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日”访视障大学生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呼琼霞  马珍珍

 

20049月,华东师范大学首次迎来了4名特殊的学子——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作为本市高等融合特殊教育的一个试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从此开始了它崭新的征程。这四名视障学生将与新入学的健全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学习、同一个寝室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走完四年的大学历程。转眼间,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在助残日来临之际,笔者走访了三名视障大学生,聆听了他们的心声。

感怀母校

高锋(全盲生):我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进了盲校后,老师发现我音乐潜能,便对我进行了声乐的指导,并让我参加校合唱团。那时候我胆子很小,人一多我就不敢唱,老师亲切的安慰我,不断地鼓励我,还给我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让我当合唱团的领唱,慢慢地我就不怯场了。为了更好地培养我的乐感,还专门找人教我萨克斯。今年我获得了校园十大歌手华师大赛区第二名,中外歌曲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这和盲校老师的启蒙与培养是分不开的。

张凌(低视生):盲校是小班化教学,老师对每位同学都很了解,能较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我以前的学习习惯不好,每天一回家就打游戏,作业都是第二天早上到学校补做。班主任老师很细心,她发现这种情况后,和我谈心,让我合理的安排时间并要提高作业的质量。还经常和我的父母联系,让他们督促我的学习。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我不再迷恋游戏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高考时我数学考了139分的好成绩,这里面包含了很多老师的心血。谢谢老师!

胡亚琴(全盲生):盲校的教师敬业爱生,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学校通过与大学生联谊等活动,努力缩短我们与正常学生的距离,老师及时地指出我们的不妥的行为,并教我们如何和别人交流。这对我们以后的待人接物非常有帮助。

情系师大

高锋:学院为我们准备了专门的教材、专用教室、汉字盲文转换机等,还有很多志愿者,帮助我们补课,整理笔记,为我们带路,同学也非常接纳我们。辅导员老师对我们很亲切,很关心我们,鼓励我们和同学、老师积极的交流,并及时将我们的想法和需求向学校汇报,将相关的处理意见告诉我们,成为我们和学校沟通交流的纽带,帮助我们和学校师生更好的相互理解、彼此支持。

张凌:大学里的氛围非常好,老师对我们很关心,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很喜欢大学的生活。学院里专门成立了助盲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们经常邀请我们一起踢足球。也经常带着我们一起去听学校的讲座。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我们还参加了各自喜欢的社团,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我们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

胡亚琴:学院的老师对我们很热情,很让我们感动。老师常常主动帮助我们,专门去北京买了盲文打印机,帮我们输入课文。还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设置了课程。在学习上,我们得到了班级同学、学导以及系里老师的帮助。班级每天安排同学轮流帮我们整理笔记,班里的同学在课余时都会到学习室帮助我们。

期盼未来

张凌:希望能配备专门的资源教师,这样能减轻专业老师和同学的工作量。

高锋:希望学校为我们开设体育课,虽然我们看不到,但我们一样喜爱运动。

胡亚琴:希望学校能建设更多的无障碍设施。

记得有一位残疾人朋友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想活得有尊严,活得有价值。即使是残缺的花儿也想尽吐它的芬芳。正是他们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和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让他们能有机会在大学校园里接受高等教育,我们衷心希望,所有视障的大学生们都能尽情享受和所有同龄人一样幸福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