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聋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五个抓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梅次开

 

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加强聋校教育教学的管理。

加强管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基层聋校,即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面的管理者的共同职责。

加强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它的目的与实质,通俗地说,就是聋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成为聋教育的专家、行家,不仅考虑办起了多少聋校,而且考虑办好了多少聋校:就是使聋生不仅有受教育的机会,而且能够享受到优等的教育;就是通过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聋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使聋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笔者在学习与实践中认识到,以下五个抓是有利于聋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

一、抓理论、观念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

目前我国聋教育界业务工作的理论、观念的现状究竟怎样?是活跃,还是混乱;是丰富,还是贫乏;见仁见智,很难定论。过去的东西,外来的东西,纷繁复杂,碰撞搅缠。但总之,人们在勉力思考,寻觅探究。

抓理论、观念,主要是抓学习与研讨。可以通过读书会、研讨会及文章争鸣等形式,结合课程计划、学科大纲,结合实际工作来确立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理念与认识。在这中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原则将仍是有益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另外可能还有个“不唯外”的问题,即既要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外国好的东西,又不唯外国理念是从。提倡独立思考和实践验证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二、抓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具体指导,总结经验,样板引路,是加强管理的基本任务与方法之一。

怀着同样的爱心,向着造福聋生的共同目标,我国聋教育界广大同仁进行着各自不懈的探索。

1998年起,经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香港英华渔人协会会同有关教育部门协商,选定广州聋校、南京聋校、上海闵行区启音学校、北京第一聋校、武汉第二聋校五所学校为聋人教育改革试验学校。这项实验从对校长、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反复培训入手,在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充实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有益的探索。以聋生听力补偿情况强化口语教学,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评估等方面的改革。

近年来,在一些基金会的资助下,天津、南京、昆明、合肥等地的聋校进行了“聋儿双语教学”实验研究。一些外国专家参与了指导。双语教育主张以聋人手语为母语,以汉语书面语为第二语言,并借助第一语言,通过阅读写作来发展提高书面语能力,同时也发展口语看话能力。

除了上述两类实验学校外,还有大批的聋校都在现行的《课程计划》框架内进行着具有各自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显然,在怎样育残成才,怎样造福聋生,怎样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认识与做法存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能否牵头,会同教育科研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督导、评估,看看究竟实验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果与经验。各实验学校也可在上级的关心与专家指导下,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可深入本地聋校,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拿出各地自己的样板。怎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中国特色的模式、经验及具体样版实在是太重要了。这是加强聋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与任务。

三、抓课程方案

认真搞好课程方案的制定工作,对规范聋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经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计委等九个部门《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十五’期间,要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新的课程方案的制定工作。新的课程方案要坚持以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要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坚持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个别化教学等有效的教学实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聋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制订和相关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它将为加强聋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新的课程方案要继往开来,要体现我国聋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要积极、慎重地对待,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同时,也应看到,研究、探讨、制定新课程方案的过程,正是交流经验、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准的过程。这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聋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与任务。

另外,还应看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不小,因此国家制定的聋校课程方案必须有一定的弹性,给各地留有发挥的余地。各地区各聋校都需要设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地区(校本)课程。在贯彻国家课程方案的前提下,完善本地区(本校)课程的实施方案,使教育教学工作有地区(校)特色、有标准地进行。

四、抓“自我加压”

何文明先生在发表于《现代特殊教育》20031月期的《提高质量:新世纪特教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文中谈到:

“制约特殊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主要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质量监控体系。特教学校由于数量比较少,在本市本地缺乏横向比较,没有竞争压力,加上有些主管部门管理不严,要求不高,从领导到教师均缺乏紧迫感。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站在国民教育的高度,切实加强特教学校管理,不断提出发展新要求,同时制定出特教学校的评估方法,加强对特教学校的督导评估,不要让特教学校的教学业务总是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另一方面特教学校自身要提高认识,树立质量观和人才观,按照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自我加压,建立健全包括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评估等学校内部质量管理的监控体系,定性与定量结合,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只有牵住质量监控这个‘牛鼻子’,学校教育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我认为上述分析是切合实际的,这里提到的“自我加压”具有积极意义。应该看到,随着形势发展,“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已经并将加剧改变,“缺乏紧迫感”的状况终将成为历史。聋校的领导与教师“自我加压”,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从“等、靠、要”及“消极被管”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成为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支持、主动参与的力量,从而产生巨大的创造性绩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个积极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无疑将大大有利于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际上,长期以来,我国广大聋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爱生,勤恳工作,先进人物层出不穷。通过加强与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在不断“自我加压”的过程中,聋教育工作者优良的师德一定会更加发扬光大,教育教学的管理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抓交流、合作

鉴于聋校数量较少,在本市本地缺乏横向比较等特点,除了坚持搞好本地区几所聋校的联系外,还应该开展与加强各地区聋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继续巩固、扩大海内外聋校的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比较,相互促进。这是聋校宏观管理上的一个特殊性表现。

拿聋高中阶段教育来说,已经有了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全国协作网络。在全国特教研究会职教部协调下,坚持开展交流、研讨、合作研究,取得了促进事业发展,促进各校发展的可喜效果。在新的形势下,聋高中阶段学校还应深化与扩大交流,在学科领域,在教师与学生的层面,加强接触交流。例如听课,交流教学方法,专题研讨以及作品、作业、试卷的交换,开展一些学科竞赛,师生联谊活动等等。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聋高等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可开展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在加强各地聋校的交流与合作上,更能开辟出新天地。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管理者、热心人的组织、协调。

各级聋教育管理者确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发扬深入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聋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聋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