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华
随着聋儿早期康复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聋儿受益于早期的听力言语训练,基本做到了“能听会说”。但是,大多数聋儿或多或少存在着用声不当现象,以致于出现功能性发声亢进或功能性发声低下。
“咀嚼法”是通过夸张的动作来进行构音器官的放松训练,有效地缓解患者发声及构音肌群的紧张,同时使呼气和声带张力维持平衡,使发音器官功能协调一致,以改善发声状况,促进构音和发声训练。“咀嚼法”是治疗功能性嗓音言语疾病和功能性发音亢进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发声紧张的患者。为了了解“咀嚼法”在聋儿言语矫治中的作用,我们选择了一名发声障碍较为严重的聋儿,在每天的活动中安排了大量的咀嚼训练,以期能改善他的发声状况,探索“咀嚼法”在聋儿言语矫治中的使用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初步的效果评价。
一.病例报告
患儿 男 1999年10月出生,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左右耳的平均听力损失分别为92dB和98dB,两岁半开始配戴助听器,希一内学习能力评估为103分。该聋儿性格活泼好动,非常有个性,但无任何语言能力,常常不自觉的滴口水,嘴唇紧张,伴有咂唇声,嘴巴也张不大,口腔各方面功能较弱。患儿2002年9月开始接受言语训练,2003年5月至2003年7月,使用上海泰亿格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咀嚼器、配套卡片及咀嚼法软件,在对他进行两个月正常听力言语训练的同时,大量使用咀嚼法训练,每天6次, 每次约15分钟
;随时随地运用咀嚼器,有意识按下列程序咀嚼:
1 随意咀嚼:聋儿对着一面镜子,张大嘴,大幅度地咀嚼。
2 有意识的咀嚼:选择节奏明显,较柔和的音乐,嘴唇运动频率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的咀嚼。
3 伴随单音的咀嚼:在咀嚼的同时,发汉语拼音单韵母
“a、i、u”音…… ,或者发数字“1、2、3……”音。
4 伴随舌位运动的咀嚼:频率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的咀嚼,同时发音。
上下运动:u——a,a——u……
前后运动:i——u,u——i……
圆唇与不圆唇运动:e——o,o——e……
5 伴随说单词或词组的咀嚼:娃娃、娃娃的积木……
二.结果
训练前后患儿滴口水现象改善情况见图一
图一:滴口水现象变化
说明:(1)A1是聋儿不会吸口水;
A2是聋儿学会吸口水;
A3是聋儿会有意识的吸口水;
A4是聋儿偶尔有淌口水现象;
A5是聋儿基本不淌口水。
(2)图一中的天数并不是一个绝对值,是聋儿在训练中逐步发展的一个稳定期。
从图一可以看出:在运用咀嚼法之前,聋儿由于口腔功能障碍,不会吸口水,流口水现象非常严重。我们曾经让他咀嚼一些较硬的食物,加强小肌肉动作的训练,但仍无改善。为此,我们加入了咀嚼法训练。在训练初期10天,聋儿流口水的现象更加严重,常常会湿透下颌部的衣服。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聋儿较快学会了吸口水,至40天时,基本不流口水了,口腔功能趋于正常。
训练后患儿唇部紧张改善情况见图二
图二:训练后唇部紧张情况变化
说明:(1)B1是聋儿习惯性抿唇,伴有咂唇声;
B2是聋儿经常性有咂唇声;
B3是借助咀嚼器,偶尔有咂唇声;
B4是借助咀嚼器,无咂唇声;
B5是唇部较松弛,基本无咂唇声。
(2)同一中的说明(2)
从图二可以看出,在接受言语训练初期,聋儿的嘴唇非常紧张,发音伴有“叭叭”的咂唇声。在运用咀嚼器的初期,聋儿还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为此,我们在其口腔内运用两个咀嚼器开展训练,在情况得到缓解之后,运用一个咀嚼器也能达到同样效果。尽管在训练较长时间后,聋儿还要依靠咀嚼器,但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55天的咀嚼训练之后,聋儿已基本无咂唇声,能较自然地发出一些双唇音。
训练后患儿颌部运动幅度和运动频率情况见图三
图三:训练后颌部运动程度变化
说明:(1)C1是聋儿嘴唇开口度小而慢
C2是聋儿嘴唇开口度有所增大,频率有所加快
C3是聋儿嘴唇开口度较大,频率较快
C4是聋儿嘴唇的运动接近正常
(2)同表1中的说明2
从图三看出,训练之前,该聋儿嘴唇的运动功能很差,嘴巴开口度小,运动频率很慢,因而导致说话时口型无变化,口齿混淆不清。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聋儿嘴唇的紧张度得到了缓解,嘴唇运动趋于正常,口型模仿能力也增强了,发音清晰度有所提高。
三.讨论
“咀嚼法”是一种全新的训练方法。在使用时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强度,不能孤立进行,必须和发音训练、重读训练等有机结合,融会贯通。除了强调频率和幅度之外,还必须加入舌位的运动,使嘴唇和舌头的运动协调一致。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减小咀嚼的幅度,恢复颌部的正常运动。
聋儿一般都存在构音障碍,只是个体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程度不一样。除了本文所描述的现象,对于硬起音、高音调等发声紧张情况,“咀嚼法”也是一种很有益的矫治方法。
(作者单位:闵行区启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