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平
作为一所2002年新诞生的学校,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在“满怀信心地对多类残障儿童实施高期望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脑瘫教育全国领先,智障教育、听障教育走向成熟为奋斗目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实践与研究。尤其为脑瘫等重残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工作和体会归结如下。
一、培养一支专业队伍
从事脑瘫教育的教师,应该是集教育、教学、康复、医疗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学校采用专业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是依托高校的力量作为康复的实验基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二是聘请专家与顾问团定期到校,在理论学习、康复训练实践、开设研究课等方面进行指导。三是外出听专业培训课,回校进行二级培训。四是编撰教材,注重行动研究。目前,我校脑瘫教学部的教师都能独立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广受社会、家长的好评。这个出色的团队最近还荣获区文明班组称号。
二、形成两个教学特色
1、康教结合特色。首先,我们制定了以围绕提高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康复训练计划。把康复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间,以提高学生的肌肉能力,延缓瘫疾。其次,在康复理念上,我们要求把脑瘫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康复训练,使他们的生理、心理、身体状况达到最佳状态。第三,考虑到学校教育是短暂的,我们要让脑瘫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并最终能走上社会就必须培养他们康复的习惯,教会他们康复的方法,把系统的康复理念和康复技术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学会自我康复,并能了解自身的脑瘫程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坚持康复与教育的结合,包括康复与学科的整合和康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目前我们的学科教学都已将康复理念、手段融于教学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康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面,我们实现了在校脑瘫学生特别是重症脑瘫学生及家长与康复教师的远程康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康复的评定及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制作康复训练课件,创设具体的动作训练情境,激发康复训练兴趣,等等。
2、多元评价特色。我们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对脑瘫学生进行了多元评价的研究。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人性化的文书及电子档案。将学生道德品质(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学习能力(作业、平时成绩、期中期终成绩、劳动技能、实践活动、信息素养、特长、比赛获奖等);补偿与康复(语训、肢体康复等)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努力把孩子们的成长轨迹并记录保存下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的康复。
三、构建三类探索模式
脑瘫学生在年龄、智龄、瘫疾程度、知识结构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得学校在学生的班级安置、课程设置、教材教法选择等方面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每个脑瘫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我们在不断摸索和调整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类较为适切的安置形式。1、班级安置。我们把学生分成12岁以下和12岁以上两个年龄段,在每个年龄段再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智龄进行适当的安置,形成目前五个教学班,个别学生实行走班制。2、课程设置。我们参照“上海市中度智障教育纲要”,本着基础性、综合性与康复性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中重度智障教育课程,增设康复理疗课程,将每课时定为30分钟。3、教材教法的选择。由于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同一班级的教材也无法统一,我们综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材进行授课,有S版教材、培智教材、卢湾中重度教材等;在教学形式上,有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采用不同教材的复式教学,有集体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也有部分学生的走班与跨班教学。因为教材教法的选择都为了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所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四、开展四项课题研究
依据康复教育理论,我们重点抓好四个课题的研究。1、学科教学与康复训练整合的研究。我们先在语文学科进行研究,已初见成效。现在已在各学科形成了康复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康复与教学方法的整合、康复与教学过程的整合等整合模式。2、各类康复技术的研究。我们在脑瘫学生的康复训练中,运用了“Bobath法”、“
Vojta法”、运动疗法、动作法、传统法等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模拟仿真训练动作,收集、整合各种形象逼真的康训信息,利用《启音博士》、《可视音乐》等教学软件以及各种媒体观看影视读物,激发学生康复兴趣,提高康复效果、我们还与各有关专业部门合作,研发各种适合残疾学生的康复器材,如设计脑瘫康复训练椅取代课桌椅,制作康训课件等。另外开发脑瘫学生计算机学习课程,使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成为脑瘫学生的康复伙伴。3、脑瘫学生康复个案的研究。我们从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肢体功能5大板块在每学期的期初与期末对对每位学生进行康复评定,编辑成“学生康复评定完全手册”。4、脑瘫学生康复教材的研究。我们组织康训教材编写组。目前已编写康训教材3
册,已制成光盘为家长和社会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作者单位: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