课程调整;各校常采取单独命题、放宽评分标准、加时等形式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学科成绩考核调整,并采取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学业成绩考核。调查也发现一些问题,诸如,在集体教学中资源教师担任助教的比例较低,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资源教师的学科背景与担任助教的学科不符,协同教学的意识与认识还没有形成等。
建议:加强对资源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资源教师在集体教学的参与与指导。继续深入推进随班就读集体教学课程调整的相关实践与研究,归纳和提炼科学有效的课程调整方式和方法。
2.个别教学
目前大多数普通学校(81.1%)均已为随班就读学生开设个别教学,且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个别教学计划比率均较高。但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仍有一定比例的普通学校(19.9%)尚未对随班生开设个别化教学;资源教师在个别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过多关注于兴趣拓展(63.9%),而忽视了学业辅导和补偿训练内容;目前在为随班生开设个别教学的学校中,超过60%资源教师、学科教师承担个别教学的周课时数少于2节。
建议:继续加强特教分管领导、资源教师、学科教师的相关培训,明确各自角色的职责,更好开展自己的工作。加强对资源教师个别教学课程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个别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周课时数的安排。继续开展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个别教学能力相关培训,特别是提高资源教师专业水平能力。
3.教学管理与保障
1.随班就读教学管理
随班就读学校已普遍建立起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有相应的要求,虽然区域、学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但已经具备进一步规范的基础。调查也发现,制度体系仍不完整,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仍存在不少缺陷。
建议:继续深入完善随班就读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细化管理内容,强化执行与监督。增强分管领导、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确各类参与人员职责分工。
2.教学资源
调查发现,现在教学资源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种类日趋多样化,教师主观上利用合适资源开展随班就读课程设计和教学的意识增强,客观上利用资源的频率、人数也相应增加。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资源利用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资源教室、特设课程科学的设计、安排、利用的水平有待提高,利用率有待增加,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开发或改造利用的教学资源数量相当少。
建议:普及资源教室建设,为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硬件资源建设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结合,形成一定的标准,在随班就读学校推广应用。整合全市力量,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资源进行集体攻关,形成随班就读学校可以借鉴利用的专业资源。尤其对特设课程资源的建设,要针对不同残疾种类特殊儿童的核心障碍,形成干预课程的指导性意见和具体内容要求框架。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