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彦丰
尚文中学自1997年实行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起就开始接纳了就近入学的随班就读学生。最多时达30多人,占全区初中智障学生的10%。目前还有7个在校生。在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为了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自2003年起我校开始了“智障学生随班就读自信教育研究”。
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随班就读”的教育管理
1.正确认识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虽然智障学生仅占我校学生的1%左右。然而,使一个智障学生能融入社会,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就是在教育岗位上为社会和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贡献。同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贯彻《义务教育法》必须实现教育均衡;推进二期课改,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程适合于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里的发展理所当然地也包括随班就读学生的充分发展。
2500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全纳教育,号召在特殊教育中实现零拒绝。因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素质教育理念的高度,以《智障学生随班就读自信教育研究》的课题为引领,努力搞好随班就读工作。
2.构建管理网络,制订管理条例
为了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德育教导为副组长的课题小组,成员包括三结合教师、心理辅导教师,以及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和语、数、外教师、兴趣活动(拓展型课程)的指导教师,共计33人。
为完善实施方案,优化管理工作,学校对全校教工都必须遵守的五条内容:
(1)多关怀,形成氛围;(2)巧安排,心理疏导;(3)分类型,因材施教;(4)会家长,辅导家教;(5)抓自信,促进成长。
并制订了课题组成员必须遵循的七项要求,包括:
①课题组成员的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的三次会议汇报、交流、研究随班就读工作情况。
②三结合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负责会议记录与资料收集工作。
③统一设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个案与心理辅导记录.
④规定各每学期教研组听课不少于10次。
⑤班主任对随班就读学生谈心不少于4次、家访沟通至少两次,学生个案至少2篇。
⑥设立教师谈话与帮教学生谈话记录本,为每位随班就读学生都设立了个人成长的档案袋。
⑦学校对课程题组成员考核两次并按成效大小发放不同等第的考核奖。
这些管理网络和内容的制订和落实,提高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效。
3.调查摸底,制订对策
为了确立课题目标,采取正确的对策,我校对所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智商、学习能力、态度、语数外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等和学生父母的智力状况、工作状况、经济条件都一一作了调查摸底。智障学生智商除两、三人低于40外,其余均小于70,大于50,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一般和较差的均占45%左右,学习态度极差的仅占10%不到。语、数、外成绩虽都不合格,但语文相对较好,数学次之,外语最差。思想品德90%以上学生尚好。80%以上同学分别有数学、体育、美术、电脑、手工制作等爱好。并对所有随班就读学生的语、数、外知识分别从小学一年级到六、七年级的测试。这些详细情况的分析为发扬他们的相对长处,因势利导和确立每位学生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除一位学生的母亲属智障有遣传因素、两位学生家庭父母离异外,其余家庭环境均属正常,具备教育提高的可能的条件。
然而这些学生自小学均被测定为智障,学习成绩长期都不合格。在家庭、学校、班集体的环境明示或暗示中,普遍产生了自卑感。自感不如别人,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个别同学甚至产生了自闭心理,不愿与同伴交往。因此,帮助随班就读学生确立自信心,辅以其他教育措施,能促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地提高,缩短他们与正常学生的差距,以便将来逐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为此,我校确立了“随班就读学生自信教育研究”的课题,使工作与科研结合起来,以提高此项工作的实效。
二、明确教育方向,采取有效措施
为了对随班就读学生加强自信教育,需要创设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温馨环境,需要在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创设一种关心帮助弱者,友善、尊重他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使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学校课题组讨论研究后,制订了自信教育的七个发展方向。这就是:
1.
人文关爱,培养自信。
因为随班就读学生普遍自卑、性格内向,需要在学校、家庭、班级创设一个宽容、温暖、关爱他们的氛围。班主任的帮助与鼓励、家长的期望与肯定、同伴的友善与无私的帮教,有助培养他们的自信,抬起头来重新做人。其中同伴的作用特别大,因为是朝夕相处,紧密接触,随时可以帮助。初三(9)班选用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班干部张欣驰、周杰等一对一地帮助智障学生,效果特别明显。
2.心理辅导,树立自信。
同时智障学生也有思想、有苦闷,受了困难与挫折需要宣泄和倾诉,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学校规定心理教师每周至少一次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肯定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使他们找回自信。同时,提出有问题,可以主动找心理老师。
3.每月谈心,激励自信。
同时,学校要有关班主任记观察日记,对智障学生进行纵向对比,肯定、表扬他们的点滴成绩与微小的进步。这样正面的肯定,多扬长少讲短,激励了自信心的进一步增长(如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生活俭朴,分清是非,绘画优秀,制作精美,喜欢体育、音乐,成绩纵向进步等),并创造条件,使他们在班级中有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
4.因材施教,提高自信。
在教学上我校对智障普遍都进行语数外学科的基础测试,了解他们各科的起点。从起点出发,因材施教,另备教案,另备教材,另出试题。有的从小学二、三年级算术讲起,有的从英文字母教起,辅以个别帮助。不求与整体同步,但求个人有所进步。学校每学期两次考核,并给以奖励。一年后三分之二的智障学生的语数外成绩均有明显的进步。2005年中考,11名初三智障学生除2名重度智障(小于40,小于19各一人)没参加中考外,其余九人均考取中专、职校。其中原先智商只有50的王一飞同学考到339分(满分480分),除外语学科外其余均是优良,被医药管理中专录取。
5.兴趣培养,发展自信。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千方百计予以满足,吸收他们参加合唱队、篮球队、美工组、船模组、车模组、电脑小组,在拓展型课程和课外活动中安排有关教师个别辅导。课后、双体日、寒暑假都允许他们和校队同学一起参加兴趣活动,陪同观看学校及区的有关比赛,以发展他们的兴趣。
6.三位一体,增强自信。
学校召集有关家长,开展有关心理学知识的辅导,要求家长面对现实,多鼓励,少指责,多肯定,少埋怨,多锻炼,少包办。放慢节奏,耐心教育,反复操练,逐渐进步,巩固提高。同时学校组织的探究型课程、公益劳动和参观考察活动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并安排一名学生干部,自始至终陪同,随时讲解、指导。以增加锻炼机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7.融入社会,展示自信。
由于学校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后,随班就读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得到更多的帮助和鼓励、提高,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确立了自信。初三(8)班张俊同学喜欢动手制作,参加车模组的兴趣活动后,毕业离校后,找到了一份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工作。试验三年中,尚文中学先后有20多位智障学生毕业离校,除二名重度智障外,90%以上的学生都升入高一级学校或找到了工作。这为融入社会展示自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师资培训,营造和谐氛围,
由于普通学校教师不掌握特殊教育的规律,而且班额数又大大超过特教学校,教师关爱的比例也因而相对较小。针对这些问题与差距,学校一方面帮助教师提高对随班就读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进行特教的培训,聘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和特教的实际工作者进行讲座、辅导,又组织学习有关的理论书籍。从理论与实践的各个层面认识特殊教育的规律。同时又通过听课、个案分析、经验交流、走访特教学校、请教特教专家等形式,来了解智障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努力缩小与特教教师的专业差距。以此来走近学生心理,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第三方面,号召全体教师以黄静华的“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移位思考来对待智障学生。要研究个别化教育的特点,要了解每一个随班就读学生的不同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适切性。要以更多的关注、更好的耐心、更细致入微的教育方法来帮助提高智障学生,努力营造同情、关爱、帮助的班级氛围,表扬助人为乐的学生。
除此之外,学校又对有智障学生的家长举办讲座,以邵丽华、舟舟母亲、典子、海尔·凯伦等为例,传授科学有效的方法。除了关爱、正视、耐心外,应少一些过多的包办代替,多给一点学生锻炼的机会、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会快一点进步。
为了搞好这项课题,区教育局每年给了我校2万多元经费,我校又投入几万元作补充。每学期在期中、期末考核的基础上适当拉奖励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在这项课题也已结题,随班就读的学生也减少到7人。但这项激励机制与管理措施仍将长期存在,继续促进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更上一层楼。
(作者系上海市尚文中学校长)