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庆
当学校把感知运动训练课排进班级课表,并让我承担这门课的教学时,我心里不免忐忑,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应该怎么上?面对这些问题,我开始了研究和实践。
一、研读课程方案与标准,提升对课程的理解
虽然感知运动训练课对我们来说是一门陌生的课程,但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运动训练几乎伴随着智障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从法国医生伊塔德对维克托的训练,到蒙特梭利教育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内容方法中,都可以看到对感知运动训练的重视。
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把教育训练内容分为三个大的领域,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算,其中活动训练在低年级段占比最高,且内容主要分为“感知环境、身体活动”,可以直接对应现在的感知运动训练课程。
到2005年,《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上海课程方案》),已经明确把“补偿性课程”单列为一大类,下面还分为感知运动训练、言语沟通训练、行为训练等。2009年《上海课程方案》颁布了试行稿,同时颁布了《上海市辅读学校感知运动训练课程指南(征求意见稿)》,这是补偿性课程中第一个发布的课程指南,到2014年已经陆续出齐了上述三门补偿性课程指南。
在2007年国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国家课程方案》)中,在选择性课程里有一门“康复训练”,2016年配套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台。国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康复训练课程标准》)中,课程分为动作训练、感知觉训练、沟通与交往训练、情绪与行为训练四个领域。
经过专家解读、自己学习感悟,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来看,上海的“补偿性课程”与国家的“康复训练”是高度重合的。补偿性课程分为三个科目,“感知运动训练”对应“康复训练”的前两个领域“动作训练、感知觉训练”,“言语沟通训练”对应“沟通与交往训练”,“行为训练”对应“情绪与行为训练”。相比较而言上海的补偿性课程分为三个科目,通过“课程指南”给出的训练目标与内容要较国家《康复训练课程标准》更多更详细。
从内涵和外延上来定义比较“补偿”和“康复”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有专家认为“康复的概念包含的内容比补偿大而广,多指包括医疗、心理、教育、社会、职业等多方面的综合康复”(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但我们在实践中研究认为,“康复”更多属于医学的概念,“补偿”更多属于教育学的概念,而“支持”则属于社会学的概念。从课程角度出发,上海课程方案把它命名为“补偿性课程”还是比较确切的。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现有的中国国情下,康复医学不发达,康复专业人才和康复专业机构缺乏,培智学校教师通过补偿性课程承担起发达国家可能是通过专业服务支持来实现的康复训练工作。落实医教结合,要通过教师们主动学习并整合有关的医疗、心理、教育等多方面的康复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这项工作。因而,学校针对中重度残障学生普遍在感知运动方面存在障碍的状况,把感知运动训练排进课表,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二、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视觉与听觉能力后,才能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而现在我校的低年级学生缺乏有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不会听,不会看。感知运动训练首先要从视觉和听觉训练开始,但如何开始呢?
1.为感知运动训练寻找合适的活动载体
感知运动训练课难上,难就难在,虽然有了课程标准和指南,可以制订教学目标,但还是缺乏教学内容。就视觉训练而言,第一条训练内容“能对各种视觉刺激有反应”,其实还是目标。生活中的视觉刺激无所不在,感知体验无所不在,人张开眼睛就在看,怎样把视觉训练变成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寻找活动载体,切入视觉训练?对我们来说都极具挑战。把训练渗透在活动中,或许是有效的方式之一。比如我们设计的游戏“有趣的点”,通过媒体制作点变大变小,变颜色,以及四处运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评估学生对视觉刺激的反应,尝试进行视觉训练学习。当学生的视觉注意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步向着第二条目标“能追视眼前移动的人或物品”前进。我们又借用“找不同”“走迷宫”等视觉小游戏,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只要做个有心人,日常中很多小游戏,生活中很多材料都可以在训练中使用。如滚动的球,飞扬的泡泡都可以成为训练视觉追踪的材料,滚球、吹泡泡都可以成为感知运动训练课的活动。
但这样一来,感知运动训练课往往会上得不伦不类,但我们认为感知运动训练不是常规的学术型课程,而是活动类课程,与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有不少交叉重合之处,也是课程性质决定的,只要坚持把握好课程目标与要求,以此制订自己的教学目标,各种活动都可以是感知运动训练的载体。
2.把康复训练变成快乐课堂
康复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发展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因而课程首先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必须是集体的、合作的、快乐的、互动的,学生才能投入,才能主动成长。
(1)活动情境化
创设活动的情境,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激发儿童的积极性,使他们活跃起来。如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排队,形成“小火车”,进行走、跑、跳,爬、钻等各种活动,利用器材还可以跳羊角球,钻过山洞,走过独木桥,绕过树林等,学生之间有示范模仿学习的机会;又如组织趴地推球活动,在目标处设计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让学生把球推进去,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再如布袋游戏中,老师示范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等。这些活动借助感统的器材,利用环境,创设情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增加各种感知体验,并提高自身的身体活动能力。
(2)环境艺术化
在国外艺术治疗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临床干预手段,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方面完整的经验。但可以在感知运动训练中借鉴绘画治疗与音乐治疗的原则、方法。如,大多数儿童对节奏明快的音乐比较敏感,教师就在课堂中选择这些音乐作为背景,可以有效地调动和调整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游戏活动中并配合训练。又如,大多数儿童都喜欢色彩鲜艳的画面,在视觉训练时,选择的图片素材也遵循学生的喜好,能有效地改善儿童的注意力。把艺术治疗的一些原则融入感知运动课堂训练中,使课堂环境活动增加艺术性和治疗性,让学生在放松的、喜欢的环境中动手动脑,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3)要领儿歌化
特殊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普遍存在障碍,教师的课堂讲授对他们来说往往是枯燥乏味,而且很难懂。因此讲授动作要领、教学要求时,要抓住关键词,并编成琅琅上口、节奏性和趣味性强的儿歌,一方面可以增强儿童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听觉训练的素材。一般情况下三个字的儿歌,节奏强,句长短,有利于智障儿童掌握,如“小白兔,蹦蹦跳”可以在很多跳跃的活动中运用。“两只脚,一起跳;蹲下来,往上跳”,学生可以从开始的一边听老师念儿歌一边跳,到后来自己念儿歌提示自己跳。在念儿歌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并能自我监测动作的完成度。
(4)语言丰富化
由于特殊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弱,注意力不足,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与理解能力,学会使用表情语、手势语与身体语言,使课堂语言有表现力、吸引力,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训练中去。如,开启活动时,可以用夸张的语调说:“火车出发啦!”带领学生投入活动。当学生在活动中大汗淋淋时,又可以提示“火车到站了,我们下车休息吧!”并辅以动作指示休息处,让学生体会开车出发、停车到站等生活场景。在训练过程中,只要教师的语言丰富、语气生动、语调亲切,儿童定会兴趣盎然,主动参与。
(5)器材形象化
玩具是幼儿的最爱,智障儿童也不例外。学校里有很多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和兴趣,学生看到它,就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可是长久会有审美疲劳,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器材形象化、游戏化,并围绕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如常见的滑板,教师将它变成“碰碰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将滑板变成“小船”,智障儿童俯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自由滑行;将滑板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掌来旋转滑板;还将滑板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学生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同伴一同前进;还可将滑板变成“小推车”等等。这些既是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的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感知运动训练中,可对各种器材的使用进行大胆创新和想象,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改善其注意力。
3.帮助学生提升生活及学习的能力
感知运动训练是康复训练中最初级的课程,是为其他一切课程打基础,教师要在课程中提高学生感觉的敏锐性与准确性,增强动作的协调性与正确性,最终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学习能力。
(1)体验与积累经验
感知和运动本身就建立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围绕着学生的体验过程,最终积累形成较稳定的感知觉经验。因此,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活动组织围绕着感觉体验积累。如触觉体验,包括手指触摸,也包括身体触觉;嗅觉体验,可以用教学具,也可以用生活中的各种食物等;味觉体验也如是。在感觉体验的同时,要加强基本认知教学,为这些感觉正确命名,让学生知道这是酸的,那是甜的……训练中要明确感知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在积累感知觉体验的同时,把它内化成为认知经验,感知为认知打下基础,也即为生活与学习打下基础。
(2)示范与学习模仿
模仿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也可以说是一切学习的开始。示范与模仿,也是感知运动训练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助教示范—学生模仿,视频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示范—学生模仿等多种形式。对最基本的模仿有困难的儿童,还应该增加肢体辅助等手段帮助其学习。模仿是儿童早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会模仿,是感知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上是我在感知运动教学中,研读“课程标准”与“课程指南”,并在教学中实践探索,积累的一些经验,希望能为今后的探索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单位:宝山区培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