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银林
2004年7月,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本市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青浦区也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青浦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特殊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跟不上普通教育,势必影响我区教育的均衡和现代化的整体水平。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水平也是当地政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把自身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与青浦经济社会以及教育整体发展的要求紧密联系起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几年来,我们的思考与实践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从青浦特殊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注重内涵发展,建设市郊一流初职校。
一、确立目标谋发展
我们从21世纪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去认识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的使命,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根据青浦地区经济社会以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坐标,新定位,从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确立我校的办学思想,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特殊教育暂行规程》为依据,立足特教,依托普教、职教,紧紧围绕“学做人、学文化、学技术”,在提高特殊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上,发掘其潜能,对其重点进行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使其在学校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最终成为服务社会的合格的建设者。
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尚有较多方面处于弱势,但是只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把挑战看作机遇,用与时俱进的目光、思路和办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定能化弱为强。“九五”末,我校遇到了一个极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市聋校进行设点布局调整,我区的聋哑学生将全部归到闵行启音学校就读,我区的特殊教育将以弱智教育为主。我们意识到这是我校争取发展的契机,我们迅速确立了“以作为换地位、以素质树形象、以业绩显才华、以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思路。1999年秋季,我校由教育局、民政局、劳动局、残联联合发文:由当时的聋哑学校改转成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初职学生由当时的28人到现在的130人左右,2002年9月,学校又与青浦职业学校(原朱家角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办了中职班,开创了我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如今,我校又遇到了古镇开发动迁,这对于我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和学校现代化的建设又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克服困难求发展
发展既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也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必须辩证地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发展在给学校和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将伴随着困难和压力,跨越发展的困难和压力将会更大。“发展是硬道理”,我们既然已经非常荣幸地承担了历史使命,就要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把挑战和困难看作是历史给予的机遇,把压力转变成发展的动力。“九五”期间,面对争创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校,我们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所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基础差,有些还伴随行为问题,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认识到差距本身就是历史给予的机遇,就是发展的动力,就是未来的成就。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为了帮助学生,老师们放弃了大量休息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耐心地帮助、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逐步恢复自信,发展个性,舒展自我。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不良行为得到了纠正,不健康心理得到了矫治,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已毕业的三届学生,95%获得了初中毕业证书,90%的学生获得了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中式烹饪、中式面点、缝纫等专业的等级证书。45%的同学找到了工作,25%的同学升入了与青浦职业学校联办的中职班学习,其中4名同学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初的差距如今都已成为业绩。今年,学校还被评为上海市绿化合格单位和青浦区教育系统德育先进集体。
“十五”期间,我校建设发展的定位是:继续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实效、追求创新”的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我校内涵为发展方向,以创建上海市特殊教育示范校、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为目标,实现办学观念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手段信息化,把我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上海市郊一流初职校。目前,我校全体师生正在这个规划、目标和愿望的激励下,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实现更高的理想。
三、科研兴校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科研兴校是建设一流学校的战略方针。教科研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注重过程的扎实,成果的物化。课题研究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科研兴校的物化载体之一。规范的课题研究可以激活创新的思维,增强科研兴校的意识,激发教科研的热情,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可以锻炼培养教科研骨干,有效地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由经验型走向研究型;还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建立确保教科研健康有效地开展的机制,使教科研真正成为学校提升内涵的动力。1999年,我校开始用个别化教育这一先进理念,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初职教育课堂教育模式。2001年,《分层递进教学在初等职校的实践与研究》被列为市级研究课题,2003年10月圆满结题,荣获了上海市青年教师课题成果鉴定二等奖,成果之一的校本教材(包括语、数、英、烹饪、面点等22册)也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编辑成册。几年来,我校教师的论文有的在《上海教学研究》、《特殊教育》、《青浦教育》等杂志上发表,其中《农村轻度智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2002年海峡两岸特殊教育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近三年中,我们开设各类教学观摩、研究、示范课120节,前来观摩的学校不仅有区内的、市内的,还有江苏等地的兄弟学校。学校现有立项的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2个,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综合办学效益的提高。
教科研要围绕学校争创一流的目标,着眼于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我们通过个别化教育、“分层递进、分类指导”等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我们每学年举行一次“学生学练展示活动”和一届校教学节,既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目前,我校一方面以现代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为指导,以现有的校本课程研究为载体,以灵活的评价方法为抓手,指导教师通过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效能。另一方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真正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
四、建章立制保发展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机制。机制是一种隐性的控制力,它以满足优势需要为目的。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在系统、整合的观点指导下建立机制,才能实现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宗旨: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校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有利于建设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有利于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形成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
几年来,我校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原则,按照“形成理念、建立机制、建设队伍”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层级负责、民主监督、德法并举”的管理机制。现已建立激励制约奖惩机制、德法并济教育机制、校务公开民主监督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建立为学校争创一流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寻找差距,自我加压,不断追求,勇攀新高,争创一流,努力跻身本市乃至全国特殊教育先进的行列。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初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