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日益重视,如今国内不少地方纷纷建立了对各类残疾学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殊中职校)。要想对残疾学生实施的中等职业教育真正取得成效,则需要大力促进特殊中职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才能有效促进特殊中职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认为借助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不失为一条捷径。
目前我国各省普遍建立了省、区、县、校四级教研网(上海市则为市、区、校三级)。本文中的“普特教研员”是指区(县)级以上的普通教育的学科教研员(以下简称学科教研员)和特殊教育的教研员(以下简称特教教研员)。
一、教研员的职能
相比国外而言,教研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在不同的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由于教育理念、教育任务不同,教研员的职能也会进行相应调整。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为此,作为各中小学教研机构主要成员的教研员,其职责也已“从原先的教学管理为主的职责转变为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等职能,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教研员还需承担对教师的培训,以达到课程改革效能的最优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段和学科特点对普通教育的教研员进行了细分,如小学语文教研员、初中数学教研员、高中美术教研员等,而后由各学段的学科教研员分别承担对区域内本学段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等职能。由于特殊教育起步较晚且特殊教育学校(班)的数量较少,因而当前特殊教育的教研员尚未按学段和学科来细分,而是通常配置一至二名人员(特教教研员)来承担对区域内所有特教学校(有的还包括随班就读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等职能。
二、借助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的必要性
特殊中职校要想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借助普特教研员的联合指导非常有必要,原因如下。
其一,可满足特殊中职教师提升其特教理论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特教教研员通常对特殊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具有较深的研究,对各类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及认知水平等了然于心。而特殊中职校教师虽然大都进行过特教上岗证的培训,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需要得到特教教研员的指导,以进一步掌握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切实运用到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去。
其二,可满足特殊中职教师提升其学科本体知识与技能的需求。相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而言,特殊中职校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常实行的是分科教学,课程门类多——除了开设如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科学等公共基础课外,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专业课,如烹饪专业的中式面点、西式面点、中式烹调等,工艺美术专业的素描、水粉、中国画、基础图案、平面设计等。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更具专业性,特教教研员不可能做到门门都精通,因此在提高特殊中职教师学科本体知识与技能方面,需要普通教育的不同学科的教研员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借助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的策略
特殊中职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借助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什么?同时又该如何开展联合指导?对于这些问题,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聋青技校)近些年来进行过一些探索。
(一)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的内容
从有利于促进特殊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根据特殊中职校开设的课程,分别解读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编制了九年义务教育段盲、聋、培智学校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而特殊中职校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尚未编制。对于特殊中职教师而言,需要通过特教教研员的解读来了解九年义务教育段特教学校对应学科的课程标准,以便做好各类残疾学生初高中学习的衔接工作。与此同时,在国家教育部尚未编制出台特殊中职校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情况下,特殊中职校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从残疾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出发,参考的是普通中职校、普通中小学的课程标准。因此,需要普通教育的相应学段与学科的教研员加以解读,使特殊中职校教师对本学科的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做到真正理解。
其二,指导特殊中职教师选编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的教材与练习等。由于目前国家教育部尚未编写特殊中职校各学科的教材,因此特殊中职校在办学过程中大都借鉴的是普通中职校和普通中小学的教材。而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水平又决定了特殊中职校不可能完全照搬普通中职校与普通中小学的教材,因此需要特殊中职校各学科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合的教材与练习等。在此过程中,无疑需要得到普特教研员的联合指导。
其三,指导特殊中职教师上好“家常式”公开课。特殊中职校的办学质量好不好,归根到底取决于每位教师“家常式”的课堂教学质量高不高。要想切实提高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质量,特殊中职校可以以上好“家常式”公开课为抓手,邀请普特教研员来校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的形式
特殊中职校邀请普特教研员来校联合指导,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其一,专题讲座。特殊中职校可邀请普特教研员来校就校内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答疑解惑。如结合适合的案例,给特殊中职教师作题为“怎样撰写学情分析” “怎样写教学过程设计”“怎样说课”“怎样听课与评课”“怎样写教学反思”等辅导报告。
其二,教研活动。对各学科教研组及教师而言,如果说普特教研员“专题讲座”是共性化联合指导的话,那么“教研活动”则是个性化的联合指导。特殊中职校可以以学科教研组与学科教师为指导对象,邀请相应的普特教研员来校联合指导该学科教研组教师对教材与练习的选编以及“四课”活动。由于“四课”活动是聋青技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为此下文拟展开来予以阐述。
聋青技校近些年来围绕课堂教学,坚持开展以“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为内容的活动,简称“四课”活动。这里的“备课”是指上课者在听取组内教师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的备课。“听课”主要是诊断式听课。“说课”是课前说课,主要是上课者向听课者介绍本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等内容。“评课”是指集中讨论式评课。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开两节“家常式”公开课——一节教研组层面的组内公开课和一节校级层面的公开课。下面以校级层面的公开课为例简要阐述其做法。
开学初,学校布置学期工作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安排校级公开课周,开课时教导处通过调课尽量将组内开课老师的课安排在同一天内进行,以便请市区特教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员(与所开课的学科一致)集中一天一起来校听课指导。开课前,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对开课老师已撰写好的说课稿、教学设计进行商讨,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而后将修改稿在开课前交给市区特教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员。开课时,开课教师先向市区特教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员及其他听课教师进行课前说课,而后上课;市区特教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员以及校内其他教师一起听课;校电教中心的老师进行全程录像。评课时,开课老师先简要汇报自己的教后感受(即教学反思),市区特教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员以及组内教师对开课者的说课、教学设计、上课等进行评析。“四课”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将开课教师“家常式”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上课的录像、说课和评课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传送到学校校园数字管理平台上,以供教师平时浏览学习。
四、借助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的意义
特殊中职校借助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普特教研员的联合指导,不仅给特殊中职教师带来了该领域的最新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使得特殊中职教师提升了特殊教育和学科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尤其是特教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员在对开课教师的说课、教学设计、上课等进行“多对一”精准评析的过程中,让开课教师知道了自己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反思与专业发展,使得一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快速提升,屡屡在区、市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比赛中获奖。
(二)推动学校学科建设
由于特教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员本身都是特殊教育领域和学科教学领域的专家,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因而他们的联合指导非常接“地气”,有力地推动了特殊中职校的学科建设,使得各学科教师不仅平时扎实教学,而且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积极选编既适合残疾学生学习又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与配套练习,使得学校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分别适合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等学生学习的特殊中职校课程与教材体系。
总之,借助普特教研员联合指导是促进特殊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但是,特殊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校坚持以师为本,进行锲而不舍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上海市鹤琴职业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